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實驗學校 仲 惠
數學素養(yǎng)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將核心素養(yǎng)滲入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首先可以讓學生對學習數學保持高度的好奇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其次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實際生活,熟練掌握數學技巧,完善各方面的數學能力,間接整體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首先,教師只針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基礎描述,講解包含的知識點和解題思路,考試的重點解答公式。并沒有對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講解解題思路的由來,沒有進行舉一反三思路的傳授。教師并沒有關心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感受,對數學學習積極性的忽視,數學知識怎么運用于生活實際的情況。學生數學素質薄弱,思維推理、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求知欲不足。
學生只是學習和記住了課本上的知識點、解題的步驟,欠缺對知識的思考和理解。這樣的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數學的解題步驟,轉換了題型學生就不知所措,對題目無從下手,不知從什么角度剖析問題。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于解析各類數學題目和實際生活,在面對現實中的數學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沒有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核心本質和內涵,學生不能真正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所在,沒有收獲學習的成就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僅僅是教會學生數學計算的方法,并沒有把數學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對數學的感應能力不足,辨認不出數學知識中使用的技能。數學包含了實際應用能力、數據的計算、邏輯推理、圖形的抽象解讀、立體空間的感應等多種技能的綜合應用,學生基礎知識的感應能力的不堅固,掌握的技能不熟練,就難以應對復雜的題型和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今后的數學學習會很吃力,對學習數學喪失信心和興趣,對以后的學習埋下巨大的隱患。
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心智發(fā)育尚未不成熟,面對枯燥的課本理論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多花心思,想辦法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趣味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沉浸在妙趣橫生的課堂中,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課本的數學理論知識。
例如,在學習《加法》的時候,把學生帶到操場上,進行一次趣味性游戲教學。由一位男同學代表一元錢,一位女同學代表五角錢,讓學生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圈,唱著歌曲,老師在旁邊報出一個數字,學生自己快速找尋男女生人數組成這個數字。游戲教學能拉近同學間的距離,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又能將數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在游戲中,加深了學生對數學加法法則的理解,讓數學知識不僅存在課本中,還發(fā)生在學生自己的生活里。有趣的游戲能讓學生參與度提高、專注力增強,與同學愉快地相處,在玩樂中開心地學習,對知識有進一步深刻的認識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有利學生的德、智、體、美的發(fā)展。例如,在《立體幾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小木條、小三角片、小方塊等有形狀的實物,讓學生自由組合搭配,讓學生明白課本中的立體圖為什么是這樣畫出的,理解點、線、面的原理、關系。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自己拼搭出來的形狀,描述并繪畫出這個物體是由什么形狀組成,它的立體圖應該從什么角度得出,讓學生有效地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動手操作中,將抽象的空間想象圖變成眼前能觸摸到的實物。通過對實物的觀察,理解課本的立體幾何知識,感受立體三維空間知識帶來的神奇和美妙,增強學生的思維空間能力,培養(yǎng)空間立體感,促進學生想象力的養(yǎng)成,鍛煉發(fā)散思維能力,對學生的核心素質有著進一步的提高作用。
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放學后作業(yè),去收集生活中身邊隱藏的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理解,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答案,而不是感覺數學僅僅用于應試教育考試中,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學習。
例如,學習《實踐與綜合應用》時,有的學生在買糖葫蘆的時候發(fā)現一串糖葫蘆一共有5個,花費2.5元,然后得出一個糖葫蘆就是0.5元的結論;有的學生發(fā)現很多的大橋建筑都由很多三角形的形狀而構成,理解了老師所說的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理論知識;有的學生運用數學的立體知識,能將凌亂的魔方快速地還原,由魔塊長條玩具組合成不同有意思的形狀,在玩樂中鍛煉自己的立體空間感。應用題:“小王開花店賣百合花,進貨成本是8元,每枝百合花賣11元,有人買了18枝百合花,小王的所獲利潤一共是多少元?”其實這個問題就是“銷售額-進貨價=利潤額,利潤額×銷售數量=利潤”,也就是“11-8=3(元),3×18=54(元)”,所得出的54元就是小王所得利潤。這些數學知識的發(fā)現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增強了數學學習的生活性和實用性,將問題具體化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又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在生活中積極地應用這種解題思維解決實際面對的數學難題,靈活運用于生活,舉一反三地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對數學運用的自信心,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有積極推動意義,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數學是由文字、數字、符號、圖形、立體圖等多種因素組合而成的,數字的學習是多方面立體化的過程。文字的精準表達對數學的影響很重要,首先就是審題,對文字的解讀;數字的大小組合也變化莫測,有一位數變成兩位數、三位數的奇妙之處,如何對這些數字進行熟悉的掌握;加、減、乘、除號,大、小括號等符號對數字又有怎樣的影響;數字與圖形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物體的立體圖怎么得出,一張立體圖代表著怎樣的實物。雖然數學敏感程度很難定義,但是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例如,教師可以介紹數字的產生、數學歷史變化等知識,讓學生明白數字誕生的偉大意義,數字對我們現在的生活產生的影響,樹立對數學知識的崇拜之心。例如,在《乘法》的教學中,對數字100的表達,老師用一條條的木條代表數字1,一個正方形代表10的倍數,若要表示100則需要一根一根地數100根木條,耗料又耗時。而現在只需要一根木條和兩個方塊就能代表100,簡潔快速地得出答案。讓學生感受數學的乘法口訣表的神奇之處在哪里,為什么讓學生掌握它,它有著怎樣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致。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也有了質的飛躍。
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既要對數學知識有所掌握和理解,又不可缺少對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是每位教師肩負的重任。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措施,合理地處理數學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師值得深思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漫長的探索過程,因此需要各位教師辛勤付出,努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