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實驗小學 朱文紅
任務型教學是備受矚目的新型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guī)律,是新課改的必然產物。有效開展任務型教學,利于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探究,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收獲成功的體驗,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鑒于此,英語教學成為教育改革的關鍵,提升改革成效的關鍵是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其中,任務型教學就是重要的選擇。英語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有助于興趣的激發(fā),積極性的調動,促師生、生生互動,給學生搭建自主發(fā)展的平臺,促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的策略問題進行簡單闡述,與大家分享。
任務型教學的核心是任務,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首要步驟是任務的設計。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奠定任務型教學的基礎,才能為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指明方向,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科學設計任務,首先考慮學生的學習經驗以及思維力的基礎,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如果設計的任務枯燥乏味,不能引發(fā)學生參與的欲望;如果設計的任務難度系數(shù)大,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降低學生興趣;如果設計的任務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離學生的生經驗,也會降低任務的有效性,讓學生產生陌生感。為此,設計任務時應聯(lián)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也就是任務具有真實性,讓學生在“真情景”中進行“真交際”,避免“假交際”,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完成任務,體會語言知識、自主運用知識進行交際。
如“Keep our city clean”的教學時,多數(shù)教師會針對教材的兩個重點——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和Howshould we keep our city clean?而設計任務,讓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自主交流。這兩個任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上接23頁)相連,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促其積極交流。
再如“Hello”的教學時,學生初步掌握了問候語Hello,Hi,Good morning,N ice to meet you.等之后,教師給出一天不同時間段學生在校園里活動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這個任務對于學生而言,容易引發(fā)生活體驗,學生樂于參與。教學“My day”時,讓學生說說早上起床、洗刷、吃飯、上學、上課、放學等等,學生對一日常規(guī)生活不陌生,這樣的任務也容易引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任務的設計,不是隨便一兩個問題的提出,應在精心研究教材、精準分析學生認知和身心規(guī)律的基礎上巧妙設計,才能突出任務教學的有效性,否則任務教學會停留在形式,缺乏實質,不利于學習質量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讓任務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說任務的設計是任務教學的基礎和前提,那么科學設計任務之后,科學指導學生完成任務是任務教學的重心,是優(yōu)化任務教學過程的關鍵??茖W指導學生完成任務,需要教師整合教學資源,有效把控學生學習知識、能力提升的策略,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被動接受的低效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主人公意識,讓任務教學助推新課堂的構建,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個性得到發(fā)展的舞臺。
如上文提到的“Keep our city clean”的Story time的教學時,如果教師在沒有任何熱身的環(huán)境下,提出兩個重點問題——污染、保持清潔,不輔之以情境的渲染,這樣的任務讓多數(shù)孩子們感到恐慌、遙遠,畢竟六年級的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和體驗。如果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出環(huán)境污染的幾個主要方面,并由情境圖片的談論引出新單詞smoke,rubbish,dirty等,再提出這兩個問題讓學生交流、互動,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能準確表達城市變臟以及如何保持城市的清潔衛(wèi)生,既能充分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也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這樣的任務設計,并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角度給以引導,任務既具有指向性,也提升有效性,利于學生語言的發(fā)展、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升。
任務型教學的落實,教師的任務設計是前提,組織任務的開展和實施是關鍵。教師的引導、組織實施,應從多方面入手,除了運用多媒體營建語言環(huán)境之外,還需要教師在任務呈現(xiàn)后,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課堂效率。
如“The king’s newclothes”的教學時,多數(shù)教師會組織學生開展課本劇表演。這個任務的設計后,教師應從角色的選擇、故事情節(jié)的分析以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敢于創(chuàng)編等,進行指導和鼓勵,才能提高任務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通過表演,提升合作意識、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新課標也提出“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為此,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應注重任務分層,通過分層的任務,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提供成功體驗的機會,促進教學活動的全面性、全體性,促學生更自信參與學習探究的過程中。
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心,也是難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任務教學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能力不同,設計不同層次性的閱讀任務,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障。如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 Story time的教學時,對于閱讀理解這個層面,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閱讀任務,讓學生自主閱讀、捕捉信息、合作交流。如,對于save water這個部分,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1.T/F
(1)Water is useful,we shouldn’t waste it.()
(2)We use water to clean things every day.()
(3)There is a lot of water in other places.()
這個任務,適合每一個學生完成,只要在閱讀并理解的基礎上,甚至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都能給出正、誤的判斷,讓學生感受成功閱讀的快樂。
2.A/Q
(1)Is water useful?
(2)Is there much water in many places?
(3)Should we reuse water?
毋庸置疑,這些Yes/No的問題,對于多數(shù)學生也不難回答,同樣具有普適性,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也利于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而問題Why should we save water?Howcan we reuse water?等問題,難度較大、綜合性強,適合優(yōu)秀生挑戰(zhàn)自己……層次性的任務為學生營建相對寬松的氛圍,利于學生迅速完成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任務,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不斷增強自信,提升學習效果。
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素質教育一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個性化學習,促使學生產生主體意識,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語言能力的提升。任務教學與趣味教學、情境教學等有機融合,更能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英語課堂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