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文軒中學 呂艷瑞
審視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師被應試觀念束縛手腳,不敢求“變”,只知“授魚”,不愿“授漁”,更不敢放手讓學生“求漁”。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懂得放手,為學生留有探索機會,讓學生的思維引擎得到驅動,讓課堂教學變得富有彈性。教師要尋求學生容易接受、接近生活實際的教法,能將思維、趣味融于知識之中,要引發(fā)學生求索的興趣,挖掘學習潛能,讓他們樂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從而促進思維品質的形成。教師要呵護學生的自尊心,為他們搭建必要的腳手架,進行有效的指導,要為學生留有成長的空間,鼓勵學生在大膽表達中說出自己的見解。思維的開啟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我們要從趣、問、動、等角度引思,為學生搭建攀爬的腳手架,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
為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悟,使抽象的內容變得易于接受,能促進學生的感知。教師的語言要形象化,通過恰當的方法展現形象內容,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要學會借助外物來理解,如在學習不等式時,可以與壓蹺蹺板聯系起來,或將扇形近似地看作三角形,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鮮明直觀的形象,能幫助他們理解知識。數學知識是枯燥的,但如果我們將其擬人化,融入人的思想、情感,將能引發(fā)學生的深思。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先判斷Δ 的符號,如果Δ<0,那么這個方程是無解的,但如果這個方程的二次項系數為0,那么這個方程也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這兩個因素在解題中常會被學生所忽略。教者形象地強調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暗礁”,這樣學生在解題時就會小心提防,能有效突破這個教學難點。教師的語言要風趣幽默,能調節(jié)學生情緒,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如在講中位數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這樣描述:將一組學生按高矮進行排列,位于舞臺的中心的人的身高就是中位數。教師也可以將一些數學規(guī)律編成口訣,能便于學生記憶,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有理數加法中,“同號相加一邊倒,異號相加‘大’減‘小’,符號跟‘大’跑”。
以問導學,變“喂”為“覓”,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教師要變“搬”為“引”,由“授”向“導”轉移,要通過設計疑問引學生進入情境,帶著問題去思考、去表達、去討論,實現問題的解決。在教學活動前,教師要注重“問題串”的收集,要通過有效問題設計了解學生的學習疑惑。教師要會用概念,以問題串喚醒學生的既有經驗,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如在學習青島版九上《一元二次方程》時,教者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提出問題:說說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它有什么特點?你能說說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特點嗎?為讓學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設計對比式的問題串,引學生探討,形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教師要因生而問,因生選擇恰當的導學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類提問,區(qū)別對待。教師要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內隱知識,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找出其中的核心知識點。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對學生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了解學習訴求并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分層剖析,能由外而內地揭示知識,形成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教師要通過舉例,讓學生比較、觀察,充分地感受觀念,解決存在的學習困惑。教師要通過追問,讓學生能抽絲剝繭式地觀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教師的提問要問在趣點,能將知識與情感聯系起來,在連接處追問,啟迪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要問在重點處,把握時機,擇機提問,幫助學生跳轉思緒。有效的問題能讓學生產生認知方面的沖突,讓學生借助遞進的問題促進知識的順利遷移,同時也能引發(fā)學生大膽猜測、嘗試,獲得思維的啟迪。問題的剖析如同抽絲剝繭,要追根求源、抓住本質,再拓展外延,學生經歷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輔導引導,通過反問、追問的方式幫助學生釋疑解惑。
數學活動是學生習得知識、形成技能、積累經驗的過程,學生在擺、折、割等活動中,與他人進行討論交流,能促進學習內容的生成,同時,學生也在經歷觀察、操作、交流的過程中有所思考,形成知識經驗。教師要注重學生數學興趣的養(yǎng)成,要通過有效的活動改變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要發(fā)散學生思維,促進他們操作經驗的積累,教師要根據初中生思維具有獨立性的特點開展數學活動并讓他們參與思考質疑。教師要依據學生思維品質特性施教,要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的真實想法,開展趣味性的數學活動,增進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如在學習青島版七上《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的內容后,學生只有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促進對知識的掌握,但有理數的加法訓練枯燥無味,教者可與學生一起通過撲克牌進行計算,拿出一副牌,黑為正、紅為負,A 表示1,J、Q、K、大小王分別代表11、12、13、0,兩人一組,任抽2 張,由同桌進行計算。學生也可以按自己的約定進行游戲,通過訓練,促進他們對有理數計算方法的掌握。教師要學會讓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產生差異化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方法。教師不能講述得太多,要將探究的時間交由學生,讓他們在自主思考、動手操作、探索交流中有所收獲。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知識的傳授與思維的發(fā)展結合起來,要以趣激思、以問引思、以動促思,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拓展學生的思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