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西雅小學 李玉茹
這天,放學時間到了,王奶奶照常去幼兒園接小孫子。果果沒有看到平日里的糖果,立馬噘起小嘴生氣地說:“我愛吃的糖果呢?”一邊不停地翻找奶奶的包。
王奶奶一拍腦門,連忙解釋說:“瞧奶奶的記性!寶貝對不起哦,奶奶今天有事,沒有來得及買糖。家里有很多,我們現(xiàn)在回家去吃,好不好?”
話音剛落,果果“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兩只手不停地在奶奶身上亂抓亂撓,一把揪斷了奶奶的項鏈,嘴里不停地叫喊著:“壞奶奶、臭奶奶,你怎么不帶糖來!”哭鬧不止的果果讓奶奶不知所措,怎么哄都不能讓果果安靜下來。
看到果果無休止的哭鬧,王奶奶狠下心來,二話不說,抱起果果徑直回家。到家后,做老師的媽媽聽了奶奶的敘述,帶著仍在不??藓暗墓麃淼脚P室,關(guān)上門,任憑果果坐在椅子上哭,自顧自地坐下來看書。
十分鐘過去了,果果看沒人理他,慢慢停止了抽泣,淚眼婆娑地走到媽媽身邊。媽媽拿起毛巾為他擦臉,不帶任何表情地說:“你還想哭嗎?如果還沒有哭夠,可以再哭一會兒,媽媽等你不哭了我們再聊。”
果果哽咽著說:“我不哭了?!眿寢屵@才拉起他的手說:“果果,剛才奶奶已經(jīng)解釋了沒有帶糖的原因,可你就是不聽,還大哭大鬧,甚至拽壞了奶奶的項鏈,你這樣做我們很生氣。你做的對嗎?”果果邊搖頭邊說不對。
“當自己做錯了,你應該怎么辦?”“要說對不起。”“下次有事情了要聽別人說明情況,只是哭鬧能解決嗎?”“不能。”“我知道果果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以后不會這樣做了是吧?!?/p>
媽媽這才把果果抱到懷里,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帶著果果跟奶奶道歉去。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家長與孩子的對話中。
現(xiàn)在很多父母不知如何去愛孩子,特別是祖父母更只會溺愛,孩子犯了錯全靠哄,使孩子變得越發(fā)驕縱胡鬧。家長要適時說“不”,甚至適當?shù)亟o予批評懲罰,并且要幫助孩子明白他到底做錯了什么,必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還要引導他知道,怎樣才是對的,才能得到合理的滿足。
3到6歲正是孩子的性格形成期,人所有的第一次社會行為都從這個時期開始。這時候孩子會想,我是誰?我能不能得到滿足?我這樣做能得到滿意嗎?他在用不同的做法試探家長、觀察家長。很多家庭由于嬌慣孩子,孩子從小就以哭鬧的方式來尋求滿足。一旦不遂意,便出現(xiàn)耍脾氣,哭鬧,甚至打罵父母的現(xiàn)象。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向上的過程。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愛好、性格及其特有心態(tài),對孩子循循善誘。當孩子有錯時,家長需要按一定的步驟方法來引導教育,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情需要付出代價,要喚醒孩子的責任心。
名師點評: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痹谏鐣罅μ岢p識教育的今天,家長也應關(guān)注到懲罰的重要性。(本期點評名師:馮秋景/河北冀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