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席 (江蘇沛縣實驗學?!残鲁菂^(qū)〕)
“請家長”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家訪。所以,在“請家長”之前,首先要對“請家長”的內(nèi)容做個斟酌,確定要不要“請”。請來后該怎么說?家長會有什么反應?如果家長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而提出一些過分要求或態(tài)度蠻橫,自己應該如何應對?家長的職業(yè)、年齡、文化水平、基本素質(zhì)如何?要反映的事情的詳細情況是怎樣的?這些都要在“請家長”之前備好課,擬一個提綱,做好充分準備,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家長不是班主任的“擋箭牌”,不是班主任的“救援兵”,“請家長”要慎重,不要動不動就“請家長”,更不能通過“請家長”向家長訴苦、泄憤、告狀。否則,家長會認為你很啰唆,很黏人,很無能,從而影響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陷入被動。
“請家長”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與家長交流,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教師的語言、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交流的效果。所以,在與家長交流時,要講究語言技巧,切不可語無倫次、語氣強硬,不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怒氣沖沖,甚至聲嘶力竭。否則,不僅會激怒家長,失去家長的配合,也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導致家長與自己“嗆茬”。在交流時,不要用“命令式”的語言,而要用“征求式”的語言;不要用“派話式”的語氣,而要用“委婉式”的語氣;不要用“暴雨式”的語調(diào),而要用“細雨式”的語調(diào),使交流在融洽、民主的語感下愉快進行。
細節(jié)決定成敗,“請家長”也不例外?!罢埣议L”也要把握好諸多細節(jié)。其中,“請家長”的時間、交流時間的長短、“請家長”的頻率等都是老師要考慮和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如果不是特別急需家長到場參與處理的嚴重問題,不要“請家長”,應選擇合適的時間?!罢埣议L”時,要考慮家長是否有時間來學校,是否會影響家長的工作等。當然,遇到特別緊急的事,要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此外,還要把握好打電話的頻率,不能就某一問題多次打電話,謹防“超限效應”。
與家長反映現(xiàn)實的問題,既要考慮時間,又要注意場合,講究對話的環(huán)境。反映孩子的缺點、缺陷時,不要當著其他老師和學生的面,聲音不要過大,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和自尊心,以防對該生造成不良影響。在“請家長”時,也可讓學生在場,讓學生明確老師所反映的情況是實事求是的,沒有夸大,沒有添油加醋,既打消學生對老師所反映的內(nèi)容的懷疑,又防止了學生回家后向家長說謊,避免問題復雜化。與家長交流也不宜在樓道內(nèi),更不宜在教室門口,否則,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干擾教學秩序,也會給被反映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傷害其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