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士霞 (山東濟南市平陰縣實驗小學)
雨果曾經(jīng)說過:“有一種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边@句話充分向我們表明了在寫作過程中心理活動描寫的重要性與復雜性。那么,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心理活動描寫的能力呢?筆者基于個人的實踐經(jīng)驗和研究成果,向廣大同行提出以下建議: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從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開展生活化教學,這一理念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在作文教學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為,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我們提供寫作素材,還能為我們提供寫作靈感。因此,在心理活動描寫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人們的行為舉止和心理狀態(tài),讓自己的寫作更加真實、細膩和自然,更富感染力與可信度。
例如,在以《我的同桌》為題目的作文教學中,在描寫到同桌受到老師表揚時的心理活動時,有的學生全憑主觀臆想:“聽了老師的話,小明十分開心,笑容綻放在嘴角,心里已經(jīng)樂開了花,像吃了蜜一樣的甜。”然后,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生在受到表揚的時候心理狀態(tài)和面部表情并不相同。如,學習好的同學因為經(jīng)常受到表揚,可能早就已經(jīng)習以為常,心理并不會有太大的波動;成績較差的同學忽然受到表揚,可能會經(jīng)歷“詫異-滿足-高興”的心理過程;比較自負的學生在受到表揚后心理狀態(tài)可能更傾向于得意;比較自卑的學生在受到表揚后心理狀態(tài)可能更傾向于害羞……
可見,不同的人在面對相同狀況的時候,所產生的心理活動是不盡相同的。如果學生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就難以將自己所要描寫的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真實地表達出來,從而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臉譜化”心理活動描寫,使自己的文章毫無特色可言??梢?,在心理活動描寫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以生活為基礎,加強對周邊人物的觀察,從而使自己的心理活動描寫真實、生動、有血有肉、個性分明。
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倡導“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實現(xiàn)“輸入”與“輸出”的相互促進與融合。因此,在心理活動描寫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認真揣摩名家名篇的心理活動寫作特點,嘗試摸索出心理活動描寫的規(guī)律和技巧。
例如,在學習《羚羊木雕》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摘錄出文中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并組織學生討論:1.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從哪些角度進行了心理活動描寫?2.文中的心理活動描寫反映了人物怎樣的情感?3.這種描寫方式有哪些好處?對我們的寫作有哪些啟發(fā)?4.請你仿照文中的例子,寫一小段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文字。
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jīng)驗,通過精讀、討論和仿寫,掌握心理活動描寫的技巧,提高心理活動描寫的能力。
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要有真情實感,才能引發(fā)讀者共鳴,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放棄運用寫作技巧。相反,寫作技巧的靈活運用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使我們的表述更加流暢、情感更加真切。因此,在心理活動描寫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寫作方法的指導和寫作技巧的訓練,使學生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都能通過文字順利地表達出來。一般來說,心理活動描寫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幾種:1.通過夢境或幻覺來描寫心理活動;2.通過內心獨白來描寫心理活動;3.通過直接刻畫來描寫心理活動;4.通過環(huán)境烘托來描寫心理活動。在寫作中,不同的描寫方式有著不同的寫作特點和敘事功能,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寫作需求,靈活運用不同的寫作方法,進行心理活動描寫。
綜上所述,本文以心理活動描寫的作文教學為切入點,嘗試從“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在閱讀中積累經(jīng)驗”“在寫作中運用技巧”三個方面,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途徑與策略展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