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色彩是美好生活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體現(xiàn),“詩中有畫”更是我國古代詩人的追求。詩歌雖然不能像繪畫那樣直觀地再現(xiàn)色彩,卻可以通過語言表情達意,喚起讀者相應的聯(lián)想和體驗,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畫卷。
中華詩詞,博大精深。仔細品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色彩”運用上往往追求復色搭配之美。用色時,或組合,或對比,方法多樣。
有的詩人愛用多種色彩的組合來表現(xiàn)濃郁的畫意?!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這里,明麗的色彩組合,繪出了詩人舒展開闊的心境。
有的詩人喜歡用鮮明的色彩對比來增加感情的濃度。白居易回憶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睏钊f里贊美西湖荷花風韻:“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边@些佳句都是用鮮明的對比色,讓畫面顯得十分絢麗,使情感表現(xiàn)得明朗而熱烈。這種“著色的情感”,具有繪畫的鮮明性和直觀感,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感染力,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完美境界。詩人還善用色彩的明暗對比,初看似不覺得,稍加玩味,就會感到含蓄的畫面美。杜甫“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都是先用大塊黑色,用暗色調作底色,再用亮光點染,明暗差別很大,構成了一幅色調分明的畫面。
有的詩人擅長全篇用色,從而使詩中的色彩更加豐富,意境更為開闊。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開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潔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樹上的積雪,生動地勾勒出塞外八月飛雪的奇景。接著又以空曠荒涼的塞外、烏云沉沉的天空、紛紛揚揚的大雪,構成了送別的背景。“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在一片銀白色的世界中,詩人特地描繪了那面鮮艷的紅旗。在整個背景和個別事物的映襯上,在色彩的調配上,是那么美麗而又和諧,真是“獨樹一幟”。全詩展現(xiàn)出一幅色彩鮮明、奇異壯偉的邊塞圖景。
有的詩人樂于用色調深淺濃淡的變化來反映事物,這樣也能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皟和弊咦伏S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黃深黃相互映襯,蝴蝶和花融為一體,表達了詩人的喜愛之情。
還有一些手法更高明的詩人,他們善于調配,善于組合。詩中不直接使用表示色彩的詞語,而是將各種景物巧妙組合,形成色調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蒼天、草原、牛羊,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事物構成了一幅蒼茫的畫面。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是將各種景物巧妙地組合,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橘紅色的夕陽輝映著閃著光的河水,一縷白色的烽煙直向高空,雄渾遼闊的邊塞風光如在眼前。
其實,詩中的色彩描寫并不完全是為了寫景。這些色彩飽蘸著詩人的情感,在詩人筆下產生了神奇的魅力。它已經超越了客觀的寫景效果,而成為獨特的抒情手段。從色彩美的角度來欣賞詩歌,我們對詩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