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婷,丁 杰,周敬濱,朱 磊,孔喜良
(1.曲阜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山東曲阜 273100;2.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北京 100000)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 “網(wǎng)球肘”,指肱骨外上髁的長期疼痛。發(fā)病率約為1%-3%。主要發(fā)生在35歲至55歲之間。目前物理療法被認為是肱骨外上髁炎最佳選擇。然而,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jù)來支持。對于大多數(shù)受影響的人來說,治療的早期效果是很重要的。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是由于局部肌腱病理學、疼痛系統(tǒng)和運動控制缺陷的變化引起的。一些研究已經發(fā)表,但評估的方法和應用干預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些研究已經顯示出了離心運動的顯著結果,但并不是所有研究的結果都是積極的。很少試驗解決離心運動的效用。因此,目前的試驗是為調查日常的離心家庭運動對網(wǎng)球肘患者的短期影響。
單盲、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離心運動結合前臂帶的運動組和單使用前臂帶的對照組。兩次隨訪:中期(3周)和結束后隨訪(6周)。在基線檢查之后,運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隨機分配到運動組與對照組。所有的受試者在治療前都給予了知情同意。
通過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體育醫(yī)院招募。納入標準是疼痛至少1個月左右。而那些已知患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纖維肌痛、肘部區(qū)域手術史、正在進行治療的患者或3個月內接受過治療的患者被排除在外。受試者最初根據(jù)相關的問題進行篩選。
受試者在日?;顒又惺褂们氨蹘?,進行熱身運動:屈伸,伸展和環(huán)繞,每天兩次。還被要求避免使疼痛增加的活動,兩組的運動情況都被記錄下來。
1.3.1 運動組治療方案
成員被要求在家里進行日常的離心收縮。坐在椅子上將受影響的前臂彎曲并放在桌子上,手腕和手放在邊緣,拿著一桶水作為訓練的重量。將未受影響手放在拿水桶的手上,后用未受影響的手慢慢地抬起,避免了受影響的手臂的向心運動。隨著受影響的手的伸展,慢慢地移除未受影響的手。引起了受影響的前臂伸肌的收縮。受試者第一周每天進行一次運動,每次重復12次,接下來2周則每天重復兩次。
1.3.2 對照組治療方案
對照組的患者被要求佩戴前臂帶,除睡覺與洗澡要求一直佩戴。
手握力和等長伸肌力。握力是用Martin vigorimeter(kPa)測量的,要求被試者站立,肘部伸展。實驗對象被要求盡可能地緩慢地擠壓測力計,直到他們感到不適為止。用Nicholas myometer(kg)(型號01160,拉斐特儀器公司,美國印第安納州拉斐特)測量等長伸肌力,肘彎曲,肩膀處于中立位置。受試者的前臂放于扶手上。記錄員以越來越大的力量將握力計垂直向下按壓,實驗對象被要求盡可能地抵抗這種力量,或者直到他們感到不適為止。當手腕角度改變或者當受試者感到不適的時候,試驗立即停止。在每次測量之間,測量三次手握力和等長伸肌力,每一次都有30秒的休息間隔。測試的平均值用于進一步的分析。
6周干預結束時,與基線結果比較。基線、中期(3周)和結束(6周)干預后的的疼痛評分運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進行評分。
卡方和獨立樣本t檢驗來分析各組之間的變量是否有差異。在第6周的干預期結束時,使用邏輯回歸來檢查組(練習組vs對照組)對減少病例的影響。在所有的分析中P<0.05為顯著性差異。
圖1 受試者招募與篩選情況
特性運動組對照組兩組之間(n=20)(n=22)差異(P-value)男/女 (人數(shù))9/11?15/7?0.23年齡(歲) (平均)w48 (12.4)50 (10.8)0.53接受過類固醇注射的受試者660.88體育活動引起的癥狀650.85經常鍛煉(每周兩次,每次大于30分鐘)17160.55從看護者招募650.85吸煙(是)640.59癥狀持續(xù)時間大于6個月12140.94癥狀持續(xù)時間大于1年8120.53癥狀持續(xù)時間大于2年560.85
圖1顯示了受試者的招募和刪選情況。共42名受試者隨機分配到運動組或對照組。所分配的基線特征如表1所示。兩組無差異。
37名受試者在第3周和第6周后完成了干預后的隨訪。第3周第一次隨訪之前,四名女性和一名男性退出。當使用前臂帶時,三人疼痛,兩人由于其他疾病而中斷。對基線數(shù)據(jù)的回歸分析顯示,完成測試的受試者和沒有完成測試的受試者之間無差異。
圖2 手握力(單位:kPa)
圖3 等長伸肌力(單位:kg)
圖2和圖3分別代表手握力和等長伸肌力。在手握力和等距手伸肌力的后續(xù)組中出現(xiàn)了一種相互作用的效果,P<0.01。檢測結果顯示,在干預治療中都沒有顯著的效果。然而,在第6周的干預結束時,受試者的手握力和等長伸肌力明顯改善。
在運動組中,肱骨外上髁疼痛的比例從100%下降到44%,而在對照組中,在干預結束時,從100%下降到79%。圖4顯示了疼痛評分的過程。這兩組人都有顯著的改善。然而,組間測試在中期干預隨訪或干預結束時沒有顯著差異。
試驗表明,6周的離心運動方案有效增加了手握力和腕部的力量。然而,在過去的一周中,對疼痛沒有產生任何影響。運動組的積極結果與其他臨床試驗相一致。雖然結束時,兩組疼痛評分都有所減少,但兩組中沒有出現(xiàn)差異。了解到,與目標相關的結果措施比簡單地詢問一般的疼痛狀況更方便。此外,我們小組使用的前臂帶和熱身運動,旨在為對照組提供“最小限度的干預”。受試者被建議不要在日?;顒又幸鹛弁?。運動組大部分患者恢復了(根據(jù)診斷標準),但仍有人沒有恢復。Coombes等人認為,一個由肌腱病理學、疼痛系統(tǒng)變化和運動系統(tǒng)損傷組成的模型,最好地解釋了疼痛的多因素病理學。
圖4 疼痛評分(單位:mm)
我們的干預比大多數(shù)針對網(wǎng)球肘的離心項目更精確(在運動場合)。在我們的研究結果中所看到的趨勢將會在更長的干預期得到強化,盡管在長期的網(wǎng)球肘的研究中,可能會減弱群體之間的這種影響。此外,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患有腱病變的病人應該通過疼痛來鍛煉,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應該在無痛苦間隔期間進行鍛煉。然而,每天的家庭鍛煉法應該對包括疼痛刺激在內的處方進行限制,包括對運動的堅持、安全。
目前的治療方案被認為是有效的。運動方案是可接受的。然而,由于我們的研究對象是通過門診招募的。兩組的退出人數(shù)也差不多。當這些被試者在基線和3周中期干預隨訪中退出時,沒有關于退出的后續(xù)數(shù)據(jù)。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樣本容量。然而,我們的結果是相當清楚的。
總之,在6周的時間里,每天的家庭運動干預被認為是有效的。然而,對感知到的疼痛沒有產生任何影響,這可能表明評估局部上肢疼痛的局限性。這應該進一步研究。
“網(wǎng)球肘”是一種常見過度使用的疾病。目前的試驗表明,離心運動的日常家庭法可以增加無手部力量,并減少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的外上髁疼痛。我們相信這一信息對于臨床醫(yī)生、運動員和衛(wèi)生保健規(guī)劃者來說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這個病人群體中,干預被認為是有效和現(xiàn)實的。此外,我們認為,該療法與其他治療方法一起使用效果會更好。未來的研究可能會增加關于功能性疼痛的早期預后的信息,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在臨床工作中對個別病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