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戲迷到影迷
        ——清末民初上海“女觀眾”群體的形成及歷史意義

        2019-01-09 08:52:13徐雅寧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9年5期
        關鍵詞:娛樂上海消費

        徐雅寧

        一、清末民初時期上海文化消費習慣的養(yǎng)成

        (一)社會消費理念的變化對文化消費的催生作用

        在古代中國,封建小農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屬性,這使得現代意義上的“消費”沒有出現的可能,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此外,封建社會的消費層級與社會等級相勾連,不同階級、不同社會身份之間在享用消費資料方面有著嚴格的區(qū)分,消費逾矩等同于政治越軌,無論衣食住行還是休閑娛樂都是如此。生產水平的持恒與社會制度的僵化決定了消費始終在低水平層面循環(huán)往復,消費只是人們獲取基本生存、生活資料的一種手段,“崇儉抑奢”的消費觀也隨之產生。

        這種消費觀念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逐漸轉變,尤其是明代中葉之后,在東南沿海地區(qū)的一些城市,商品經濟所占的比例不斷增大,并逐漸成為市民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意義上的消費行為開始出現。到了清末民初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尤其是上海發(fā)生了“消費革命”的質變,上海市民的消費行為具備了某些消費社會的特征。在一個遠較古代及內陸地區(qū)更解放、更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里,消費的本質從低層次的單純生存需要上升到個性解放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在無限膨脹的消費欲與需求度的刺激下,上海的經濟結構與產業(yè)結構也相應地發(fā)生了調整與改變,不斷創(chuàng)造出現代的社會生活模式,以新的方式證明并充實著人的本質力量。在這種社會轉型過程中,“崇儉抑奢”的消費觀遭到沖擊,節(jié)儉作為流傳上千年的社會美德開始受到質疑,譚嗣同認為:“私天下者尚儉,其財偏于壅,壅故亂;公天下者尚奢,其財均以流,流故平。”①譚嗣同:《仁學》,吳海蘭評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第75頁。梁啟超也有類似觀點:“西人愈奢而國愈富”“故儉者亦上古不得已之陋俗”。②梁啟超:《〈史記·貨殖列傳〉今義》,《飲冰室合集》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7頁。不僅限于知識精英,物欲和逐利之風在普通大眾中也日益流行。1873年《申報》上的一篇文章就把當時上海人的陋習歸納為“七恥”:“恥衣服之不華”“恥不乘肩輿”“恥狎幺二妓”“恥肴饌之不貴”“恥坐只輪車”“恥無頂戴”“恥戲院末座”。③海上看洋十九年客:《申江陋習》,《申報》1873年4月7日。

        生產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不僅拉動了物質商品市場,而且使服務業(yè)、娛樂業(yè)、傳媒業(yè)等文化商品市場得以形成。在那個時候的上海,“休閑”“娛樂”“消費”等概念高調進入大眾視野,文化消費不再是滿足高社會階層享受的活動,而是被納入現代商業(yè)運作系統中,成為普通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此,周瘦鵑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民初刊物不多,《禮拜六》曾風行一時,每逢星期六清早,發(fā)行《禮拜六》的中華圖書館門前,就有許多讀者在等候著。門一開,就爭先恐后地涌進去購買。這情況倒像清早爭買大餅油條一樣?!雹苤苁甍N:《閑話〈禮拜六〉》,轉引自姜進:《詩與政治:二十世紀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第13頁。

        (二)移民群體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

        開埠通商后不久,上海超越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通商口岸。伴隨著現代商業(yè)貿易的發(fā)達,上海迅速從一個小漁村轉變成一座高度發(fā)達的現代都市。都市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人口的遷移,“都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移民現象”“都市人口的特點是移民比例很高”。⑤裘德·馬特拉斯:《人口學導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213、257頁。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到這里謀生、淘金。據統計,在1910—1930年間,公共租界華人省籍排序前四位是江蘇(含上海)、浙江、廣東、安徽,約占公共租界華人總數的93.6%。在1934年,來自江蘇、浙江、安徽3省的移民人數已占到上海華人總人口的64.5%,而上海籍居民僅為25.5%。⑥羅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178-179頁。

        彼時的上海移民主要由四大群體組成:經濟移民(來上海投資的各地富商)、文化移民(外地求學學生、作家及其他文藝工作者)、政治移民(避入租界的革命分子或前清的遺老遺少)和戰(zhàn)爭難民。數量巨大的外地移民極大推動了現代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上海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脹,為文化產業(yè)的繁榮提供了龐大的受眾群,為文化產業(yè)的發(fā)達奠定了消費者基礎。第二,除了避難群體之外,其他群體的享樂需求極大推動了商業(yè)文藝的發(fā)展。徐國楨在1933年出版的《上海生活》中談到外地移民到上海有兩大原因,一是生活問題,二是享受問題,“關于第二個問題的,是上海的社會繁華,只要有錢可化,享受上非常舒適,于是,內地一般不怕化錢的小富翁與大富翁,為求舒適起見,自然也都向上海來了……內地的富有者,有了錢,未必就有汽車來坐,未必就有各種新奇的游藝如偉大的影片、《梅蘭芳》等的京戲等等來給你看,未必就有各種中西菜什么菜來給你輪流大嚼,未必就有扮裝得比妖怪還要勝三分的妖媚入骨的娼女來給你恣意笑樂。必須要踏到上海這般的豪華社會,方才有直接享受到這種豪華生活的可能”。①徐國楨:《上海生活》,上海:世界書局,1933年,第16頁。第三,移民來源的多樣化促使商業(yè)交往必須超越源移民地域的限制,源地域文化聚集現象逐漸被打破,催生了跨源地域界限的新型商業(yè)文化形態(tài)的出現,鴛鴦蝴蝶派、海派京劇、越劇、文明新戲、電影等的興起都與此有關。

        當時能夠在上海生存下來的外地移民絕大多數都屬于各地的精英人士,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對較好,視野較開闊,文化程度也相對較高,求知欲望較強。他們的經濟條件在滿足基本生存、生活需求之外,在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社會交往消費方面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作為一個龐大的文化消費群體,主要由外地移民構成的市民群體在趨向新文明、適應新生活的同時,也參與了新式的文藝方式、內容及設施的協商和創(chuàng)造,使得文化消費不再是少數人專享的特權,而成為都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現代作息方式為文化消費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2000多年的封建農業(yè)社會中,生產的季節(jié)性使勞動和休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區(qū)分明顯并集中化,中國人在絕大多數時間里都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制度,沒有專門固定的休息時間,也就不可能產生日?;男蓍e娛樂活動。

        開埠之后,西方人在上海大量聚集,他們把西方作息方式帶到上海,形成了固定的8小時工作制和禮拜天休息的制度。當時的上海華洋雜居,西方人的作息制度對需要和他們打交道的中國人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人的作息時間需要跟西方人同步,這樣的作息制度在租界內逐漸普及開來。當時的中國社會對這種新式作息制度大加贊賞:“吾見夫西人之為工及行商于中國者,每屆七日,則為禮拜休息之期,一月則四行之……游目騁懷,神怡心曠,閑莫閑于此日,逸莫逸于此日,樂莫樂于此日矣?!雹谪骸墩撐鲊呷崭魅诵菹⑹隆?,《申報》1872年5月8日。

        這種作息制度給娛樂消費生活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娛樂時間的零散化和娛樂方式的日?;9ぷ鲿r間固定化——白天上班,晚上休息和娛樂,使得休閑娛樂的時間變得零散化。娛樂時間零散化了之后,娛樂方式就要朝著日常化方向發(fā)展,從而將休閑時間從傳統年節(jié)看大戲、趕廟會的集中式休閑中解放出來,休閑娛樂變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常規(guī)組成部分而得以經常進行。至于禮拜天的娛樂安排,文化消費成為了大多市民的選擇,“因為有了周末休息——新的都市生活似乎已把它定為諸如讀小說之類的時間”。③佩戴·林克:《論一二十年代傳統樣式的都市通俗小說》,賈植芳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23頁。并且這種文化消費不僅是知識階層的特權,包括娘姨(吳方言稱女傭人——筆者注)在內的底層體力工作者也成為新的消費群體:“第一關心逢禮拜,家家車馬候臨門。娘姨尋客來相請,不向書場向戲院。”①顧炳權:《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第306頁。

        這種周中有固定上下班時間以及周末休息一天的作息制度,使得都市市民的生活方式開始脫離傳統農業(yè)社會的工作與閑暇不分的狀態(tài)。這種工作有時、休閑有方的生活模式催生了一種現代生活態(tài)度的形成,市民日常生活形態(tài)日益與都市文化娛樂消費結合在一起。

        到了1930年2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制定《改進人民娛樂方法案》,該案提出“娛樂方法之良善與否,對于工作之精進影響甚巨。常見先進各國娛樂方法非常繁多,大都不但不礙于身心健全,并能助其發(fā)達。一民族之強盛,不獨可占之于其工作,并可占之于其娛樂方法”。該案還認為,“欲消極禁止不良之娛樂,必須輔以積極提倡良善之娛樂,庶可收納民軌物之功”。②轉引自嚴昌洪:《2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75頁。由此可見,文化、娛樂產業(yè)在當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上已經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從看戲到觀影:現代女觀眾群體的生成

        在中國古代,女性觀劇是被嚴令禁止的。在封建統治者看來,婦女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已經有傷風化,何況人群聚集、男女混雜更容易造成社會混亂。所以幾乎歷朝歷代都曾頒布過禁止女性觀劇的法令,到了封建王朝末期,更是達到了頂峰。

        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廷認為:“婦女臺前看戲,車轎雜于眾男子中,成何風化!且優(yōu)人科諢,無所不至,可令閨中女兒聞見耶?”③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0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540頁。所以對女性看戲嚴加禁絕。雍正元年間,時任浙江正考官李鳳翥因“斂錢演戲,男女混雜,耗費多端”,④《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67,王利器輯:《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7頁。上奏禁止鄉(xiāng)邑賽社。乾隆帝嚴厲禁止“善會”上的演劇活動,也是因為這種善會“煽聚婦女”“敗俗釀弊,所關非細”。⑤延煦:《臺規(guī)》卷25,王利器輯:《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第45頁。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戲之忠孝節(jié)義者少,偷情調戲者多,婦女觀之,興動心移,所關匪細,不可不慎”⑥錢德蒼:《新訂解人頤廣集》卷8,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為由,再次對女性觀劇下禁令。道光年間,禁令有所松動,“京師戲園演劇,婦女皆可往觀,惟須在樓上耳”。好景不長,“某御史巡視中城,謂有傷風化,疏請嚴禁,旋奉嚴旨禁止”。⑦徐珂:《清稗類鈔》第1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5065、5065頁。咸豐年間,“張觀準夙以道學自名,嘗官河南知府,甫下車,即禁止婦女入廟觀劇”。⑧徐珂:《清稗類鈔》第1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5065、5065頁。同治八年(1869年),“御史錫光奏請嚴禁五城寺院演劇招搖婦女入廟,以端風化一折”。⑨清實錄館:《清實錄·穆宗實錄》第50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757頁。

        上行下效,不僅封建統治者反復以法律形式禁止女性觀劇,各地宗族的家法也對女性觀劇加以嚴格限制。明代陳龍正《家載》、管志道《深追先進遺風以垂家訓議》、清代靳輔《靳河臺庭訓》、李仲麟《增訂愿體集》等都對婦女觀劇恐懼萬分,他們認為戲樂誨淫,女性觀劇有損婦德、婦道,因此,“婦女概不令其讀書,尤不可容看戲文,聽唱說也”。①李仲麟:《增訂愿體集》卷1,王利器輯:《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第179頁。

        清末民初,隨著婦女解放思潮日益高漲,廣大女性漸漸獲得了步入公共空間的權利。很多女性走出家門,出入戲園,成為戲劇觀眾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戲園為了招徠女顧客,開始對自己的服務設施進行升級。“晚清戲園初不設女廁,只在包廂盡頭的后面屋內放兩只凈桶,任婦女自往尋覓,桶滿也無人傾滌。女客觀劇多有不便。清末戲園設施改良的一個方面便是添設女廁所,男女廁所設備整齊,惟女廁有人值勤,女客用廁須付微資?!雹诹_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第165、149頁。1871年開設于上海英界大馬路的“久樂園”不但添設了女廁所,還提供女性椅墊、擱腳的租賃業(yè)務,夜戲時也特設茶點,以方便女性觀眾觀戲。女性觀劇的形成不僅打破了女性與戲劇隔絕的局面,而且開始推動公私空間性別區(qū)隔的改革。

        一時間,女性觀劇在上海蔚然成風,當時有人記載:“上海一區(qū),戲館林立,每當白日西墜,紅燈夕張,鬢影釵光,衣香人語,紛至沓來,座上客常滿,紅粉居多?!雹圬骸兑刈饟靽澜麐D女入館看戲告示》,《申報》1874年1月7日?!吧虾V溕菀菁子谕▏噫藉?,多舞臺,男子嗜冶游,女子嗜觀劇,凡中流社會以上之人,幾已悉有此嗜?!雹茇骸兑庇斡^劇》,徐珂:《清稗類鈔》第4冊,第1747頁。雖然還有著這樣那樣的限制,但是畢竟“性別空間的無形隔離,被娛樂消費的商業(yè)浪潮沖開了缺口”,⑤羅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第165、149頁。表達了廣大女性對個性解放和身體自由的強烈渴望。女性觀眾群的迅速壯大,意味著女性嘗試沖破男權社會對其空間權力的束縛,顯示出她們構建自我主體意識的努力。

        在電影初入中國之際,主要的放映場所都集中在茶館、飯店、戲園、宮廷和貴族府邸等傳統娛樂空間中。伴隨著現代影院的興起,茶館、飯店、戲園、花園等地的電影放映活動逐漸消失。近代上海的主流娛樂文化消費方式也隨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影迷取代戲迷成為社會上的主流文化消費主體。

        進入20世紀20年代,中國早期電影在敘事和商業(yè)模式上逐漸成熟,中國電影業(yè)迎來了第一次高潮。1921年,周劍云刊文:中國電影“最初開演大半短篇,破碎不全,往往現模糊中斷之弊……后來慢慢成為風氣,看影戲的人逐漸增多……直到近五年,影戲的勢力竟如日東升,連婦人小孩見面都要資為談助”。⑥周劍云:《影戲雜志序》,《影戲雜志》1922年第2期。1924年,有文章稱:“電影在今日的中國,可算是如春潮的怒長,真有舉國若狂的現象。”⑦盧楚寶:《對初出世的〈電影雜志〉說幾句話》,《電影雜志》1924年第2期。進入30年代,影院數量和規(guī)模繼續(xù)呈上升趨勢,“影戲園之設立幾遍滬上”。⑧佚名:《影戲業(yè)之進步》,陳伯熙編著:《上海軼事大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503頁。1939年,《申報》刊文稱“公共租界幾乎每家戲院門口每時每刻都是滿座的通告”。⑨舒曉春:《上海電影院之介紹》,《申報》1939年7月7、8日。至此,看電影已經成為上海社會各個階層娛樂消遣的重要內容,成為上海市民休閑娛樂的首選。30年代末,上海已經有了32到36家影院,《電通話報》甚至在一張上海地圖上把所有這些影院的照片都貼了上去,并醒目地宣稱:“每日百萬人消納之所!”①佚名:《上海電影院的發(fā)展》,上海通社編:《上海研究資料續(xù)集》,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第532頁。

        在中國早期電影觀眾中,女性觀眾占據了重要位置。1934年,《申報》上一篇名為《女性與電影》的文章稱:“據戲院的收票者的一般觀察,說是看電影的觀客中有百分之五十是女性?!雹诓萘睿骸杜耘c電影》,《申報》1934年7月22日。當時的一些報刊都曾報道過女性對電影的熱愛,1933年12月4日《申報》刊文:“姨太太是出名的影迷和戲迷,所以在她涂脂抹粉畫眉修指等種種日常工作之后,一定要很仔細的檢查一下電影廣告和舞臺廣告,以定本日的芳蹤。”③劍屏:《一個公館里的閱報者》,《申報》1933年12月4日。彼時上海的社會名媛,都以看電影為一種生活時尚:蔡云璧女士“最大的嗜好是電影,大概每星期總要化費幾個鐘點,沉醉于銀幕前的聲色間”;④林倩:《蔡云璧女士訪問記》,《女朋友》1932年第1卷第14期?;粜慌俊皭酆矛F代藝術的電影,一星期至少得看七張片子,好的壞的一古腦兒都要去看”;⑤星:《女朋友訪問記(十):霍笑倩女士》,《女朋友》1932年第1卷第14期。周蘊美女士“每星期至少看一次”。⑥星:《女朋友訪問記(十六):小妹妹周蘊美》,《女朋友》1932年第1卷第23期。

        隨著女性消費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職業(yè)女性都選擇在閑暇時間觀看電影。再加上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女學生影迷群體,以及城市中有錢有閑的太太小姐,數量龐大的中國女性成為中國早期電影的重要觀眾群體。

        三、非政治化的顯影:女觀眾群體的現代性意義

        對中國而言,“清末民初”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新舊變更的轉折時期。討論清末民初時期的社會思潮和文化形態(tài),“現代性”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背景。在多重社會勢力的強力助推下,“現代性”也逐漸從一種隱藏、壓抑的狀態(tài)彰顯出來,并且深入到中國的社會機制、經濟體系、文化形態(tài)乃至個人體驗之中。

        現代性,標明的不僅是相關的物質經濟硬件的興建,也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政體變革,戊戌維新和辛亥革命的失敗已經說明了這一點?,F代性的根本在于人的現代性,在經過理性認識和抽象思辨的思想轉型之外,人的現代性更多地要建立在新的文化范型和生活樣式的興建上,人必須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新的現代自我及世界。王一川認為對中國現代性發(fā)生的研究不能僅從精英人物的活動中著眼,更應該研究普通民眾對現代性發(fā)生的作用;不能僅從思想認識活動入手,更應該從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欲望、情感、幻想、想象等體驗過程考察。⑦參見王一川:《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fā)生》,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導論1-2頁。

        與美國早期電影觀眾主要由移民、勞工等低社會階層構成不同,在彼時的上海,電影被視作是一種西方現代文明的象征,“去電影院”被高社會階層標榜為一種找尋現代社會身份的實踐,所以當時才有“無錢的看皮影去,有錢的到電影院來”①千戶:《影戲雜論》,《春秋》1934年第77期。的觀點。

        首先,電影院是電影映演機制的具體實施場所和電影傳播的重要空間形式,具有社會空間生產和電影符號及意義生產的雙重意義。電影院不僅與電影創(chuàng)作、傳播、接受實踐聯系緊密,更同都市資本流動、景觀規(guī)劃、社會分層、性別差異等多種社會論題密切相關。就中國而言,電影院一方面是現代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社會變遷的見證。至20世紀30年代,奧登和大光明等租界電影院與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西式租界建筑一樣,“不僅在地理上是一種標記,而且也是西方物質文明的具體象征”。②李歐梵:《上海摩登—— 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上海(1930—1945)》,毛尖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6、133頁。其次,電影觀影經驗的發(fā)生與積累也是電影這一現代傳播機制與中國本土文化及現代性嘗試互塑互構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院其實是參與了中國現代文化與都會景觀的形構。1933年12月6日,大上海大戲院開幕,連續(xù)在《申報》本埠增刊刊登了兩個全版的宣傳報道,開頭就說“像玉闕一樣的瑰麗,像天宮一樣的偉奇”。③轉引自黃德泉:《民國上海影院概觀》,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年,第193頁。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院其實是參與了中國現代文化與都會景觀兩個層面上的形構。再次,電影觀影經驗的發(fā)生與積累也是電影這一現代傳播機制與中國本土文化及現代性嘗試互塑互構的結果。

        伴隨著現代化的觀影環(huán)境逐漸形成的是可被稱作全球中產階級文化(international middle-class culture)的現代化的觀影習慣。進入20年代,伴隨著國產電影的成熟,現代意義上的觀影活動才逐漸形成。與之相適應,當時很多雜志都刊出了“觀影禮儀”一類的文章,以培養(yǎng)觀眾良好的觀影習慣。1931年,《影戲生活》連續(xù)刊登了兩篇同名為《觀影常識》的文章,對亂說話、吃瓜子、咳嗽、吐痰、隨意走動等不良習慣加以勸誡。④A. A.:《觀影常識》,《影戲生活》1931年第1卷第18期;通公:《觀影常識》,《影戲生活》1931年第1卷第22期。經過近20年的習慣培養(yǎng),現代性的觀影公共禮儀逐漸被大眾接受,4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寫道:“觀眾們安靜有限(序)地坐到舒服的座位上。即使影片沒有開演,也不會有嘈雜的說話聲,笑聲或食物聲音。大家都顯示出一種Gentleman的風度。皮鞋踏上鋪在通道的地毯上已經夠輕的了,但大家都還提起了腳后跟,生怕有什么聲響會擾亂人家的安靜,而露出不夠紳士的馬腳。”⑤丁我良:《漫談電影》,轉引自傅葆石:《雙城故事——中國早期電影的文化政治》,劉輝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67頁。

        在消費社會中,人們不再以物的使用價值為唯一消費目的,消費具有了標識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征意義。李歐梵指出,對現代上海的男男女女來說,去電影院已經“成了一種新的社會儀式”。⑥李歐梵:《上海摩登—— 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上海(1930—1945)》,毛尖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6、133頁。1934年,一篇名為《都會早晨的面面觀》的文章形象地說出了電影在當時青年女子生活中的重要性:“一幕幕好夢剛將做完。密斯X翻側著身,有些兒醒了。微啟杏眼,向窗簾間隔的晨光估量了一下,才雙頰緋紅地(據說這是少女懷春之征)起床……在雜物箱內掏了許多紅綠的糖果和餅干,向櫻唇內亂塞,停會又打開日報,看今天哪家演‘愛情片’。”①轉引自洪熠:《近代上海小報與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上海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到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逐漸被視為一種時髦摩登的生活方式,意味著展示代表現代、摩登時尚身份的“符號化資本”(symbolic capital)。

        此外,外出觀影可以有效擴大女性的社交范圍,使她們有機會接觸各種現代都市生活的精彩。在觀影愉悅之外,清末民初的上海女性喜歡去電影院,更多是出于許多社會生活方面的需求,“有錢人家的小姐、太太、女工及女學生都愿意去看電影,因為這也是她們難得的社交機會”。②熊月之、周武主編:《上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第295頁。中國封建社會,男權將女性身體牢牢限制在家庭之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每個良家女子都要遵守的戒律,女性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只有通過她們?yōu)槠逓槟傅纳矸莶拍軐崿F。在清末民初婦女解放思潮的推動下,中國女性逐漸獲得了步入公共空間、出入社交場所和參與商業(yè)文化活動的權利。由于社會性別的建構與公私空間的劃分的聯系緊密,廣大女性走上街頭,出入公共場所,參與各類文化消費活動,不僅促使社會對女性與公共空間的關系進行新的思考,也有助于都市公私空間的重新劃分。

        更重要的是,女觀眾群體的形成與發(fā)展壯大,顯示出女性僭越男權社會對其空間權力的限制,并以此構建其自我主體意識的努力。清末以來,在多種社會因素的合力影響下,中國女性廣泛地邁出家門步入社會,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和文化力量。隨著中國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職業(yè)化的推進,女性消費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批經濟獨立的職業(yè)女性有條件進行日常性的消費活動。孫師毅曾撰文:“舊的農業(yè)社會女性所不敢不遵守的封建道德律,既已隨工業(yè)機輪的運動,而逐漸地被碾碎,急激注入之西方的封建教化,又在加速地推進她們對于物質享受之艷羨和追求?!雹坜D引自劉偉東、陳山:《民國電影與民國范兒》,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5年,第623頁。在這個消費過程中,女性成為了和男性擁有平等消費權的消費主體,這對長期以來男權中心的中國社會來說,是不小的突破。去電影院為女性提供了接觸廣闊社會空間的機會,有助于她們擺脫工作和家務的束縛,使她們在一時難以改變的階級和性別位置之外有了尋找獨立社會身份的可能性。

        公共領域的成長可被視為衡量一個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準。女性對現代消費經濟的介入大大拓展了市民的公共空間,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量不可小覷。“在20世紀初,不論女性主體本質如何相異(即由多種因素建構,如種族、民族、生理性別、身體結構、社會性別、人種等),在商業(yè)藝術中,‘女性’作為一個普遍的標志,是現代性本身的一個組成部分?!雹芡趿嵴?、何成洲主編:《中國的性/性別:歷史差異》,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第6-7頁。在現代上海,借天時地利之便,廣大女性大規(guī)模介入到現代消費和商業(yè)文化的發(fā)展中,不但身體力行地見證了中國現代文化產業(yè)的成型,她們的形象、行為舉止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遍及社會的現實層面和象征層面,從而成為現代想象/協商的來源與動力,構成了中國社會現代性的重要部分。

        四、結語

        在清末民初時期的社會變革和女性解放思潮的合力推動下,女性在社會上的能見度大大提高。但是在彼時的中國,女性可以進入的社交場所仍然是非常有限的。無論是傳統的茶樓、酒館,還是新興的歌廳、舞廳、咖啡廳,都是男人的娛樂場所,女性中只有風塵女子和舞女歌女可以出入,數量龐大的“良家女子”是不會去的。于是,現代戲院和電影院便成了廣大女性能去的為數不多的休閑娛樂之地,為迅速增加的女觀眾群體提供了一個合乎身份和禮儀的社交場所。

        對于被封建倫理束縛已久的中國女性而言,看戲、看電影不僅是娛樂那么簡單,更是她們參與社會交往、僭越性別界限和性別意識賦權的實踐。對于她們來說,文化消費是一種現代生活的體驗方式,她們對于能夠成為這樣一種全新文化形態(tài)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她們頻繁進出戲院、影院的行為應該被視為她們對于新獲得的現代認同以及社會身份的驕傲的宣示。

        猜你喜歡
        娛樂上海消費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40年消費流變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娛樂眼
        都市麗人(2016年7期)2016-08-03 09:57:49
        新消費ABC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娛樂眼
        都市麗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4:01
        无套熟女av呻吟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网站91 | 2020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99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 高潮 抽搐 正在播放|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亚洲熟妇网| 一区二区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偷拍夫妻视频一区二区|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日本污视频| 美国又粗又长久久性黄大片| 亚洲国产成人极品综合| 野花社区视频www官网|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69堂在线无码视频2020|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给免丝袜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久无码不卡|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办公室沙发系列高清| 国产激情在观看|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首页|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66lu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观看播放器| 美女被黑人巨大入侵的的视频| 成人免费无遮挡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首页| 中文字幕视频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