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聲識先生
記得剛讀大一的時候,有一次民主選舉,七個候選人中選出六個。作為剛入學的“菜鳥”,我們這些大一新生對候選名單上的不少名字還有些陌生。坐在旁邊的學姐們對著名單指指點點:“這六個人都是教授、大牌兒,這一個是學生……”于是“菜鳥”們紛紛在“大牌兒”的名字上劃了勾。選舉結果宣布,教授們都選上了,學生代表落選了。正當大家都認為選舉結束準備散去的時候,響起了一個聲音:“這個選舉結果不合理,統(tǒng)共就一個學生代表,還沒選上,把我的名字去掉,把這個學生加上去吧。”此話一出,學生們立馬嘰嘰喳喳議論起來,一時間嘈雜的人聲淹沒了剛才的聲音,以至于我壓根兒沒弄清剛才是誰在說話,只聽到旁邊興奮的議論聲:“陸老師真有性格?!?/p>
陸老師,就是我的導師陸有銓先生。那一次選舉的最終結果如何我早已忘了,只是后來每每看到“程序公正”和“實質公正”之類的字眼時,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不禁會想,這算不算是陸老師給我上的第—堂教育哲學課呢?
好幾年之后,我才真正近距離接觸了陸老師。他身材高大,紅光滿面,老遠就能在人堆兒中一眼看見他的一頭白發(fā),愛穿T恤和牛仔褲,喜歡站著上課,講教育哲學幽默中見智慧。
牽牛與扶犁
陸老師治學嚴謹,敢講真話。在各種學術會議上,經(jīng)??梢月牭疥懤蠋煹狞c睛之語。例如,“教育有規(guī)律嗎?”“道德有底線嗎?”這些問題的提出常常在會議上掀起高潮,發(fā)人深省。每年的博士論文開題和答辯更是吸引了很多學生前來聆聽陸老師的見解。對于陸老師的點評,博士生們是又敬又怕。曾經(jīng)有個博士生說:“陸老師的每句點評都戳到了我的軟肋,很痛,但是很痛快,因為這正是我論文最需要改進的地方?!?/p>
做陸老師的學生,更是少不了“挨罵”。與從前對教育哲學形而上的想象不同,陸老師總要求我們從現(xiàn)實中找到真問題。從指導博士生的論文選題到正式開題,陸老師起碼要花上一年的時間。每周定時上課討論,反復商榷,嚴格把關。陸老師經(jīng)常質問我們,“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把我們那些無病呻吟的論點斥之為“正確的廢話”。正所謂寧要深刻的片面,也不要膚淺的全面。陸老師非常推崇陳寅恪先生在王國維紀念碑上留下的那句“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他一直以此作為自己的學術精神,也希望學生們能秉承這一思想。愛之切,責之深。陸老師常說,等你們畢業(yè)了,我也就再不會批評你們了,你們成了專家學者,也再難聽到別人的批評了。畢業(yè)這些年,每每虛擲光陰無所進益時,常會懷念當初被鞭策的情景,當初害怕挨批的緊張和焦慮未嘗不是一種被人關懷、重視和牽掛的幸福。
在自己學生的論文答辯會上,陸老師總會說,論文中大的錯誤由他承擔,小的錯誤學生自己承擔。他是這樣比喻的:寫博士論文就好比耕田,老師是牽牛的人,學生是扶犁的人,如果耕田的方向錯了當然是牽牛人的責任,而田耕得好不好則是扶犁人的責任。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陸老師何嘗不是指引方向的人呢?
做人取中間
陸老師雖然德高望重,但特別平易近人。
對其他老師的學生,他也都是摯誠相待,很多學生都喜愛與陸老師親近。記得畢業(yè)典禮那天,因為下雨,我們幾個畢業(yè)的陸門弟子沒有邀請陸老師來學校一起參加典禮。倒是其他老師的學生們紛紛邀請與陸老師合影,陸老師也欣然前往。這件事一直讓我們心懷慚愧和遺憾,但另一方面也表明陸老師在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說到陸老師的受歡迎程度,他的一次講座就是實例。有一次,我們邀請陸老師作講座,僅僅在教育學系內部貼了海報,結果講座那天,人山人海,盛況空前。還未到講座開講時間,教育學系的小白樓里里外外、樓上樓下已經(jīng)被學生擠得水泄不通了。我們都傻了眼。幸虧系主任杜成憲老師幫忙協(xié)調,最后臨時把講座地點換到了文科大樓的階梯教室,但仍舊座無虛席,連教室外面走廊上都站滿了人。后來陸老師說,當時看到教室里坐不下那么多學生,已經(jīng)有了隔天再補講一次的打算。
陸老師教育我們,做學問取兩端、做人取中間。意指學術研究應當深刻,不可人云亦云;做人應當平和豁達,不可過于偏激?!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边@也是陸老師送給我們的一句話。正因為陸老師的為人修養(yǎng)深受大家的尊重,也使我們沾光良多,即使初次見面的朋友,一旦對方知道我們是陸老師的弟子,不但彼此之間的陌生感立刻消失,還常常受到禮遇和關照。
陸老師生性豪邁,不喜俗務。但為了學生,卻常常破例。例如,為了我們博士生津貼的事情,他再三詢問進展,一再強調有什么需要他做的盡管開口,高效地幫我們做好各項事宜;每次放假之前,他都反復詢問我們回家的路費是否落實。有一年我的手機在外地被盜兼遭遇詐騙,陸老師幾次詢問我的“債務”解決情況,想解囊相助。每年考博面試結束后,陸老師都會請所有考生一起聚餐,對一些經(jīng)濟拮據(jù)的考生甚至想要資助路費。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無論是求學期間或是工作以后,每次與陸老師見面都讓我獲益良多,不僅有專業(yè)學習上的幫助,更有在談笑間領略到的人生真諦。陸老師說,不要總是想著追求好生活,好好生活就是好生活?!昂煤蒙罹褪呛蒙睢保@句話已經(jīng)成為我人生的座右銘。人生是場馬拉松,人生又如過山車,無論順境逆境,只有過好真實的、鮮活的每一天,生活才能真正成為一種享受。我想,這就是一位老師對學生們最樸素、最純粹的期許吧。
(本文轉載自《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第10期,有刪節(jié))
【華樺,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
責任編輯︱劉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