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安
(白城師范學院,吉林白城 137000)
1.1 先秦儒家“忠”是立身準則,待人接物的應有范疇。曾子曾總結孔子的思想:“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什么呢?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是對忠的解釋。孔子進一步告誡弟子“與人忠”,就是對待別人不能巧言令色,要實心實意,真誠無私。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顯而易見,這里的“為人謀”并不是專指為古代帝王一人“謀”,而是一個廣泛的稱呼。由此,“忠”也成為了一種為人處世的原則,用作反省自己。
1.2 先秦儒家“忠”是處理君臣政治關系的基本準則?!墩撜Z》記載魯定公曾問孔子君臣關系如何相處??鬃訉υ唬骸熬钩家远Y,臣事君以忠?!闭f的是君王對待臣子要以禮相待,臣子才會對君王以忠心。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忠是一種選擇性的忠、有原則的忠,肯定了臣子的尊嚴和人格。
2.1.1 忠觀念對個人素質品德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東漢人杜延曾經說:“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忠觀念的推行對鑄就個人剛正無私的品格有重要作用。忠的意識往往與無私獻身的品格相聯(lián)系起來。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在國家需要時站出來,這就是一種大無私的精神。忠的道德風范在歷史上表現出的是一種積極意義,其對鑄就個人的英勇剛正品格起相當重要的作用。
2.1.2 忠觀念對于社會安定有重要作用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忠都具有深刻的影響。一方面,忠的思想被封建王朝大力推行,百姓忠于帝王,唯命是從,整個社會才會尊卑有序,國家才會在穩(wěn)定中快速發(fā)展。另一方面,對維護家庭內部和諧具有重要作用,子女對父母的忠誠;夫妻彼此間的忠誠,只有彼此都具有忠觀念,才會家庭和睦,夫妻和諧,其樂融融,小家的穩(wěn)定,社會才會和諧。
2.1.3 忠觀念利于鞏固封建統(tǒng)治、維護國家秩序
《忠經·天地神明》說:“‘忠’能固君臣,安社稷?!睆哪撤N意義上來講,忠對于政權穩(wěn)定有重要意義。封建統(tǒng)治者大力推行忠道,其目的都基于對政治穩(wěn)定的要求,歷史上若干“忠臣”被神明化,成為全社會崇拜的對象,其目的在于形成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團結性。消除對國家不利的因素,從而達到最終穩(wěn)定的局面,進而為封建統(tǒng)治者提供進一步的思想武器。同時讓階級觀念深入人心,使整個封建王朝達到了有序的統(tǒng)一,進而維護了國家秩序,鞏固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
儒家忠觀念產生于封建專制社會,為封建君王服務是其目的之一,因此忠觀念中不可避免的帶著局限性。
2.2.1 愚忠觀念與奴性道德
先秦儒家講求的是有選擇、有原則的忠,君王使臣以禮,臣子事君以忠,孟子也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钡堑搅饲貪h以后,提出“三綱五?!钡闹遥瑒t是一種束縛性思想,以君王為天子,君王的意志就是天的意志,這就是死忠、愚忠。把忠與君王看作是一體,忠的對象永遠是君王,也只能是君王,愛國的表現就是忠于君王。這種情況就是割裂了忠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忠的對象應該是國,而不是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梢钥闯?,忠有時不是一種個人意愿,而是一種由上強加于下的命令,臣子必須忠于帝王。對君王無條件的忠,成為了封建社會的政治道德規(guī)范,意味著沒有自身的思考力,一味盲從,如同一個沒有思想的木偶。
2.2.2 儒家忠觀念使等級觀念深入人心
秦漢以來,儒家推崇君權、父權、夫權,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其觀念中,君臣父子各有其位,等級森嚴,沒有平等的可能性。這種專制思想,等級觀念已存在于國人血液之中并且深入人心。
2.2.3 墨子對儒家忠觀念的批判
儒家的忠觀念帶有強烈的階級性。儒家所講的仁愛與墨子的“兼愛”具體內容不盡相同,孔子提倡的“仁愛”建立在宗族血緣關系之上,是以“親親”為基礎的,強調親疏遠近,具有明顯的等級性。而墨子則對此提出批判,推崇“兼愛”,認為愛無分貴賤,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貧民百姓,都應獲得相同的愛,主張愛不分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墨子對儒家忠觀念的批判有弊也有利。對此,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所用。
從抽象來講,忠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道德觀念,充滿著正能量。在當今社會,面對某種狀況,或者處理某種關系時,它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所以我們要吸收其中的積極因素,為我所用。
3.1.1 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边@對當今社會有一定的啟示,就是怎樣處理雙方的關系問題,例如執(zhí)政黨和百姓、長輩和子女,雙方必須相互尊重。執(zhí)政黨真正的做到了立黨為公,真正的為百姓辦事,解決百姓的問題與困難,讓百姓的日子比從前紅火,百姓則必然擁護、支持執(zhí)政黨。只有這樣,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才能和諧、穩(wěn)固、有序的發(fā)展。而父母長輩盡全力愛護子女,同樣子女也會對父母長輩產生濃厚的感情,父母與子女相親相愛,家庭和睦,才會使社會進步。
3.1.2 孟子的重民輕君、以百姓為重的忠思想,對后世有著積極影響。在當今社會,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忠的對象應該是人民,是國家,而不是某個人,某個階層。
3.1.3 曾子提出“三省吾身”的要求,要時刻反省己身:為人是否忠。儒家推崇“為人忠”“與人信”,主張人人具有忠誠、無私的品質。這對于今天改良社會風氣,建立良好信用體系有重大價值。人人都做到忠于職守,敬業(yè)奉獻,待人以誠,一諾千金,對于改變當今社會不講信用,見利忘義,欺詐不忠等現象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綜上所述,儒家的忠觀念有積極的一面:對于個人素質品德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維護家庭內部和諧、社會安定、維護國家秩序。無論在當時、現在還是未來,忠觀念都有重要的價值,這些積極因素我們要加以提倡,并且加以創(chuàng)新。當然,其中也有消極落后的思想:愚忠造成一種奴性道德。面對這種墮落的思想,我們必須加以剔除,真正的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