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江西 吉安 343000)
陰道炎癥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多見于絕經(jīng)后的老年婦女,主要因老年人群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往往也跟其年輕時候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有關[1]。臨床上認為陰道炎癥多由感染引起,包括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滴蟲性陰道炎、淋菌性陰道炎和不同病原間的混合感染[2]。陰道炎癥早期若未引起足夠重視,將隨病情進展至宮頸炎、附件炎以及不孕不育等嚴重后果,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研究顯示[4],假絲酵母菌感染和滴蟲在誘發(fā)陰道炎癥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通過對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 284例老年陰道炎癥患者分泌物的病原體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比較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yè)、不同季節(jié)兩種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病例資料均來源于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 284例陰道炎癥患者,納入標準:①經(jīng)相關檢查確診為陰道炎癥患者[5];②年齡≥60歲;③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糖尿病患者;②精神疾病、認知功能下降、語言溝通不暢;③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④入選前兩周應用過激素、抗菌藥物或陰道局部用藥史;⑤近期宮頸病變物理治療或采用外科手術治療;⑥資料不全以及依從性差;⑦中途因重大事件退出研究。其中老年陰道炎患者共208例,占總人數(shù)6.33%,患者年齡60~86歲,平均(73.12±5.34)歲,其中60~69歲患者共97例,70~79歲患者63例,≥80歲患者48例;職業(yè):農(nóng)民60例,個體商戶102例,單位職工46例;發(fā)病時間:春季53例,夏季78例,秋季40例,冬季37例。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要求且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準備一塊含有0.9%氯化鈉液的小試管中或玻片,在患者陰道后穹隆、宮頸及陰道壁上旋轉拭取分泌物后置于玻片上,立即送檢,涂成均勻薄片后在低倍鏡下確認視野,高倍鏡下查找假絲酵母菌和毛滴蟲,若從陰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蟲即可確診,陽性率可達80%,隨后加入10%KOH 1~2滴,鏡下找到白念珠菌芽孢和假絲酵母菌即可確診,如有癥狀而多次檢查為陰性,可采用培養(yǎng)法。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檢測結果 本組208例老年陰道炎癥患者當中,其中檢測出感染非細菌病原體共65例,其中檢出感染假絲酵母菌共42例,感染率64.62%,檢出陰道毛滴蟲20例,感染率為30.77%,兩者并存感染率4.62%(3/65)。
2.2 不同年齡感染非細菌病原體檢測結果 60~69歲、70~79歲以及≥80歲人群感染非細菌病原體幾率分別為42.27%、30.16%、10.42%,不同年齡段人群無論是在假絲酵母菌還是陰道毛滴蟲感染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感染非細菌病原體檢測結果對比[n=208,n(%)]
2.3 不同職業(yè)感染非細菌病原體檢測結果 農(nóng)民、單位職工以及個體商戶感染非細菌病原體幾率分別為46.67%、29.41%、15.22%,不同職業(yè)人群在假絲酵母菌還是陰道毛滴蟲感染方面亦出現(xiàn)較大差異,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職業(yè)感染非細菌病原體檢測結果[n=208,n(%)]
2.4 不同時間感染非細菌病原體檢測結果 春夏秋冬季節(jié)感染非細菌病原體幾率分別為32.08%、46.15%、22.5%、8.11%,不同季節(jié)假絲酵母菌、陰道毛滴蟲感染率幾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時間感染非細菌病原體檢測結果[n=208,n(%)]
老年陰道炎是老年患者常見疾病之一,通常由于老年人群絕經(jīng)后機體激素釋放水平明顯下降,改變陰道內酸堿平衡,降低陰道病原菌的消滅能力,同時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組織厚度菲薄,血運不足,為細菌侵入生殖系統(tǒng)創(chuàng)造可趁之機,引發(fā)一系列炎癥病變[6-7]。同時陰道分泌物的變化可反映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及病理變化狀態(tài),目前常見的陰道炎癥包括老年性陰道炎、陰道假絲酵母菌病以及滴蟲陰道炎等[8]。其中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多數(shù)是由白假絲酵母菌所引起,假絲酵母菌是陰道內常駐條件致病菌,對干燥、日光和紫外線等抵抗能力較強;毛滴蟲是一種常見于性傳播的厭氧性寄生物,尤其在妊娠期、糖尿病和月經(jīng)前后、不潔生活時,內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極易出現(xiàn),可導致下腹部持續(xù)疼痛、慢性盆腔炎等,嚴重甚至導致感染性病及艾滋病的危險[9-10]。
本組研究調查顯示,在208例老年陰道炎癥患者當中檢測出感染非細菌病原體共65例,其中感染假絲酵母菌共42(64.62%)例,陰道毛滴蟲20(30.77%)例,兩者并存感染率3(4.62%)例,隨后調查兩組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yè)以及不同時間的感染率發(fā)現(xiàn):60~69歲假絲酵母菌、陰道毛滴蟲感染率明顯高于70~79歲人群與≥80歲人群,其中70~79歲人群非細菌病原體感染率又顯著≥80歲;不同職業(yè)時,在農(nóng)民假絲酵母菌、陰道毛滴蟲感染率明顯高于個體商戶與單位職工,個體商戶感染率又高于單位職工;不同季節(jié)時,假絲酵母菌、陰道毛滴蟲感染率以夏季為高發(fā)階段,其次為春季。這可能由于夏季天氣炎熱,女性生理結構特殊,易受汗液影響與霉菌侵擾。
此次調查顯示,老年陰道炎癥患者非細菌感染主要病原體是假絲酵母菌,其次為毛滴蟲感染。同時也發(fā)現(xiàn)陰道炎癥中非細菌感染主要病原體可能與年齡、衛(wèi)生條件、氣侯和環(huán)境有關,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