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皎
(遼寧省營口市中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糖尿病發(fā)生是一種慢性血糖代謝異常疾病,極易誘發(fā)各種慢性功能性損傷疾病,給患者生理心理均造成嚴重的負擔[1]。但研究表明糖尿病并不能根治,只能控制,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能力,改善患者病情。本次研究中,分析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應用臨床路徑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自醫(yī)院從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確診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選120例進行研究,按照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為60~83歲,平均年齡為(72.2±3.5)歲,平均病史為(16.0±1.1)年,體質量為45.2~72.9 kg,觀察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62~87歲,平均年齡為(73.1±3.8)歲,體質量為45.7~73.1 kg,經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可做比較研究。
1.2 方法:兩組患者病情確診后,先接受胰島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并結合飲食、運動療法。對照組結合常規(guī)健康教育,入院后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介紹糖尿病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用藥需注意事項以及并發(fā)癥預防等相關內容,具體的健康教育內容以及時間,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以及患者身體狀況而決定。觀察組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具體內容為:①入院第1天:入院當天責任護理人員做好接診工作,耐心對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治療醫(yī)師以及負責的護理人員,并發(fā)放健康手冊,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心態(tài)制定護理路徑。②入院第2天:指導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血壓水平,每次測量結果要及時填寫在健康記錄上,護理人員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與患者溝通交流,選擇適合患者健康教育路徑,通過圖片、視頻或一對一宣教方式,讓患者能更直觀清晰認知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并發(fā)癥預防、檢查措施意義等內容,督促患者積極配合檢查工作。③入院第3~7天: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評估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并分析未掌握相關知識的原因,針對性教學。并告知患者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的重要性,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制定科學飲食、運動計劃。④入院第8天及之后:重點講解糖尿病并發(fā)癥相關知識,包括眼部護理、口腔護理、足部護理以及相關并發(fā)癥護理,了解并發(fā)癥發(fā)生前兆,讓患者熟悉掌握并發(fā)癥的預防治療措施。⑤出院指導:出院前再次對患者掌握的健康知識進行評估,篩選出掌握效果不佳者,做重點教育,并告知患者出院后飲食、運動、用藥等需注意內容,做好并發(fā)癥的預防工作。
1.3 觀察指標:①根據自制問卷調查表[2],評估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包括運動療法、飲食監(jiān)測、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治療方法、血糖監(jiān)測情況,每項20分,滿分100分,評分越高則表明健康知識掌握越好;②責任護理人員根據生活質量綜合評定表[3]評估患者的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活動以及活力等4個維度上的內容,每個維度20分,評分越高,則表明生活質量越好。③護理結束后測定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研究統(tǒng)計的數據資料統(tǒng)一由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各項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由χ2檢驗,各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表示,組間用t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
2.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教育后,對照組則分別為(10.03±1.55)分、(10.72±1.25)分、(11.05±2.55)分、(8.35±1.22)分、(8.20±1.00)分,觀察組則分別為(13.55±1.35)分、(14.25±1.95)分、(14.35±3.20)分、(10.25±1.55)分、(11.20±1.92)分,教育后,觀察組的各項健康知識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對照組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活動以及活力評分分別為(12.30±2.95)分、(11.35±1.45)分、(10.45±1.82)分、(11.80±1.55)分,觀察組則分別為(15.35±3.50)分、(14.20±1.95)分、(13.85±2.03)分、(14.12±2.20)分,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3 血糖水平:對照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別為(5.20±0.45)mmol/L、(7.45±1.22)mmol/L,觀察組則分別為(4.31±0.41)mmol/L、(6.12±0.72)mmol/L,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護理路徑為一種整體性護理模式,是根據一種疾病,從入院到出院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一系列的護理規(guī)劃日程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分階段進行護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參與度,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健康宣教,能讓患者更深刻的了解健康教育內容,提高對糖尿病健康知識的掌握度[4]。
糖尿病為一種慢性疾病,不能徹底治愈,患者需要終生胰島素用藥治療,這就需要護理人員自身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識,學會控制血糖水平,延緩并發(fā)癥發(fā)生[5]。常規(guī)健康教育存在跟隨不及時,評價不及時的問題。而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則可以為患者提供更為優(yōu)質、個性化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控制疾病,防止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后運動療法、飲食監(jiān)測、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治療方法、血糖監(jiān)測知識得分評分、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臨床護理路徑健康通過系統(tǒng)對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度,能更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后效果。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能為患者提供連續(xù)性優(yōu)質護理服務,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具有廣泛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