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作者單位:636700 四川 通江,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瓦室中心衛(wèi)生院
間質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亦稱彌漫性實質性肺疾病,是一組主要累及肺間質和肺泡腔,導致肺泡-毛細血管功能單位喪失的彌漫性肺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伴彌漫功能降低,低氧血癥以及影像學上的雙肺彌漫性病變,最終可發(fā)展為彌漫性肺纖維化和蜂窩肺,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間質性肺疾病包括200多種急性和慢性肺部疾病,既有臨床常見病,也有臨床罕見病,其中大多數(shù)疾病的病因還不明確,治療效果差,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2]。此病可參照中醫(yī)喘證進行診治,中醫(yī)藥治療喘證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特別是在整體觀念指導下,結合其他臟腑進行辨證論治效果更為顯著。筆者于2016年診療1例間質性肺疾病患者,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將其診治經(jīng)過報告如下。
病患王某,男,65歲,農民,于2016年12月18日因“咳嗽氣喘3 d”來院就診,現(xiàn)病史:3 d前患者因受涼后出現(xiàn)陣發(fā)性咳嗽,平臥位時和活動后加重,痰少而黏,伴氣喘,活動后加重,精神差,食欲差,發(fā)病后口服抗炎、止咳、平喘等藥物后無效。立即給予胸部CT平掃:雙肺見多發(fā)片狀磨玻璃影,并可見多個囊狀透光區(qū);肺門及縱隔未見腫大淋巴結,心臟不大,雙側胸腔未見積液征象。診斷意見:肺氣腫并雙肺感染。門診以“肺部感染”收入住院治療。入院后行抗炎、平喘、吸氧、中藥(麻杏甘石湯加減)等治療12 d后,癥狀緩解而出院。患者回家1 d后,夜里凌晨2時突發(fā)呼吸困難,動則加劇,緊急送入巴中市中心醫(yī)院住院治療,急診胸部CT:雙肺彌漫性結節(jié)影、磨玻璃樣變,網(wǎng)格影伴囊腔形成。結合肺功能下降、低氧血癥,診斷為間質性肺疾病。給予吸氧、抗菌、抗免疫等治療,治療10 d后癥狀稍有緩解,復查胸部CT,較入院時嚴重,肺泡實變,有纖維化改變。住院期間在門診用中藥配合治療,用定喘湯加四君子湯加減治療,服用3劑后,呼吸困難稍緩解,但服中藥后大便仍溏,3~4次/d。主管醫(yī)師給予病危通知書,并建議轉入省級醫(yī)院治療。隨即轉入四川省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診斷為“間質性肺疾病”,給予激素沖擊療法及對癥治療。為尋找病因,給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并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其結果無臨床價值。醫(yī)師建議轉入胸外科開胸肺活檢,確定病理類型,但患者和家屬拒絕開胸肺活檢。住院期間配合中醫(yī)藥治療。四診:呼吸困難較前稍有緩解,動則加重,微咳,咳少量白痰,納可,面足輕度浮腫,大便溏,2~3次/d,長期流少量清涕,體偏廋,急性病面容,舌尖紅苔白微黃膩偏潤,脈細弱。辨證:喘病,脾陽虛兼痰濕蘊肺。治法:溫中健脾,化痰平喘,附子理中湯加減。處方:白附片(先煎0.5 h)20 g、干姜20 g、紅參20 g、炒白術30 g、清半夏(先煎0.5 h)20 g、陳皮20 g、茯苓20 g、北細辛6 g、杏仁15 g、姜厚樸20 g、炒紫蘇子20 g、炙甘草5 g,水煎服,每日1劑,3次/d,100 mL/次。
患者服完第3劑后,精神好轉,呼吸困難明顯減輕,大便成形,清涕減少,能正常散步,但上坡仍喘,續(xù)服上方,患者住院半個月后,中、西醫(yī)治療,癥狀大為改善,出院回家繼續(xù)調養(yǎng)。回家后強的松減量服用,至5 mg/d,維持1個月。期間以附子理中湯加減治療為主,服藥1個月,續(xù)以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口服,10粒/次,3次/d,調理半年。半年后復查胸部CT,肺部病變恢復90%,肺纖維化程度減輕,又續(xù)服中成藥附子理中丸3個月,至今未復發(fā),健康狀況好。視為臨床痊愈。
間質性肺疾病分類多,不明原因者居多。歸之于中醫(yī)喘證,喘證是內科的難治病之一。實喘由于邪氣壅阻,治以祛邪利氣,療效較佳;虛喘為氣失攝納,根本不固,補之未必即效,且易感邪而致反復發(fā)作,致使病情遷延難愈[3-5]。正如,《醫(yī)宗必讀·喘》所說:“治實者攻之即效,無所難也。治虛者補之未必即效,須悠久成功,期間轉折進退,良非易也?!币虼藢Υ摯瓚种院愕卣{治[6]。本則驗案從四診來看,患者長期便溏,流清涕,是肺脾陽虛之體,平時雖無大的疾病發(fā)生,但隨著身體正氣不斷虛損,導致脾陽虛不能生肺金,肺失其宣發(fā)肅降功能,痰濕蘊肺,造成肺氣虛損,抗邪力下降,當不能抵抗病邪時,突然發(fā)病致重喘。初次診斷為實喘,初用麻杏甘石湯或定喘湯加四君子湯加減治療,效果不能持久,服藥后,大便溏泄,次數(shù)增多,更損脾陽,致喘不寧;而用附子理中湯,溫脾陽止瀉,脾陽恢復,則肺金旺盛(脾土生肺金),二陳湯化痰濕,北細辛溫化痰飲,杏仁、姜厚樸、炒紫蘇子降氣平喘,諸藥合用,喘自能恢復。臨床中要辨病論治和辨證論治相結合,辨證論治時必須要有中醫(yī)思維,不要見喘治喘,見咳止咳,要辨明外感內傷,陰陽虛實,同時根據(jù)患者體質差異,緊扣病機處方用藥,方能提高治療效果[7]。
綜上所述,附子理中湯治療脾陽虛型間質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較好,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