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瀟鴻
【摘 要】常德絲弦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具有豐富的藝術、學術、人文價值,如何把常德絲弦引入當?shù)馗咝5恼n堂,提高學生的民族藝術文化素養(yǎng),讓常德絲弦能更好地傳承與發(fā)展,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就常德絲弦引進高校課堂教學的價值進行研究,從學校美育教育、課程改革、文化傳承傳播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常德絲弦;高校課堂教學;價值研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2-0165-01
常德絲弦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已經(jīng)得到當?shù)貙W校的高度重視。2009 年 4 月,常德市第一次舉辦了常德絲弦進高校的活動,在常德市職業(yè)技術學院舉辦絲弦講座。2017年上半年,常德市武陵區(qū)委宣傳部、文體局、文化館聯(lián)合湖南文理學院在該校舉辦常德絲弦傳承班。同年下半年,湖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計劃開設三年制專科音樂教育專業(yè)(常德絲弦表演方向),通過筆試和面試,最終錄取了12名學生, 2018年該校舉行了開班儀式。那么,常德絲弦引入高校的課堂教學有何價值呢?本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符合高校美育工作需要,提高審美情趣
2019年4月,《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高校的藝術教育要以審美為出發(fā)點,要把審美體驗式的教學貫穿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聆聽各種不同類型藝術作品,充分體驗領悟藝術中的美感和情感,塑造個體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懷。優(yōu)秀的藝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藝術特色,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美育功能,能給人帶來美和愉悅的感受。把常德絲弦引入到高校的課堂教學,通過視聽賞析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經(jīng)典劇目,品味常德絲弦所特有的藝術特征和濃郁的文化內(nèi)涵,體驗常德乃至湘西北地區(qū)的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審美觀逐步建立和形成。教師通過唱腔演唱、體態(tài)表演、語言表述等教學方式,生動地向學生展示對常德絲弦的感受,把這種感受傳遞給學生,學生領悟了常德絲弦所表達的情感,了解了常德絲弦的結構、唱腔、內(nèi)容等,在這種體驗式的藝術氛圍中必將會獲得審美體驗,審美情趣得以提升。
二、適應課程改革趨勢,豐富高校美育課程體系
《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高校要積極探索構建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和藝術經(jīng)典教育為主要內(nèi)容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當前,高校學科創(chuàng)新和課程改革是高校教育發(fā)展的趨勢。藝術學科的教育和建設已經(jīng)被提到一個新的認知高度。高校藝術課程的建設和改革不僅有利于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更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這是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和本質內(nèi)涵,具有不可估量的現(xiàn)實意義和導向價值。常德絲弦作為傳統(tǒng)的地方說唱表演藝術形式,是常德極具代表性的地方藝術文化,把常德絲弦作為一門傳承和研究本地音樂文化和藝術的特色課程,順應當前高校課程改革的大潮流,將有效充實當前高校藝術專業(yè)教育課程體系。把常德絲弦建設成一門課堂教學與舞臺藝術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將傳統(tǒng)藝術文化融入到課程的改革和建設中,必然會充實高校的公共美育課程。
三、文化傳承、傳播價值
一個民族,不重視本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就如同飄蓬斷梗一樣在世界文化中漂泊,不可挽救,甚至逐步消失。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傳播事關民族精神的弘揚,直接影響這個國家的文化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尊嚴。由于歷史、社會諸多的原因,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未能足夠重視傳統(tǒng)音樂的傳承和傳播,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認知淡薄,對本地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缺乏關注,缺乏興趣,這不利于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因而,把地方傳統(tǒng)音樂文化引入到高校課堂勢在必行。高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強 對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快,容易接受新事物。把常德絲弦這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引入到高校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會逐步喜歡常德絲弦,領悟常德絲弦的獨特藝術魅力,也會將這種文化進行傳承、傳播。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地域跨越東西南北,通過課堂教學認知和感受,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精華,他們不僅擴散了當?shù)匚幕?,而且也讓其他地域的人了解了常德絲弦。通過對常德絲弦這種藝術形式的領悟和認知,他們也會思考其他類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別是本地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傳播,這對于傳統(tǒng)音樂的保護和發(fā)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總之,高校音樂教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常德絲弦引入到高校的音樂課程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提升,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豐富高校課程體系,促進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軍.文化傳承與教育選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王耀華,王安國.高師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姚思源.論音樂與音樂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