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曌 張巧毅
【摘 要】《紅字》是霍桑的代表作之一,該作品中的齊靈沃斯在多種因素驅使下一步一步走進復仇的深淵,從而導致了他人和自己的悲劇。雖然一直以來,齊靈沃斯被認為是可惡的、自私的,但其實霍桑筆下的他并不是只有邪惡的一面。本文將通過齊靈沃斯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動以及情感變化三個方面分析這一人物形象,探討他對海斯特、丁梅斯代爾的復雜心理以及他復仇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
【關鍵詞】紅字;齊靈沃斯;人物形象;復仇
中圖分類號:I106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3-0209-02
納撒尼爾·霍桑(1804-1864)是19世紀美國文壇上影響巨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家和心理分析小說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新英格蘭為中心,帶有濃重的清教主義色彩,主題往往圍繞著人性固有的罪惡來展開,通過對罪惡的描寫,來表達在“薩勒姆”事件中對祖先所犯罪惡的懺悔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作為心理分析小說家,霍桑擅長通過心理活動來展現(xiàn)人物豐滿的形象,在《紅字》中,對主人公的大量心理描寫為刻畫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分析齊靈沃斯“善惡”交織的形象提供了許多線索。
一、人物性格
齊靈沃斯是一個常年鉆研書籍的學者,面容蒼老、體態(tài)消瘦,儼然一副丑陋畸形的模樣。而海斯特卻五官端莊,氣質出眾,和當時的清教婦女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和海斯特的結合并不是因為彼此相愛,而是出于他對家庭溫暖的追求和對個人幸福的向往,所以,當齊靈沃斯漂洋過海來到新英格蘭,“看到了他本希望能體現(xiàn)家庭溫暖和歡樂的那個女人,卻成了眾人眼前罪孽的典型”的時候,他選擇了沉默,不去沾染海斯特身上的恥辱,而是選擇暗中報復,復仇計劃的開始就是找到與海斯特通奸的人。
牧師丁梅斯代爾才貌雙全,宗教造詣很高,所以很受當地人的尊敬和愛戴。但他與海斯特不同,由于長期受宗教禁欲思想的壓抑,他敏感而又謹慎,糾結而又困頓,從不表現(xiàn)自己真正的想法。他在當地人的心中是完美的,是無比虔誠的福音傳播者,是上帝的化身,可在他自己的內心深處,他是有罪的,是邪惡的,是充滿欲望的。即便如此,風燭殘年的齊靈沃斯依舊比不過年輕牧師的成就,在他的內心深處存在著深深的自卑,當他猜測和海斯特通奸的就是年輕有為的牧師丁梅斯代爾的時候,他內心深處的自卑心理被無限放大。在他潛伏在牧師身邊的時間里,復仇的想法把原本就自卑陰暗的性格一步一步變得更加扭曲。
從齊靈沃斯的形象中,我們可以看出霍桑對“原罪”的理解,人生來所具有的邪惡特性被無限放大,齊靈沃斯丑陋的外表下同樣有一顆丑陋的心,在如此陰暗扭曲的性格之下,操控敵人靈魂的殘酷手段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在霍桑筆下,人物的善惡并不是絕對對立的,即便是如此邪惡的復仇者,在內心深處也有一絲良知尚存,這一點在書中也有所體現(xiàn)?!袄狭_杰·齊靈沃斯有生以來性情平和、心地善良,盡管沒有熱烈的感情,但在處世為人方面,卻一直是個正直、清白的人?!盵1]在來到新英格蘭以前,他長時間在書桌前鉆研學術,過著埋頭苦讀的生活,也從未有過害人之心。另一個細節(jié)也可以體現(xiàn),結局時,齊靈沃斯把遺產贈給海斯特的女兒小珀爾,或許是出于對自己所犯罪孽的彌補,或許是出于對海斯特的愛,不論如何,這都體現(xiàn)了他本性中“善”的一面。
二、心理活動
齊靈沃斯的心理活動隨著情節(jié)和時間的發(fā)展而變得復雜。他非常善于洞察細節(jié),一開始他就注意到,牧師在受到驚嚇刺激的時候會習慣性地捂住胸口,臉色也變得蒼白,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一個年輕博學的牧師怎么會有如此異常的行為呢?于是,他剛到這里就選擇潛伏在丁梅斯代爾身邊,假裝為他就醫(yī)的同時窺探他的靈魂。“這位醫(yī)生對年輕牧師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他作為一個教區(qū)居民而與牧師形影相隨,并且力求從牧師那生來謹慎克制的情感中贏得好感和信任?!盵2]可以看出,齊靈沃斯令人恐懼的洞察力也暗暗推動了他對“對手”的識別以及他復仇計劃的實行。
在監(jiān)視牧師的過程里,由于牧師過于謹慎,齊靈沃斯很長時間都一無所獲,可是決心復仇的他已經不能回頭了,“他本以為他是以法官般嚴肅和正直的態(tài)度開始一項調查的,只想知道事實真相而已……但是在他著手進行的過程中,一種可怖的魔力,一種看似寧靜、實則強烈的需求,牢牢地控制了這個年邁的人。”[3]他選擇進一步接近牧師的生活——暗示牧師的朋友把他們安排在同一間屋子里。這一舉動證實了齊靈沃斯復仇手段之狡詐,借他人之手復一己之仇,在外人看來,二人關系的發(fā)展理所當然。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加爾文主義和清教主義盛行,人們把禁欲當作生活的準則,普通人都要時刻以嚴苛的標準要求自己,何況高尚的牧師。一旦違背了宗教道德,不僅要受盡身體上的折磨,更可怕的是來自眾人的譴責和唾棄。齊靈沃斯報復的手段就是通過揭露牧師內心的秘密,卻又讓他無法彌補罪行,只能終身活在懺悔之中。他看穿了牧師懦弱的本質,也看穿了世人的想法,他深刻地知道,讓牧師這種貌似高尚虔誠、清心寡欲的公眾人物負罪茍活,遠比讓他說出真相或者以死解脫更痛苦,所以他選擇了前者。
三、情感變化
《紅字》中三位主人公的命運因為情感交織在一起。海斯特對牧師的感情始終堅貞不渝,為了愛人的名譽地位,她寧愿終身佩戴A字,忍受眾人唾棄也要保守秘密。當看到牧師被敵人控制了精神世界,生活如此痛苦煎熬時,她毅然決定告訴牧師真相,鼓勵牧師和她離開這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從頭至尾海斯特都在為牧師著想,她愛得純粹而堅定。而牧師對海斯特的愛卻被宗教道義牢牢困住,在對愛情的追求和對宗教的信仰中,他始終無法做出果斷的決定,在糾結和困頓中無法解脫,對所犯罪行終生懺悔。
不可否認,丁梅斯代爾對宗教事務的信仰和熱愛是始終如一的,當海斯特在樹林中要和他一起私奔時,丁梅斯代爾仍然放不下自己的事業(yè)和信仰,他認為只有盡力為教民服務,他內心的負罪感才會得到一絲慰藉,“我無力離開。我作為一個可鄙的罪人沒有其他辦法,只能在上帝為我安排的這片地方茍延殘喘。雖然我的靈魂已經失落,但我仍然將竭盡全力服務于其他靈魂……其報答唯有死亡和恥辱?!盵1]
齊靈沃斯是《紅字》中感情變化最曲折的人物,因為他的特殊身份——海斯特的前夫,牧師身邊的“摯友”和醫(yī)生,他的人生軌跡和這兩人糾纏在一起,對立卻又相互依存。他對海斯特的感情由愛到恨,再到愛。首先,在海斯特來到新英格蘭以前,他們的生活雖平淡卻也算有家庭的軀殼,年邁的齊靈沃斯長期鉆研書籍,把自己最好的年華獻給了尋求知識的路,他性情平和,為人友善,只是天生丑陋畸形。雖然他和海斯特的結合并沒有讓海斯特感覺到愛,但他也并沒有傷害海斯特,他渴望家庭的溫暖,渴望幸福,也想用因海斯特的存在而產生的熱情來溫暖海斯特,可以看出他對海斯特是有愛情的,雖然是單方面的愛,但他也純粹地愛過。
直到他看到示眾臺上帶著紅字的海斯特,他終于把他長期得不到回應的愛慢慢扭曲成了恨。他恨自己愚蠢,以為智力上的天賦可以掩蓋生理上的缺陷,能留住年輕貌美的海斯特的心,他也恨海斯特不忠的行為,但他覺得他們是互相傷害,“是我先傷害了你,因為是我那時把你含苞待放的青春引入歧途,與我的老朽不協(xié)調、不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我不尋求報仇,也不計算著怎么傷害你?,F(xiàn)在你與我之間,天平已經擺的很平了。”[2]當他去牢房里見海斯特時,給海斯特和小珀爾送去藥劑,“我不會打攪你和你的孩子,也不會打攪你那個紅字?!边@里也體現(xiàn)了齊靈沃斯對海斯特的情感在由愛到恨的過渡中,他想讓海斯特活下去,也想讓海斯特受紅字的折磨。
參考文獻:
[1] 納撒尼爾·霍桑著,吳笛譯.紅字[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24-26.
[2] 劉美林.淺談霍桑小說《紅字》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描寫[J].決策探索(下),2018,(7):96.
[3] 唐建懷.拯救靈魂的懺悔錄——《紅字》的救贖主題解讀[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