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煥 王 爽 郭玉芳 霍 健 郭池華 趙 妍
西安醫(y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陜西西安 710021
病理生理學是研究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功能和代謝改變的規(guī)律及其機制的學科,其主要任務是揭示疾病的本質,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1]。病理生理學是連接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學科”,課程內容不僅依托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基礎醫(yī)學各學科的知識,還涉及學生尚未接觸的各種臨床問題,因其理論性強、知識內容抽象、發(fā)病機制復雜,易給學生造成枯燥、難懂難學的印象[2]。近年來,盡管病理生理學教學中多種教學模式如“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對分課堂”等應用于課堂,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仍然以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為主[3-5]。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足,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普遍缺乏參與感和主動性。因此,適應現(xiàn)代醫(yī)學教育發(fā)展,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病理生理學的教學改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成為每一位病理生理學教師亟需關注的問題。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20)》明確指出,要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信息化教學與學習方式,提升個性化互動教學水平,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6]。隨著教育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移動終端設備比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學體系中正如火如荼地廣泛開展[7]。一系列支持移動終端設備的移動教學平臺應運而生,雨課堂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一款智慧教學工具,通過手機與課堂的結合,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課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8-9]。
雨課堂是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開發(fā)的一款免費教學軟件,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 和微信,通過連接教師和學生的手機直接服務于教學[10-11]。雨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它通過采用課件推送、幻燈片同步、課堂測試、“彈幕式”課堂討論及教學跟蹤監(jiān)測等新型教學手段,科學地覆蓋了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討論等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師生教學提供了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
①幻燈片同步與“不懂”反饋。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幻燈片只能投放到教室前端的多媒體屏幕,幻燈片放映進度由授課教師控制。開啟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講授的每一張幻燈片都會實時同步到學生手機端,方便學生保存課件并回顧學習。因學生聽懂每一個知識點的時間是不一致的,幻燈片同步方便學生個性化地調整聽課節(jié)奏,不需要根據教師的節(jié)奏即時進行幻燈片翻頁而影響聽課思路。在聽課過程中,如果有不懂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點擊幻燈片上的“不懂”按鈕,教師收到匿名反饋后可以及時對授課節(jié)奏進行相應調整。②限時課堂測驗。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由于師生互動不足,教師很難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采用雨課堂授課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幻燈片中添加選擇題、填空題或主觀題等題目,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進行限時課堂測驗,學生通過微信提交答案,答題情況可以迅速投影到多媒體屏幕。③課件推送。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教師采用雨課堂授課可以更為快捷地將課程資料發(fā)送給學生。通過雨課堂PPT 插件,教師將編輯好的課件推送給學生,以便學生課前預習。另外,教師在課后也可以制作包含網絡視頻、習題甚至教師個人語音講解的“手機課件”,實時推送給學生。④數據采集與分析。雨課堂在完成課件推送、“不懂”反饋、答題測試等互動模式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采集學生的學習行為包括預習情況、課堂掌握程度、是否完成作業(yè)等,并進行數據整合分析,課后分別發(fā)送給教師和學生。除此之外,針對普遍具有互聯(lián)網思維的“00后”學生群體,雨課堂還引入了“彈幕式”課堂討論。這種互動模式實現(xiàn)了全班學生的集體討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通過手機端創(chuàng)建雨課堂班級,邀請學生加入。根據課程進度,首先將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分解為課前自學、課堂教學和課后討論互動的部分。上課之前,教師將學習資源如預習課件、教學計劃、教學相關視頻和網絡資源鏈接等推送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學習。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課前學習,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報告老師”功能進行反饋。教師可以實時查看學生的課前反饋并掌握所有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包括預習的人數、知識點掌握程度,以此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調整。由于在病理生理學發(fā)病機制的講授過程中通常會涉及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所以課前推送的學習資源通常還包括需要學生復習的內容,以便學生在課堂上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時能有較為連貫的基礎,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12-14]。
課堂教學前,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課堂,該步驟即完成了學生的簽到過程。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雨課堂授課有效地提高了簽到效率,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課程幻燈片也會逐頁呈現(xiàn)在學生手機端,實現(xiàn)多媒體屏幕和手機端的幻燈同步。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控制自己手機幻燈片的翻頁節(jié)奏,不再需要忙于抄寫筆記和拍照,從而更加專注于聽課和思考。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學生可以使用“不懂”按鈕匿名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課堂進度和授課內容。為了解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在一個知識點講授完成后,教師通常出1~2道題目進行限時課堂測驗,系統(tǒng)自動給出答題情況分布。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限時課堂測驗可以督促學生及時掌握所學知識,迫于做題的壓力,學生聽課也會更加專注。
對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在講授休克的概念時,可以就“休克是否是暈過去了”這一問題進行“彈幕式”課堂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彈幕的引入增加了課堂的時尚感,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皬椖皇健闭n堂討論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課程學習大多僅限于課堂授課時間,而雨課堂能有效地將課程學習延伸至課堂之外。一方面,教師向學生推送課后作業(yè)題或病例分析題,收集答題數據,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情況,并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正確率較低的題目,教師可以編輯包含視頻、圖片、文字或語音的答案解析以“手機課件”的形式推送給學生。另一方面,在課堂之外,教師及時了解病理生理學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將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科研文獻推送給學生。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強、學有余力的學生,這些內容有助于他們拓寬知識面、擴充知識深度。在“課程討論區(qū)”,教師還鼓勵學生對課程相關的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和討論,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課程結束之后,筆者采用雨課堂的投票功能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有94.7%的學生支持使用雨課堂授課,認為雨課堂促進了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并且使學習資源的獲取更為便捷,有利于隨時隨地的學習;有91.5%的學生認為通過雨課堂授課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90.8%的學生對教師評價滿意,認為教師通過雨課堂授課講授更為生動,能及時回應學生反饋的問題。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允許使用手機,只能通過教材和PPT 獲取知識,因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不足,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此外,學生通常不會主動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學習積極性不高。使用雨課堂授課,學生在課前可以通過手機便捷地獲取教師推送的學習資源,因學習的時間和地點不受限制,他們可以靈活利用學習資源,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開展課前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雨課堂將手機變?yōu)閷W習的工具,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雨課堂的隨機點名功能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督促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皬椖皇健闭n堂討論功能的植入,使課堂時尚感和趣味性增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在“彈幕”中表達出來,這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碰撞及對相關問題的深入思考。除此之外,雨課堂方便教師開展隨堂測驗,測驗結果計入平時成績,這也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
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學數據,教師通常只能憑借經驗觀察學生上課時的反應、眼神或進行小測驗獲得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了解,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15-17]。雨課堂在實現(xiàn)課件推送、限時課堂測驗、“不懂”反饋、“彈幕式”課堂討論及課后作業(yè)等功能時,可以自動采集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學習行為,這些數據被整合分析后可以量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數據可以動態(tài)、實時、全方位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雨課堂的數據采集也為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提供了量化考核的標準,課程評價覆蓋了課前-課中-課后的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這種全景式的教學大數據也有助于教師評估自己的教學過程,精細地分析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策略,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因此,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雨課堂促進了教學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型[18],促進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案,從而實現(xiàn)精準教學。
師生之間順暢的溝通和交流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8,19]。在傳統(tǒng)教學中,除了課堂時間,學生很少向老師提問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和學生也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交流探討[20]。雨課堂的功能設置,極大地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課前,學生通過“報告老師”功能向教師提問或對教學過程提出建議;課堂上,師生之間可以通過“不懂”反饋、隨機點名、“彈幕式”課堂討論等進行互動;課后,學生有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在討論區(qū)發(fā)起提問,教師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也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解答。另外,教師還經常在討論區(qū)設置一些和授課內容相關的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知識深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雨課堂的使用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變得通暢,教師在任何環(huán)節(jié)都可以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基于雨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其一,基于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教師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組織教學內容、在線及時回答學生提問,這些都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師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其二,雨課堂的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yè)都需要學生在線完成,完成的獨立性和真實性尚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其三,雨課堂的使用,讓手機正大光明地進入課堂,難免會給意志力較差的學生玩游戲、看視頻或瀏覽與課程學習無關的信息提供機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然而,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促使了“互聯(lián)網+”教育在教學改革中的不斷推進,作為時代前沿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改革中被賦予了極大的期待。隨著雨課堂功能的逐漸完善,其在教學改革中必將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基于雨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然而,雨課堂總歸是教學的輔助工具,通過合理應用雨課堂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把控教學節(jié)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必將使病理生理學課堂教學變得更有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