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林 ,陳存武 ,韓邦興 ,何曉梅
(1.皖西學院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安徽六安 237012;2.植物細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六安 237012;3.安徽省中藥資源保護與持續(xù)利用工程實驗室,安徽六安 237012)
在食品專業(yè)中,“食品標準和規(guī)范”是一門全面的必修科目,與各學科廣泛相關。這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應用技術課程,涉及食品質量法律法規(guī)、食品質量標準、良好的食品操作標準,以及相關知識領域和技術問題,如ISO 9000質量保證系統、環(huán)境ISO 14000管理系統和正確認證食品合格產品[1]。理論學習食品標準和法規(guī)內容,目的是了解食品行業(yè)所涉及的標準和法規(guī)知識,學生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上能應用,熟悉哪些是可以用于食品行業(yè)的標準與法規(guī),掌握在食品行業(yè)上運用的標準和法規(guī)的合理性及時效性。培養(yǎng)學生成為理解標準和法規(guī)的食品技術人員,同時應對實際食品安全問題能采取合理法規(guī)[2]。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畢業(yè)后缺乏食品標準和規(guī)定的知識,或者在實踐中難以運用這些知識,在實際生產中很難解決問題,不利于中國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3-5]。近年來,皖西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在“食品標準和法規(guī)”的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下述5個方面探討了“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高素質的教學團隊決定高校教育的質量,地方大學教育的質量得益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素質。因此,理論教學知識和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應該是教師自身的第一步改革[6]。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師資隊伍的實際情況,建立了一支優(yōu)秀的“食品標準和法規(guī)”教學隊伍,團隊成員主要由資深教授、工程專家和青年骨干教師組成。超過70%的成員具有工程實踐背景和經驗,具有較高的工程實踐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產實踐、專業(yè)技能和個人素質。依托團隊的整體效果,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調整,實踐基地建設和題庫建設等措施加強教學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學內容整合后,首先體現在實際應用操作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為企業(yè)提供技術人才。因此,文化課內容應結合行業(yè)的需求進行適當調整。根據目前企業(yè)普遍采用的食品標準和規(guī)定,教授相關知識,使學生學習內容更加貼近企業(yè)需求,畢業(yè)后能快速適應企業(yè)的生產技術需求,提高受聘價值。其次,教學內容要具有前瞻性,反映新的食品標準、新的食品法規(guī)、新的食品要求、新的食品理論、新的食品分析,讓大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根據生產實踐靈活應用。最后,“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課程改革也突出了趣味性,在介紹中國食品標準法規(guī)引言的內容時,增加了歷史簡介;每章都添加了大量的動畫、視頻和圖片,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有機地整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清晰突出,既保持了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養(yǎng)了學生全面的理論課知識和熟練的能力。
“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的理論課教學枯燥乏味,通過補充新內容,改變教學傳統模式,引進教學新方法。首先,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上用電子信息載體式教學,這也就利于充分展示知識和信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給學生不一樣的視覺、聽覺感受。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在介紹“食品標準和法規(guī)”理論課內容時包含了各種圖片、視頻和各類食品廠的標準化生產GMP,SSOP,HACCP動畫。借用這些媒介方式提高課件的可視性和趣味性,使課程內容生動易懂。理論課內容不僅豐富了知識,同時提高了學生聽課效果,牢記理論課知識。其次,加強師生互動,采取教師授課、課堂提問、自由討論、學生發(fā)言相結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習,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例如,讓學生討論目前最有效的法律法規(guī)是什么,為什么;在講授食品標準這部分理論知識時,讓學生談論在食品相關實驗中使用的標準方法,通過師生交流和學生搭配,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印象將得到深化。第三,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加學生課程內容中的“思政課程”。學習食品標準和監(jiān)管體系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解決工廠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應只是照書本念,必須根據工廠實際需求來傳授知識。將課外實踐與課堂內容相結合,并在理論課程之后引導學生進入食品公司。在食品公司的規(guī)模標準化生產過程參觀中,熟悉標準化食品企業(yè)的法律法規(guī)。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相關的理論和技術知識,還能明確在整個工廠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實踐教育是“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課程的必備條件。學生通過將文化課知識結合實際進行實踐,可以深入體會理論知識的實際含義,測試學生的文化課掌握情況,同時滿足市場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來,在學校領導的號召下,“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課程具有穩(wěn)定的實踐基礎。通過在實踐基地推廣科研成果,使實習單位受益,提高實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科研推廣過程中進行實踐。這樣,就可以為學生找到一個合適的實踐基地,全身心投入到生產實踐中去,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鍛煉實踐能力。同時,為企業(yè)標準化生產提供保障,實現學院與實踐基地的雙贏。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改變過去被動教學模式,指導教師積極出工,結合企業(yè)的實際操作產生的實際問題,開展多種組合的科研、生產和實踐,提高學生的能力,解決實際生產中存在的迫切問題。
為了加強“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教學質量的宏觀調控,開展教學和考試的教考分離模式,實現科學化和標準化的命題,在皖西學院教學事務平臺上“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的教學團隊建設測試題庫,題庫主要包括填空題、名詞解釋題、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和設計題7種題型。這些命題形式的范圍涵蓋了課程的所有章節(jié),主客觀問題的比例和難度,以及主觀的測試問題都得到了控制。“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的理論課程改革,在考核方面避免出現考試題型死板、卷面內容可再現性高、涵蓋范圍狹隘、缺少充分評價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知識的能力題型等缺陷。這樣也提高了考核的價值。
通過對“食品標準和法規(guī)”理論課教授環(huán)節(jié)的適當調整,食品專業(yè)課程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發(fā)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鍛煉了教師隊伍協助教學能力??傊叩葘W校的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yǎng)為食品工業(yè)提供技術服務和科技人才支持,促使食品工業(yè)朝著安全高品質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