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婉婷
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為慢性腎臟病變患者常見的一種繼發(fā)疾病,尤其是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病患者,發(fā)生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幾率更高。發(fā)病后,患者多可見骨痛、皮膚瘙癢、轉移性鈣化、骨骼畸形等現(xiàn)象;同時還可增加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幾率,對患者健康及安全的威脅極大?,F(xiàn)階段,臨床上通常將活化的維生素D 及其衍生物作為治療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常用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病情進行控制,但同時也可增加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度,致使患者出現(xiàn)血鈣及血磷升高現(xiàn)象。為進一步改善該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為患者實施西那卡塞治療,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了如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12 月收治的100 例血液透析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齡最小25 歲,最大61 歲,平均年齡(45.4±7.2)歲;原發(fā)?。郝阅I小球腎炎25 例,糖尿病腎病15 例,高血壓腎病7 例,梗阻性腎病3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最小24 歲,最大62 歲,平均年齡(45.9±7.4)歲;原發(fā)?。郝阅I小球腎炎22 例,糖尿病腎病16 例,高血壓腎病8 例,梗阻性腎病4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原發(fā)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經(jīng)思考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均對本次研究中所涉及藥物耐受,無藥物禁忌證或過敏史;患者規(guī)律透析時間均>6 個月;患者均不符合手術指征;患者均有正常理解能力與溝通能力。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患者;合并有嚴重骨痛、高鈣血癥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低磷飲食,并予以患者維生素D 類似物+磷結合劑+對癥支持治療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鹽酸西那卡塞[協(xié)和發(fā)酵麒麟(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4099]治療,口服,25 mg/次,餐后用藥,1 次/d;根據(jù)患者情況,每2 周進行1 次劑量調(diào)整,控制最大用藥劑量≤75 mg/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iPTH 下降≥75%;有效:治療 后iPTH 下降25%~74%;無效:iPTH 下降<25%[1]。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相關指標水平,包括血尿素氮、血磷、血肌酐、iPTH 等。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甲狀旁腺體積。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8 例,有效15 例,無效7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6.0%(43/50);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5 例,有效18 例,無效17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6.0%(33/50)。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482,P=0.019<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尿素氮、血磷、血肌酐、iPTH 水平分別為(22.4±3.0)mmol/L、(1.9±0.2)mmol/L、(652.9±12.4)μmol/L、(655.9±12.9)pg/ml,均 低 于 對 照 組 的(26.6±4.2)mmol/L、(2.1±0.3)mmol/L、(769.4±20.6)μmol/L、(817.9±21.7)pg/ml,差 異 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754、3.922、34.261、45.376,P=0.000、0.000、0.000、0.000<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甲狀旁腺體積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甲狀旁腺體積為(0.8±0.2)cm3,小于對照組的(1.2±0.3)cm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845,P=0.000<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惡心嘔吐1 例,肌痛2 例,血壓升高2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患者中血壓升高6 例,肌痛5 例,頭痛3 例,腹瀉3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92,P=0.004<0.05)。
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為臨床常見病,其主要是指受慢性神功不全、維生素D 缺乏、腎小管酸中毒、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機體形成礦物質(zhì)代謝失常,從而使得甲狀旁腺長期受高血磷、低血鈣、低血鎂等因素的影響與刺激,而致使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量顯著增加,導致甲狀腺增生,進而形成自主分泌甲狀旁腺激素的腺瘤[2,3]。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因多伴有程度不同的腎功能障礙,腎臟排磷量較小,同時缺乏相關活性酶,故而極易使得機體處于高磷酸鹽狀態(tài),導致血清鈣水平降低,刺激甲狀旁腺增生。且患者透析過程中、尿液中均可會帶出較多的磷酸鹽及活性維生素D,從而極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鈣虧損、腸鈣吸收不良等現(xiàn)象,導致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發(fā)生[4-6]。研究顯示[2],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發(fā)生后,患者多可見血管鈣化、病理性骨折、骨畸形等不良現(xiàn)象,且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還可損傷機體多個重要器官,嚴重威脅患者健康與安全。
既往,臨床上通常將磷結合劑、維生素D 類似物、補充鈣劑、甲狀旁腺切除術等作為治療該病的常用方式。然而,長期予以患者鈣劑、磷結合劑等治療則極易造成患者機體內(nèi)血磷及血鈣濃度明顯上升,導致血管、軟組織等發(fā)生鈣化,從而極易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而甲狀旁腺切除術則具有創(chuàng)傷大、費用高等不足之處。隨著研究的深入,臨床上逐漸認識到西那卡塞在該病患者的治療中能夠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次研究中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以觀察組患者西那卡塞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血尿素氮、血磷、血肌酐、iPTH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甲狀旁腺體積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該藥物在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的治療中可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分析其原因,西那卡塞屬于新型擬鈣劑的一種,可顯著提高甲狀旁腺細胞上鈣受體的敏感性,致使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量減少;而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的有效控制,則可促使血管及血磷水平降低,進而可達到促使甲狀旁腺增生縮小、緩解小動脈增厚程度、消除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7,8]。同時該藥物還可促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下降,知識骨代謝及礦化的異常發(fā)展得到有效緩解,進而可達到改善患者病情、糾正骨軟化的效果[3]。此外,該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西那卡塞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西那卡塞在血液透析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