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yī)院 江蘇 南京 215001)
腎臟是人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機體酸堿平衡及電解質、排泄代謝物、生成尿液等重要作用[1],在其受到損傷時,必須予以手術來延續(xù)患者生命,保護腎功能。但是手術對患者身體損傷較大,還容易引起各種并發(fā)癥,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所以必須在其圍手術期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焖倏祻妥o理主要針對行外科手術的患者,在其圍術期,依據患者手術類型和特征,通過全面、高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盡量降低患者對手術的各種應激反應[2]。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快速康復護理在行腎臟部分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本院行腎臟部分切除術的共108例患者,運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54例)中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為24:30;參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42.61±8.34)歲;腎囊腫2例,腎血管脂肪瘤1例,腎異位瘤14例,良性腫瘤8例,腎癌29例。參照組(54例)中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為26:28;參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42.94±8.27)歲;腎囊腫1例,腎血管脂肪2例,腎異位瘤16例,良性腫瘤9例,腎癌例26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參照組患者在手術圍手術期間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進行飲食指導,禁食,手術后予以流質食物,建議其臥床休養(yǎng)半個月等。
觀察組患者應用快速康復理念,具體措施為:⑴術前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對于存在負性情緒的患者要及時展開心理疏導,向其講解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術中相關注意事項等,使其做好心理準備工作,以積極的態(tài)度接受手術治療。⑵術后護理: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觀察,并重點向其介紹手術效果良好的病例,以此來提高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3]。護理人員應對手術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做好防范措施;手術后4~小時才能飲水,如果其沒有出現腹脹現象,在術后24小時即可進食少量流質食物,逐漸恢復正常;根據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予以鎮(zhèn)痛藥物或通過音樂轉移其注意力。在活動方面,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后24小時即可指導其進行坐起聯(lián)系,術后48小時即可下床活動,并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身體狀況為其制定最佳的運動康復方案[4]。
評價并比較兩組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主要包括尿潴留、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術后出血、腹脹等。
數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組患者在住院時間、首次排氣和排便時間等方面均顯著長于觀察組,P<0.05。
表 兩組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便時間比較(±s,d)
組別 n 肛門排氣時間 住院時間 首次排便時間觀察組 54 2.1±0.3 12.7±3.0 3.8±0.6參照組 54 2.5±0.6 15.4±4.5 4.4±1.2 t 4.3817 3.6685 3.2863 P 0.0000 0.0004 0.0014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5%(1/54),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4.81(8/54),(t=5.9394,P=0.0148)。
目前,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加上臨床藥物的濫用現象,導致腎臟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遞增,嚴重損害了人們的生命健康。臨床中腎臟切除術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也不可避免對手術產生較高的應激反應,進而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5]。所以,有必要對其予以有效、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就常規(guī)護理來說,其不能滿足患者患者個性化需求,只能為患者提供較為基礎的醫(yī)療護理服務,護理質量并不理想,而快速康復護理貫穿在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并根據患者之間的差異性提供個體化護理服務,以此來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在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排便及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且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更少,進一步說明了快速康復護理對行腎臟部分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作用。
綜上,對于行腎臟部分切除術的患者來說,在其圍手術期應用快速康復護理,不僅能縮短患者首次排便和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還能顯著降低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