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恩恩
從事平面設計工作都快十年,早年在大大小小的廣告公司里浮沉過。然后,研究生畢業(yè)后進入現(xiàn)在大學做起與平面設計相關的教學工作。對于這幾年的教學體會與心得,筆者在此抱磚引玉,希望有識之士能指出不足,提出建議以補其缺。同時為提高往后的教學質量,做好思想準備。
在平面設計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會在課堂上遇到尷尬的事情。例如,我會在課上針對某些個案提出問題,結果是久久等不到學生的回應,更別說學生會說出與之相關的答案。我大概依稀記得本人在求學階段,作為學生的我,都是勇于提出問題,雖然會造成一些尷尬場面,但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同時也在本科階段就鍛煉出一套自學方法—對老師的給出的答案不信服—去圖書館找答案??墒菍τ诂F(xiàn)在的大學生,什么都不缺,最缺求知欲望—都是‘拿來主義。他們只知道無休止地索取答案,從來不會思考所謂‘答案的正確性。當然,這是一個社會普遍的現(xiàn)象,但我們作為大學老師,不單只是授業(yè)解惑,更應該對此作出有針對性教學改進。
第一:首先,我們要明白學生的真實水平。
到底學生的能力高度到哪里?上了大學兩年,按常理來說,他們應該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專業(yè)相關的技能與知識。例如,平面構成知識運用,點、線、面要素的掌握,圖形軟件的操作能力等。從他們所上交作業(yè)的質量來看,比較強差人意,甚至可以說是不合格。分析某位同學的第一次上交的作業(yè)。從大局來看,這作業(yè)沒有構圖可言。學生心里根本就沒有構圖這個概念,也就是說,他不懂如何構圖或布局。其次,左右兩邊一圓一方雖然不是等量,有大與小對比,但兩元素過于集中在中間水平線— 過于穩(wěn)重—學生沒掌握好平面構成原理。再看看另外一份作業(yè),總體來說有一定的設計感,有主次觀念,但對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講,這只能是一份合格的作業(yè)。通過以上兩份作業(yè),可以直觀的知道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對平面專業(yè)知識理解程度,毫無遺漏地反映在作業(yè)上。
第二:其次,老師對其教學方式的理解的存在誤區(qū)。
在學生時代,慶幸當時網絡科技不夠發(fā)達,而且因為教學條件匱乏,老師不用去費時制作復雜的PPT。因此作為學生的我,經常能夠聽到言簡意賅,精彩妙論的講課?;貞浧饋恚薪涷灥睦蠋煻枷矚g將教學重點轉化為幾個問題,引導同學們去思考,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率的學習。當然,電腦與網絡的高度普及能夠豐富教學方式,推動教學模式的現(xiàn)代改革進程。但關鍵的是,教學成果的好壞,最終還是要靠老師來把握。
一、教學必須靈活化。作為老師當然希望每個學生都是天子驕子,但是每一屆的學生都有他們所特有的個性與面貌。能力有差距,水平有參差,這都是客觀現(xiàn)實。所以光是靠一份PPT來講課,絕對應付不了幾十個大學生。
二、教學必須有針對性。教師在緊跟教學進度表進行備課時,應該考慮到學生接受能力,根據其學生在某個知識點上的理解程度進行教學內容調整。打個比方,根據上面兩份作業(yè)的質量,專業(yè)老師應該在課程中有針對性,對‘構圖原理和‘點線面要素進行重新講解,同時所安排相對應作業(yè)內容。學生覺得自己被重視了,自身能力提高了,人也變得自信起來。他們自然而然喜歡上這門課程,老師也不用挖空心思去搞‘新招去討好學生。這才是相得益彰,才是共創(chuàng)‘和諧。如果學生得不到良好的反饋,便容易產生厭學。最后導致出現(xiàn),老師講臺上念PPT,學生低頭玩手機的惡性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
三、教學必須理論與實踐結合。這理論本來不應該被提出來,因為教學本來就應該這樣通過這方法,讓學生領會知識點?,F(xiàn)實并不如此,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布置了課堂練習之后,就看著學生由他們自己去做練習。效果如何?當然不好!首先,學生與老師之間沒有互動,只有學生單方面的,不知所措的練習。這樣的實踐很容易變相成為作業(yè)。其次,這種所謂課堂‘頭腦風暴非常粗暴。學生之間沒有交流,互相之間沒有激情碰撞,所謂‘頭腦風暴只是扯談。
四、教學必須與實操結合。本人提出這理論,是基于學生動手能力弱(電腦軟件操作不熟練),平面專業(yè)知識(點線面)孱弱。本人建議,在平面構成—點線面、版式設計、招貼設計、字體設計等專業(yè)基礎課程安排中,增加一定的電腦操作課時,或者把一些專業(yè)基礎課安排在電腦房里進行。因為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普遍這些90后的自學能力極差,專業(yè)圖形軟件熟練程度低。為了有效幫助他們對基礎理論的理解,課堂上機操作去完成老師安排的小作業(yè)是有成效的。這也是本人一直提倡的教學理念“課堂上解決一切”。
上面所提倡兩大方針、四大點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之談。尤其是“課堂上解決一切”這一觀念,是本人幾年針對具體不同的課程,根據不同班級學生實際狀況,會作出相對靈活修正。所以本人將會在文章下半部分一一列舉的,也是筆者所任教《招貼設計》課程中,部分學生課堂小作業(yè)批改過程。通過對其過程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作業(yè)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同時也解釋為什么采用這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