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 成都610000)
外傷性耳聾多因暴力、工傷和車禍等外傷導致頭部出現(xiàn)腦挫裂傷、腦震蕩和顳骨骨折,造成顱面部嚴重損傷或顱內(nèi)出血,進而累及內(nèi)耳,出現(xiàn)神經(jīng)性耳聾,嚴重者可因治療不及時進展為永久性聽力障礙[1]。其臨床癥狀可表現(xiàn)為頭痛、持續(xù)性聽力下降、持續(xù)性耳悶堵感、高音調(diào)蟬鳴音、多音調(diào)并含雜音、眩暈和站立不穩(wěn)感等[2]。在外傷發(fā)生早期,可能因外傷病情危重不易被察覺,外傷恢復后再治療,效果往往欠佳。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外傷性耳聾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三七通舒膠囊治療外傷性耳聾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146耳外傷性耳聾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40例(70耳)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39.87±4.16)歲;病程 4~15 d,平均病程(10.32±2.47)d;持續(xù)性聽力下降40耳,波動性聽力下降30耳。觀察組40例(76耳)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 24~64歲,平均年齡(40.10±4.05)歲;病程 4~15 d,平均病程(10.28±2.36)d;持續(xù)性聽力下降44耳,波動性聽力下降32耳。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颊呒捌浼覍倬獣员狙芯?,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經(jīng)CT檢查和電耳鏡檢查明確診斷者;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患者。
1.3 排除標準 內(nèi)聽道器質(zhì)性病變者;伴有中耳炎、藥物性耳聾者;病程超過15 d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基礎治療 給兩組患者均提供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避免接觸噪音,調(diào)整飲食結構,指導臥床休息,限制鈉的攝入,間斷低流量吸氧等。
1.4.2 對照組 除基礎治療外,給予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90014)105 mg加入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三磷酸胞苷二鈉(國藥準字H20057632)80 mg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維生素B12(國藥準字H50020828)0.5 mg肌肉注射,1次/d。持續(xù)治療2周。
1.4.3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三七通舒膠囊(國藥準字 Z20030109)口服,0.1 g/次,3次/d。持續(xù)治療2周。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聽力閾值變化、頭痛改善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1)療效標準:治療后,患者各受損頻率(0.25~4 kHz)聽閾達健側耳水平或恢復至正常水平,為治愈;患者各受損頻率(0.25~4 kHz)聽力提高至少 30 dB,為顯效;患者各受損頻率(0.25~4 kHz)聽力提高15~30 dB,為有效;患者治療后聽力未明顯改善或持續(xù)性下降,為無效[3]??傆行?(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聽力閾值測定方法:采用ABR方法在隔聲屏蔽室內(nèi)進行測定,前額正中放置記錄電極,眉間放置接地電極,同側耳垂后放置參考電極,極間電阻≤4 kΩ,刺激聲頻為0.25~4 kHz。(3)頭痛改善情況評估:采用VAS疼痛評分表評估患者的頭痛程度,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患者頭痛程度越明顯。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耳(%)]
2.2 兩組聽力閾值和頭痛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聽力閾值和頭痛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聽力閾值和頭痛程度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聽力閾值和頭痛改善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聽力閾值和頭痛改善情況比較(±s)
組別 n 聽力閾值(dB)治療前治療后tP頭痛(分)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觀察組70 76 34.285 73.469<0.05<0.05 16.455 35.089<0.05<0.05 t P 52.75±5.41 52.69±5.52 0.096>0.05 31.48±3.44 25.14±3.27 16.907<0.05 5.53±1.15 5.49±1.20 0.303>0.05 3.36±0.98 2.11±0.84 12.976<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
外傷性耳聾為頭顱閉合性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當創(chuàng)傷發(fā)生于頭部運動時,可因相對運動牽拉和壓擠聽神經(jīng);當創(chuàng)傷發(fā)生于頭部固定時,壓力波傳導至顱底,使鐙骨足板相對運動度增大,會造成內(nèi)耳出血、感覺細胞受損和迷路震蕩等損傷。癥狀較輕者可于數(shù)月緩解,嚴重者可出現(xiàn)永久性耳聾、平衡紊亂和眩暈等[4~6]。臨床給予藥物治療時,需綜合血管擴張、改善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jīng)、減輕腦水腫和抗炎等方案,以達到滿意療效,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中醫(yī)認為[7],顱腦與機體臟腑功能密切相關,創(chuàng)傷后可致瘀血阻滯,氣血虧虛,津血失濡,腎精匱乏,繼而誘發(fā)耳聾。三七通舒膠囊為三七提取物,其中最主要的活血成份三七皂苷含量在80%以上,而三七皂苷的主要活性成份為人參皂苷Rg1,占60%以上,可有效降低腦損傷患者鈣超載,減輕腦水腫,養(yǎng)血化瘀,活絡通脈,降低血小板聚集和全血黏度,增強頸動脈血流量,促進內(nèi)耳血液供應,提高感覺細胞興奮性,增強耳內(nèi)代謝,激活耳蝸神經(jīng),促進受損細胞和神經(jīng)修復、再生[8~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的聽力閾值和頭痛評分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聽力閾值和頭痛程度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各指標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說明,三七通舒膠囊治療外傷性耳聾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患者聽力閾值,減輕患者頭痛程度,且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未針對病程超過15 d的外傷性耳聾患者進行療效對比分析,今后將作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