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秀球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0080)
人性化護理服務是臨床兒科護理實踐的核心基礎,需以高技術和高水平的護理手段作為操作為指導,盡可能的在滿足、理解、尊重護理的基礎上滿足患兒的一切需求,以提升患兒及其家長的滿意度,臨床護理的根本目標和宗旨是為患者提供心理以及生理需求,使其安心治療,盡快恢復健康[1]。本文選擇在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46例兒科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選擇在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46例兒科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分別將46例兒童患者隨機進行分配,其中對照組(n=23例)、研究組(n=23例),其中對照組中的男、女分別為15例和8例,最大年齡8歲,最小年齡1歲,平均年齡6.5±0.4歲,而研究組中的男、女分別為14例和9例,最大年齡9歲,最小年齡2歲,平均年齡6.7±2.5歲,兩組患兒基礎資料方面無顯著對比差異(P>0.05)。
對照組中的兒童僅純粹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而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施以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其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其一,首先護理人員在對兒童施以人性化護理的過程中應當著裝干凈、整齊、談吐優(yōu)雅并時刻保持微笑,盡可能的讓兒童及其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其二,在對患者及其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分散兒童的注意力和減緩兒童的心理負擔,可以通過按摩兒童的四肢和肩膀以及輕拍兒童的手背等措施,此外,由于兒童年齡較小,在施以護理過程中必須要耐心指導,切不可大聲吼叫或者過度指責患兒,更多的是多進行鼓勵和安慰,幫助患兒數(shù)量康復的信心[2]。其三,兒童由于具備多動性的特征,所以必須要做好健康指導工作。每位患兒的患病情況不一,所以應嚴格按照患兒的病情特征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圖片宣傳和口頭講解的方式來做好健康指導工作,在此過程中患兒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爭取讓患兒早日康復。其四,患兒在出院前,醫(yī)護人員必須要叮囑患兒按時服藥并合理膳食,定期來院復診等。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3.0處理,以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s),P<0.05提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研究組和對照組中的兒童患者進行比對后發(fā)現(xiàn),施以人性化護理服務的研究組兒童患者家屬的滿意度高于施以常規(guī)護理服務的對照組,其中施以人性化護理服務的23例研究組兒童患者中,十分滿意占20例,滿意占2例,不滿意1例,總體滿意度95.65%,而對照組中的23例兒童患者中,十分滿意占17例,滿意占1例,不滿意占5例,總體滿意度78.26%,P<0.05,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對醫(yī)療事業(yè)重視程度的加強,醫(yī)療機構的評價指標也悄然得到改變,不僅包含了住院患者的死亡率,而且還包含了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等方面。由于護理工作極具復雜性且十分繁瑣,面對的人群眾多,所以患兒入院后首要接觸的人員便是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能否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至關重要,它是決定醫(yī)院能否長期共存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須要做到人性化服務,重視護理工作。人性化護理服務旨在滿足、理解、尊重護理的基礎上滿足患兒的一切需求,以提升患兒及其家長的滿意度[3]。
由于兒童年齡較小,不管是在語言邏輯上還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上發(fā)育均不完全,而且年齡越小的患兒其認知能力也會較低,所以護理人員在實施具體的護理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為患兒提供護理服務。特別是年齡較小的患兒,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患兒的家長應時刻陪護身邊并且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加強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傳。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模式是,在入院前,必須要對患兒的基本情況進行大致了解,并且根據(jù)患兒的病情緩急及其其他條件為患兒安排最為適宜的病床,值得注意的是,責任護士人員在患兒入院后應當詳細的為患兒及其家長講解院內(nèi)的有關細則及需要注意的事項,此外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多的應用肢體語言以及最為恰當?shù)臏贤ǚ绞脚c患兒進行交談,在最短時間內(nèi)消除患兒的陌生感,使其盡快適應院內(nèi)的環(huán)境,與此同時,在患兒出院后需及時告知兒童及其家長應當注意的事項,合理膳食,定期來院進行復查。
綜上,通過施以人性化護理服務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患兒的護理質量而且也能夠進一步的提高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