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余妍 指導老師:唐金模
廈門市中醫(yī)院禾山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福建 廈門, 361009)
患者男,38歲,初診時間2018年10月10日。因“反復右脅肋脹悶1月余”就診。1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反復出現(xiàn)右脅肋脹悶,時發(fā)時止,進食油膩后明顯加重,每次持續(xù)0.5~2.0 h,可自行緩解??滔掳Y見:脅肋脹悶,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形體肥胖,大便溏薄,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象弦滑。既往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認病毒性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否認輸血史,否認藥物、食物過敏史。個人史:已婚,育有1女,24歲開始抽煙,20支/d,無酗酒史。家族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家族史。體格檢查:身高1.7 m, 體重87 kg ,BMI 30.10,腰圍109 cm,臀圍105 cm,WHR 1.04。血壓139/87 mmHg,心率79次/min,心肺(-),腹軟,全腹無壓痛無反跳痛,墨菲征(-),麥氏點(-),肝脾肋下未觸及。輔助檢查:谷丙轉氨酶124 U/L,谷草轉氨酶84 U/L,γ-谷氨?;D移酶104 U/L,甘油三酯3.12 mmol/L,總膽固醇6.1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82 mmol/L,尿酸435 mmol/L,血糖5.41 mmol/L;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糖化血紅蛋白、腫瘤標志物、乙肝兩對半均未見異常。腹部彩超:中度脂肪肝。Fibroscan檢測:CAP312 dB/m,肝硬度5.6 kPa。中醫(yī)診斷:肝癖(濕濁內停證);西醫(yī)診斷: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②高脂血癥;③高尿酸血癥。
患者中年男性,IT程序員,常食外賣,嗜食肥甘厚味,易釀濕生痰,又起居無常,久坐不動,脾胃運化不及,則痰濕停聚,久而久之,則見形體肥胖;肝主疏泄,痰濕停聚則氣機不暢,肝失疏泄,肝脈又布于脅肋,故見脅肋脹悶;脾主運化,痰濕停聚則脾失健運,故見大便溏?。黄⒅骷∪?,濕性重濁,故見乏力困重;苔白厚膩,脈象弦滑亦為濕濁內停之癥。痰濕又名痰濁、濕濁,各種原因導致脾失健運、肝失疏泄,則氣血津液代謝失常,體內痰濕停聚,其性黏滯重濁,隨氣流行,無處不到,它既是病理產物,又可以成為致病因素。中醫(yī)經典中也多有記載:《素問·通評虛實論》:“甘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素問·異法方宜論》:“其民華食而脂肥。”《丹溪心法》:“肥白人多痰濕?!薄毒霸廊珪罚骸坝幸蚍矢蔬^度者, 有因酒濕傷脾者, 皆能生痰?!薄督饏T要略心典》:“食積太陰, 敦阜之氣抑遏肝氣,故病在脅下”。這說明嗜食肥甘厚味,易釀濕生痰,痰濕運化不及則引起肥胖,導致脂肪肝。
2018年10月10日初診,予以祛濕化濁之法,方選胃苓湯加味,處方:蒼術、陳皮、澤瀉、豬苓、茯苓、白術各15 g,厚樸、甘草各9 g,桂枝6 g,絞股藍12 g。共7劑,日1劑,水煎分兩服。另自擬降脂茶:山楂、荷葉、玉米須各10 g,大棗2枚,日一劑代茶飲。囑清淡飲食,三餐不宜過飽,禁食夜宵,避免熬夜,規(guī)律運動。
2018年10月17日二診:血壓137/85 mmHg,心率:78次/min,BMI 29.93,WHR 1.04??滔掳Y:神清,形體肥胖,右脅肋脹悶緩解,乏力困重略有減輕,大便較前成形,舌質淡紅苔白膩,脈弦滑?;颊卟贿m癥狀較前略有減輕,患者仍有熬夜,常在凌晨1點入睡,偶有夜宵,運動量不足,再三叮囑務須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加強運動,原方繼服7天。
2018年10月24日三診:血壓131/82 mmHg,心率75次/min,BMI 29.52,WHR 1.02?;颊哂颐{肋脹悶已除,乏力困重明顯減輕,大便成形,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弦滑。守方繼服14天。
2018年11月10日四診:血壓127/79 mmHg,心率76次/min,BMI 29.10,WHR 1.0?;颊咭褵o明顯不適,原方繼服14天。
2018年12月3日五診:血壓128/78 mmHg,心率79次/min,BMI 28.41,WHR 0.97。輔助檢查:生化全套:谷丙轉氨酶78 U/L,谷草轉氨酶64 U/L,γ-谷氨酰基轉移酶77 U/L,甘油三酯2.41 mmol/L,總膽固醇5.5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2 mmol/L,尿酸378 mmol/L。腹部彩超:輕度脂肪肝。Fibroscan檢測CAP值293 dB/m,肝硬度值4.3 kPa?;颊咭褵o明顯不適,嫌服中藥麻煩,故停服中藥,繼續(xù)代茶飲,規(guī)律作息,控制飲食,規(guī)律運動。
2019年1月15日六診:血壓128/79 mmHg,心率72次/min,BMI 27.09,WHR 0.93。輔助檢查:谷丙轉氨酶59 U/L,谷草轉氨酶47U/L,γ-谷氨?;D移酶55U/L,甘油三酯1.90 mmol/L,總膽固醇4.1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2 mmol/L,尿酸358 mmol/L。腹部彩超:輕度脂肪肝。Fibroscan檢測CAP值242 dB/m,肝硬度值4.3 kPa。
通過中藥內調、飲食控制、規(guī)律運動、調整作息,3個多月后,患者的不適癥狀已完全消除,BMI由30.10降至27.09,WHR由1.04降至0.93,血壓由正常偏高降至正常,復查生化、腹部彩超、Fibroscan等相關指標均提示明顯好轉,表明該患者治療有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中醫(yī)里屬“肝癖”范疇,多因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度、情志失調,或久病體虛、稟賦不足等原因導致肝失疏泄,脾腎失調,痰、濕、濁、熱、瘀互結而致病[1]。根據(jù)2017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肝癖主要分為5種證型:濕濁內停證、肝郁脾虛證、濕熱蘊結證、痰瘀互結證、脾腎兩虛證[1]。該患者癥狀為反復右脅肋脹悶,形體肥胖,乏力困重,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象弦滑,故可辨證為:濕濁內停證。中藥治療采用祛濕化濁之法,方選胃苓湯,方中蒼術、陳皮、厚樸、甘草組成平胃散,燥濕運脾、行氣和中;澤瀉、豬苓、茯苓、白術、桂枝組成五苓散,健脾化濕,溫陽利水;絞股藍補中益氣,利濕化濁,現(xiàn)代藥理研究亦表明絞股藍具有降血壓、血脂、血糖的作用,故常加以佐用。在湯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的降脂茶,以加強健脾化濕利濁之功。山楂消食健胃,荷葉清熱利濕,玉米須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大棗補脾益氣,諸藥相合,酸甘開胃,健脾化濕,祛邪而不傷正。該患者五診后停服中藥,繼續(xù)服用降脂茶,1.5個月后復診亦取得臨床癥狀改善、減重降脂、肝功能恢復的療效,表明代茶飲也可作為非酒精情脂肪肝病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臨床上很多脂肪肝患者并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長期喝中藥很難堅持,因此降脂茶就有其優(yōu)勢,酸甘開胃、簡便效廉,普通人群也可日常飲用。確診為脂肪肝的患者還可辨證加味,降脂茶基本配方:山楂、荷葉、玉米須、紅棗;降脂茶1號(氣虛型)加黨參、黃芪;降脂茶2號(濕濁型)加絞股藍、陳皮;降脂茶3號(痰熱型)加菊花、決明子;降脂茶4號(痰瘀型)加三七粉,這樣患者容易接受,臨床上也容易推廣,對于脂肪肝的防治就有更實際的意義。
童光東教授點評脂肪肝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肝病,其在中醫(yī)屬“肝癖”范疇,多因痰、濕、濁、熱、瘀互結所致。本病例辨證為濕濁內阻,采用祛濕化濁法配合消脂茶飲,發(fā)揮中醫(yī)優(yōu)勢,值得提倡。該患者存在明顯代謝綜合征,減重與調節(jié)機體脂質代謝,仍需配合飲食、運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關鍵是防止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