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黃荷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生殖中心主任,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生殖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生殖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不孕不育癥分為不孕癥和不育癥。育齡夫婦同居1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在沒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情況下,未能成功懷孕者稱不孕癥;雖能受孕,但因種種原因導致自然流產、空孕囊、胚胎停育、宮外孕而不能獲得存活嬰兒的稱為不育癥。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女方原因占40%,男方原因占40%,男女雙方原因占20%。
治療不孕不育癥,首先要找到病因,然后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由于治療手段有限,很多不孕不育夫婦常常得不到有效治療,往往只能無可奈何地聽天由命。近40年來,隨著我國不孕不育患病率的不斷增加,治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尤其是輔助生殖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數(shù)百萬不孕不育家庭帶來了福音。
自1978 年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出生以來,它的發(fā)展歷經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第一代試管嬰兒)、單精子卵細胞質內注射(ICSI,第二代試管嬰兒)、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篩查(PGD/PGS,第三代試管嬰兒)等多項技術變革。第一代試管嬰兒的精子和卵子是自由結合的,對精子的數(shù)量和活力有一定要求。如果男方患有嚴重少、弱、畸精癥,達不到與卵子“自由戀愛”的能力,就需要借助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用顯微注射針將一個精子直接注入卵細胞中,這種“精準化”人工干預的授精方式只需幾個精子。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將胚胎植入母體之前先對其進行遺傳學檢測,篩選出正常胚胎植入母體,從而防止因胚胎染色體異常造成的流產,或基因缺陷的遺傳病患兒出生,為高風險生育遺傳缺陷兒的未來父母提供生育健康孩子的機會。簡單地說,這是一項優(yōu)生優(yōu)育、防控出生缺陷的技術,適合已知夫妻雙方或一方是染色體或基因變異攜帶者。
我國輔助生殖技術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30多年來迅速發(fā)展并逐漸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前進。1988年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誕生,1996年第二代試管嬰兒誕生,1999年第三代試管嬰兒誕生。據(jù)統(tǒng)計,2009年我國接受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治療的患者約有11萬例,至2011年達20萬例;近年來,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患者逐年增加,每年出生的試管嬰兒占出生人口的1%~2%。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因輔助生殖技術應用時間較短,其對患者后代的遠期影響還不明了,故不能盲目應用,制訂治療方案時一般應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也就是說,不孕不育夫婦應盡可能通過治療后自然生育,無法自然生育的再借助輔助生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