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售后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教學改革也不斷地在進行,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本文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課程進行知識點的重構,并對課程的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總結教學資源開發(fā)的特色。
關鍵詞:高職;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教學資源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高職教育成為我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國務院《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出臺,使得職業(yè)教育平臺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督逃筷P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強區(qū)域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各地各職業(yè)院校要組織開發(fā)一批優(yōu)質的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因此,我們結合我院在新能源汽車專業(yè)領域的辦學優(yōu)勢,基于校校聯(lián)合、校企合作等模式,開發(fā)了《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
一、課程資源建設的背景與意義
《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國發(fā)〔2017〕4號)明確提出:“要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設課程教學與應用服務有機結合的優(yōu)質在線開放課程和資源庫,全面推進“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水平、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利用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方式用好優(yōu)質數字資源。深入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形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網絡化泛在學習新模式”。
傳統(tǒng)“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的要求,現(xiàn)代教學中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傳統(tǒng)教學不能體現(xiàn)教學個體差異和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教學過程中示范操作也不能保證每個同學都能聽看到看清,記住每個細節(jié)操作;傳統(tǒng)教學受時間、地點、人數條件的限制等等,這些都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缎履茉雌嚢踩秒娕c防護》課程教學要克服這些不利的因素就必須改革,開發(fā)相應的教學微課資源利用互聯(lián)網條件供學生隨時隨時根據自身需求反復學習,并根據新時代高職學生的特點研究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
《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課程教學存在的不確定因素有:一是新能源汽車驅動動電壓很高,驅動電機是交流電機,操作時具備危險性;二是課程中救火與施救工作等知識點不便于現(xiàn)場操作;三是新能源汽車中安全用電與防護中涉及的有些部件昂貴實驗中又會一次損壞。因此開發(fā)《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教學資源能更好更生動的完成教學。
二、課程資源的構建
根據調研時工作崗位需求我們將《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教學分成四部分:人身防觸電與緊急救護、車間設備安全用電與防護、維修工具與設備安全使用、車輛安全操作與防護。根據內容的內部邏輯關系又序化為十個任務,如下圖所示。
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需要網絡教學資源的種類比較多,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知識普及和安全操作進行資源開發(fā),采用的是顆粒化資源開發(fā)的原則,主要形式有課程資源、教學素材資源、拓展資源等。首先著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網上教學課程教學素材的開發(fā)。課程教學素材是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核心。按照任務要求將課程中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電子教材、教學課件、電子教案、試題庫、教學錄像、考核辦法等資料建設出來。其次,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教學素材資源庫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課程教學資源主要是將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上課要求與學生學情進行課程構建,旨在有針對性選擇課程知識、輔助教學,包括重難點解析、課外延伸閱讀、知識點運用等。最后是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拓展資源的建設,安全用電與防護所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開發(fā)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拓展資源就可以能有指導性的為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點作指向。也可以及時更新一些就近發(fā)生的案例,為實現(xiàn)教學知識更新做準備。
三、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特色
(一)實用性
實用性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在資料庫中有一些仿真操作,學生可以通過學生終端進行操作,在需要實驗時進行實驗,同時對于有搞不懂的知識點,也可以盡情反復學習。
(二)學生主導
學生主導,學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來掌握學習進度、學習時間及學習訓練的次數,教師可以在網上根據個體學生學習記錄與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
(三)開放性
本資源庫對所有學生都進行開放,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學習,同時,只要教師注冊賬號,就可以往資源庫當中上傳自己的教學案例來擴充教學資源,這樣就可以進行多個學樣以及社會成員之間相互共享資源共開支援。
(四)安全性
在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保護這門課程當中,有許多操作比較危險的實驗或實訓項目,如果學生直接去體驗的話,這樣給學生給設備帶來大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本資源庫開發(fā)相應的這些仿真AR技術資源來對具有危險系數比較高的任務進行仿真操作。
參考文獻:
[1]周丙鋒,謝新水,劉星期.高校微課中的教學要素及教學效果評價[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6(9):3036.
[2]劉小兵.“新能源汽車安全用電與防護”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民營科技,2017(12):50.
[3]胡苗苗,呂水平.高校微課資源建設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8):4851.
課題: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xié)會課題成果,課題編號為:XJKX18A127
作者簡介:劉小兵(1981),男,湖南攸縣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汽車智能與汽車電子方面的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