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初占飛
(1.四平市中心醫(yī)院超聲科,吉林 四平 136000;2.四平宏成腦病醫(yī)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因此保護女性健康,及早發(fā)現(xiàn)并且治療這一疾病非常重要。隨著超聲聯(lián)合MRI檢查的廣泛應用,乳腺癌的診斷率逐漸提高,這一檢查手段,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并廣泛應用[1]。
選取我院2017.04~2019.04收治62例經(jīng)手術及病理檢查確診的乳腺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48.51±3.25)歲。其中33例浸潤性導管癌,4例原位癌,3例腺鱗癌,1例混合癌;良性21例,其中15例纖維腺瘤,5例增生結節(jié),1例導管內(nèi)乳頭狀瘤。所有患者均進行超聲及MR檢查。
超聲采用PHLIPE公司IU22型,,頻率5-10MHz,檢查方法:仰臥位及側臥位,充分暴露乳房。MR掃描采用GE 750掃描儀,患者俯臥位,掃描范圍:全乳腺。增強掃描,對比劑為馬根維顯,0.2ml/KG,經(jīng)靜脈團注,速度2ml/s。動態(tài)增強掃描序列,共8期,第一期為預掃描,第二期開始注射造影劑,無間隔掃描。檢查完成之后進行TIC曲線繪制,測量。
超聲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相比,62例患者中,超聲診斷良性腫瘤19例,惡性腫瘤36例,誤診7例,診斷率為88.70%。超聲主要觀察指標為:病灶大小,邊界,回聲及是否鈣化。良性腫瘤變現(xiàn)為回聲均勻,邊界光整,部分病例內(nèi)見粗大鈣化灶,惡性腫瘤表現(xiàn)為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晰,腫瘤內(nèi)部為不均勻低回聲,伴有多發(fā)細小點狀鈣化灶。
MRI檢查結果:乳腺MRI發(fā)現(xiàn)良性腫瘤21例,惡性腫瘤36例,誤診5例,均為良性誤診為惡性。MRI主要觀察指標:病灶大小,邊界,信號強度及增強強度。在T2WI上病灶以等或高信號為主,惡性病變DWI以高信號為主,良性病變DWI呈等或稍高信號。良性病變邊緣多清晰,惡性病變邊緣模糊和毛刺。本組動態(tài)增強掃描結果顯示,惡性腫瘤的TIC曲線范圍值在Ⅱ~Ⅲ型,其中Ⅱ型病灶5個,Ⅲ型病灶29個。良性腫瘤的TIC曲線值主要表現(xiàn)為Ⅰ型,其中Ⅰ型病灶15個,Ⅱ型病灶6個,Ⅲ型病灶3個,Ⅳ型病灶2個。將TIC Ⅲ型作為診斷惡性腫瘤的標準,惡性腫瘤的判斷正確率為100.00%,良性病變的判斷正確率為83.65%。
乳腺疾病超聲檢查,軟組織對比好,無輻射,操作方便,費用低,對致密型乳腺可提供更多信息,對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已經(jīng)得到臨床的一致認可[2]。
MRI檢查基于其高空間分辨率,能夠清晰顯示病變的形態(tài)特征。一般邊緣光滑良性居多,邊緣見毛刺或不規(guī)形則惡性居多。良性多表現(xiàn)為T2WI上為高信號,T1WI上為低信號,DWI信號稍高,僅略高于周圍的正常腺體且邊緣光滑,增強顯示緩慢強化,TIC曲線多為Ⅰ型和Ⅳ型呈中等程度以下強化;惡性多表現(xiàn)為T1WT上為低信號,T2 WT上為高信號,增強顯示快速強化和消退,以廓清型曲線為主,TIC 曲線范圍值集中在Ⅲ型。
DWI序列能夠反映腫瘤及正常組織中水分子布朗運動的信息,惡性腫瘤的生長極其活躍,阻礙水分子的有效運動,信號增強,高于周圍正常組織,利用DWI對乳腺惡性腫瘤判斷可以明顯增加正確率。DWI對于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鑒別有重要的意義,與文獻報到相接近[3]。
MRI動態(tài)增強掃描是形態(tài)學與血液動力學相結合,時間一信號強度曲線是評價乳腺腫瘤良惡性最重要的診斷指標之一。本研究結果表明惡性病變以TIC III型曲線為主要增強方式,TIC II型在良、惡性病變均可出現(xiàn)。TIC I型曲線大多為良性病變。TIC III型時間一信號強度曲線均提示惡性,應行腫塊切除術,對于TIC I型時間一信號強度曲線腫塊提示良性,可隨訪觀察[4]。
總而言之,超聲聯(lián)合MRI檢查是一種比較成熟可靠而且無輻射損傷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不但能在組織形態(tài)上評價腫塊,而且還能從血供上判斷腫塊性質(zhì),彌補了超聲和MR的缺點.在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早期診斷及療效的評估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