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秋天,新課改撲面而來。初聞課改,好似“忽聞岸上踏歌聲”,這歌聲中躍動著驚喜,驚喜中卻夾雜著困惑;這歌聲中蕩漾著激情,激情中卻充斥著迷茫。仿佛一場革命,仿佛一場傳統(tǒng)對改革的挑戰(zhàn)。一石激起的千層浪,一下子讓沉悶的教育變得鮮活了,如滾滾春潮沖擊著傳統(tǒng)的權威。
杜郎口、洋思、許市……一個個課改樣板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二七一”“一三六”等課改模式成為了教育教學改革聚焦的熱點,一個又一個新“杜郎口”、新“洋思”在全國各地生根開花……“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課堂、有效教學”不時在耳旁響起,課改不斷地向縱深推進著,身處課改一線的我們,該怎么做呢?帶著滿腹的困惑,一路徘徊,一路追尋,經歷著曲折,品味著甘苦。
直到最近,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湖南省小學骨干校長高研班的學習,令我對課改的追尋有了新的方向。
有人說,永州冷水灘區(qū)馬坪學校是鄉(xiāng)村課改的傳奇!該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沒有完整的圍墻,沒有像樣的校門,六年前僅有300來個學生,而且每期都有不少學生流失,被當地老百姓戲稱為“馬跑學?!?,而現在的馬坪學校生源猛增到近600人,其中不少學生是由城區(qū)“倒流”而來。馬坪,成了當地響當當的“寶馬學?!?,吸引了紛至沓來的參觀者和各級專家。這一切,就來源于學校堅持六年的課改,是課改讓馬坪成為了冷水灘區(qū)一張最耀眼的教育名片!教室里,學生不是排排坐,而是將6張小課桌拼成一張大課桌,學生們圍桌而坐,6人一小組。除了講臺上方的大黑板,四周還掛了幾塊小黑板。合作探究過程中,“提問”是馬坪學校課堂最精彩的地方,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根據課文自主發(fā)現問題、生成問題,并將小組內意見不統(tǒng)一的問題寫到小黑板上。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提問都是立足課堂、面向課外,從真實的學習生活情境出發(fā),聯(lián)系實際,在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有了自己的問題領域,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稱為“生態(tài)課堂”。課堂上,每個孩子都有了展示的舞臺,都有了發(fā)言的機會,他們的思維被激活了……
站在馬坪學校的走廊上,看著還未綠化的泥土操場、嶄新氣派的教學樓、絡繹不絕的參觀身影,我對課改的朦朧漸漸走向清晰,課改原來是一種骨子里的改變,是課程、老師、課堂和學生共同的改變。一所學校要發(fā)展,只有立足課堂改革,而立足于課堂改革,才是學校永久的生命力!
教育的真諦是以人為本,回歸生命。尊重每個孩子的生命個體,激發(fā)每個孩子的潛能,釋放每個孩子的個性,課堂才有生機和活力。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黃耀紅博士給我們帶來的詩意講座《重新發(fā)現課堂》,課堂是人與人之間的生命交互,是不可復制的時空交織,是競相開放的生命姿態(tài),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
回到學校,發(fā)現課改的春風使校園里“千樹萬樹梨花開”,語文課上,師生們時而談笑風生,時而啜泣不止,時而激情洋溢,時而引吭高歌,語文課的天空群星閃爍;數學課內,老師們放開手腳,師生共商,數學課外,老師又似導航雷達,引導學生劈波斬浪。于是經常有了這樣的問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發(fā)現了什么?你又獲得了哪些信息?孩子們的問題各具特色,求異思維的火花不斷閃現,老師和孩子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無法形容的快樂;科學課上,老師允許孩子們“針鋒相對”,善待他們的“天馬行空”;音樂課上,能聽到百靈的歌聲,看小音樂家譜曲;美術課上,孩子們筆下生輝,奔騰如飛的駿馬,堅忍挺拔的竹子,勾勒著孩子們非凡的想象;體育課上,孩子們不僅鍛煉身體,而且老師們注重培養(yǎng)孩子沉著冷靜、剛毅果敢、樂觀豁達的品質。徜徉在課改的春風里,我們不再權威,我們重新角色定位,重新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重新給孩子更開放的學習空間,我們在追尋課改的征途中,看到了成功的光芒。
走進課改是一種責任,實踐課改是一種創(chuàng)新,收獲課改是一種興奮,享受課改是一種幸福。在課改的征程上,沒有中流擊水的豪情,也沒有氣吞山河的壯舉,只是平凡延伸的辛勞。盡管任重而道遠,坎坷而艱辛,但我們有著永不放棄的決心和意志,將義無反顧地去探尋課改的奧秘,追尋課改的真諦。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前進的方向,聆聽每朵花開的聲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