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教學模式中新興起了一種模式:導學案。高品質的導學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的學習負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減輕,成為了教育革新成功的關鍵點,導學案把每個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都注入了非常細化的知識點,讓學生不經意間就掌握了所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英語 "導學案 "運用
所謂導學案,其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指導方案,因而導學案的編寫必須基于新課改標準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為目的,通過教師的集體研究和教師個人的備課之后,采取集體研討的方式制定而成,在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合作和探究中來,結合學生的英語現狀和教學三維目標,結合科學的教學和有效的評價,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和合作提供自主高效的指導。由此可見,導學案在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更應加強對導學案的運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作用。
一、導學案制定的原則
(1)課堂時長原則
學生的每一堂課都有一個學習計劃,這樣讓學生有計劃性的去學習,完成既定的學習計劃和目標,讓老師講課更具有整體性、針對性,從而保證了課堂時間的有效性,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學生學習知識、老師教授知識的高效率課堂。
(2)問題設置的原則
將知識點設置成疑問模式,進而激發(fā)出學生們的主動思考問題的意識,將知識點轉變?yōu)榫哂醒芯啃缘膯栴},讓學生逐漸的對要學習的知識點產生注意力、好奇心、探究心,進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對所學知識也有了很好的掌握。所設置問題有簡單到復雜,深入淺出,要充分顧慮到學生,問題要有重點針對性,問題的設置要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又能加寬加深知識層面,重點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具備一定的思考性。通過讓生活和課堂互融,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進而調動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積極主動性。
(3)方法與層次化原則
導學案里面應該有老師對學生的具體教導要求,即:學生學習內容的教導要求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教導要求,導學案里面要有既定的學習目標,還要有所設置問題的提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之形成一條層次分明的學習鏈。導學案的制定要有階梯性,引導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慢慢的深入學習,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和能力的學生,讓尖子生感受到了挑戰(zhàn),讓普通生感受到了激勵其前行的力量,讓差生感受到了受到肯定和鼓勵,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學習效果,提升了學習的效率。
二、精心編寫導學案是確保運用成效的根本
為了確保導學案的運用成效,將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發(fā)揮出來,作為教師,就應精心編寫導學案。
(1)加強對初中英語教學大綱的研究
嚴格按照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對教材、大綱和教參等進行綜合性分析,以確保導學案始終與學生學習的主題緊密相連的同時還應不得拘泥于教材,結合問題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分析。
(2)加強對學情的分析和研究
對學生目前的英語學習現狀和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尤其是在編寫過程中應始終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3)兼顧學生的差異
在編寫過程中始終堅持層次性原則,體現所設計學案的梯度性和層次性,并充分注重學生資源的挖掘,引導學生適當地參與導學案的編寫,提高導學案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三、導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導學案在課前預習中的運用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引導學生從導學案的基礎部分(已經學過的知識和即將學習的知識)著手,從而為新知識的學習起到一個準備和鋪墊的作用,因此導學案的準備部分必須具有如何使用生詞,以及生詞的類型和數量形式,例如是動詞還是形容詞還是數詞及數詞的數量形式,且能結合上下文的內容對生詞進一步掌握和理解,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
(2)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課堂教學是導學案的主要應用渠道,因而必須在課堂上加強導學案的應用,尤其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發(fā)揮,通過在導學案的預習中發(fā)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問題帶入課堂,通過教師的引導,逐一解決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導學案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致力于良好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根本性任務就是加強對詞匯的記憶,對詞匯的意義、發(fā)音和組成結構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促進學生詞匯量的提升。所以在導學案的引導下,每堂課的英語學習目標已經得到了指示,學生也明確了即將完成的學習任務,例如在完成詞匯記憶方面,由于其作為基礎性的任務,經常被一些教師所忽視,而更多的是加強對語法的講解,而這實質就是對詞匯記憶的忽視,所以為了更好地加強詞匯教學和語法的講解,在短短的45分鐘內講解一堂精彩的英語課,必須致力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通過情境的啟發(fā)和教師的引導更好地完成導學案中的各項任務。
第二,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探究學習
在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之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就應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導學案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中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在分組過程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確保學生分組的科學合理性,每組學生的水平相當,結合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和提出的問題,做好合理的分工,組與組之間相互競爭,教師則應進行良好的引導,并由每組選派代表將合作探究的結果展示出來,通過教師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互相啟發(fā)、討論和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
導學案的研究制定是以學生為主,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導學案因為是在上課前就發(fā)到了學生的手里,這樣學生就可以參照導學案中的步驟要求提前對所學知識進行預習,當老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學生們就更能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拓寬和延伸學生們的眼界,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昌廣. 導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