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傳統(tǒng)作業(yè)方法、手段單一,注重作業(yè)規(guī)范統(tǒng)一,強調機械訓練,忽視了對人發(fā)展的教育激勵功能。將部分數學作業(y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tǒng)作業(yè)的弊端,對學生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組合作""作業(yè)合作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一些較難的知識點光靠講解學生是不足以單獨完成課后作業(yè)的。因此,可以通過對課本某些習題進行合理而有度的改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課堂上組織合作作業(yè)這一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對概念、方法的理解,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背景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并且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它的產生除了美國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合作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fā)展的促進功能。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作作業(yè)的模式和實施過程
小組合作作業(yè)是小組成員通過互動協(xié)助活動來共同完成某項作業(yè)。具體實施過程包括:作業(yè)設計、作業(yè)展示、小組綜合評價、個人評價、教師歸納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針對課本難點設計成小組合作作業(yè)。然后,各小組先進行自學、再通過討論,形成成果展示。接著,先分組評價,再由個人提出依然存在的困惑由其他學生解答。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出結論和方法。
具體案例:
(1)作業(yè)設計
最短路徑問題:小狗故事。
小狗故事第一集:點A處有一只小狗,點B處有一塊骨頭,請問小狗沿著哪條路線去吃骨頭路程最短?為什么?
小狗故事第二集:點A處有一只小狗,直線l代表一條河流,現在小狗要去河邊某處喝水,請問小狗沿著哪條路線去喝水路程最短?為什么?
小狗故事第三集:點A處有一只小狗,點B表示小狗的家,直線l代表一條河流,現在小狗要去河邊某處(P點)喝水然后再回家,請問點P在什么位置時,小狗走過的路程最短?為什么?
小組成果展示:(略)
分組評價:各小組對(1)、(2)兩個問題的處理結果都比較一致,在此不做分析。對于難度最大的第(3)題,有小組認為沿著過點A作直線l的垂線與l的交點是使得AP+BP最短的點P;還有小組認為作點A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A’,連接A’B,與直線l的交點是使得AP+BP最短的點P;還有的小組暫時未能討論出解法。
個人評價:
生甲:我的作圖方法不太一樣。我是通過作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B’,連接B’A與直線l的交點即為點P。
師:請問他這種做法對嗎?
生乙:他的做法是對的,雖然作圖方法不同,但找到的點
P是同一點。
師:通過解決剛剛這位同學的問題我們得出了什么結論?小狗先喝水再回家這類題目的特征是什么?處理這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和具體方法是怎樣的?
生:(各抒己見)。
三、合作作業(yè)的優(yōu)勢
由于單個學生的知識面有限,思維的開闊性也有限,而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需要多個人的相互啟發(fā)才能解決,這時候適宜組織合作學習,通過組員間思維的碰撞來解決問題,在探索、理解的基礎上運用知識不僅分解了難度,印象也會更加深刻,不易忘記。比如,本節(jié)課是關于最短路徑的探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突破重點,教師首先要思考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思維障礙,應根據學生的思維障礙有梯度的設計問題。通過組織合作作業(yè),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自己的困惑,大家討論解決,然后大家共同解決。在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時,相比較教師強硬地將正確答案灌輸給學生,通過合作作業(yè),同學間互相評價這種形式顯然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與記住。
四、合作作業(yè)的注意事項
合作作業(yè)雖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也不能濫用,只有在適宜的時候運用才會收到效果,教師不能隨意地組織合作作業(yè),要把握好合作作業(yè)的時機。比如突破重難點的時候。那么教師究竟怎樣去指導小組合作作業(yè)才能收到更大的效益。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要精心設計合作作業(yè)的問題。做到:問題要有價值,能使學生感興趣;問題要具有層次性、邏輯性;問題要具有探索性。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是經常緊密相連的,合作的過程也就是組員在一起共同探究的過程。合作的意義不僅在于問題的解決,更在于組員之間共同探索、挖掘出問題深處的內涵,促進更深層次的思考,所以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必須具有探索性,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讓組員在相互幫助、共同思考中鍛煉探究意識和思維能力。
(2)讓學生明確目的任務和時間要求。教師要明確操作程序,向學生告知作業(yè)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驟等,以免學生無從下手。并且,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要適度。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作業(yè)過程,留意各小組的行為,注意討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
(3)讓學生明確成功與否。學生花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完成作業(yè),如果沒有評價的平臺,必然產生失落感,而興趣也將隨之消減。因此,及時評價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如果只是布置作業(yè)而忽視效果,學生也會產生無所謂的態(tài)度,消極應付作業(yè)。這就要求教師讓盡量多的小組充分展示研究成果。當然,也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可以爭鳴,可以碰撞,以激發(fā)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支持度。
我們一直在尋找更加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相信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小組合作作業(y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肖川.名師作業(yè)設計經驗(數學卷)[J]教育科學.2007.
[2]孫銀娟.初中數學小組合作作業(yè)的實踐探究[J]錢塘探航.2013.
[3]董奇.《教學中的測驗與評價》[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