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說起媽媽,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慈母”的形象,任老任怨,無所不能。正是由于母親的勤勞,換來了孩子的惰性及依賴性,成為“長不大”的一代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媽媽開始學著“偷懶”,以智慧的方式養(yǎng)育孩子。我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一名名副其實的懶媽。
關(guān)鍵詞:慈母 "勤勞
但我做懶媽,不是為了自己清閑、自在,而是別有用心。所有的媽媽都知道,孩子以后終歸要遠離我們,獨自生活。而獨立生活的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但這種獨立生活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從小鍛煉,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所有事物都包辦,這就無疑剝奪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作個懶媽,就是把屬于孩子的鍛煉機會還給孩子,培養(yǎng)其獨立生活的能力,為以后獨自翱翔做準備。
一、不動手的懶媽
大人勤了,孩子就懶了,大人懶了,孩子就勤了。
“懶媽”,這一光榮的稱號是老公和兒子可以起的。不用陪兒子做作業(yè),不用給兒子收拾書包……日子過得輕松自在。
兒子襪子臟了,我會找出各種理由讓他自己洗,到后來我和老公的襪子,兒子也全包了。
兒子喜歡養(yǎng)小動物,家里買了兩只小烏龜,換水喂食的活兒自然落到了兒子身上。
周末家里大掃除,“勞動委員“的頭銜兒讓兒子又掃地又抹墻,雖然動作有點兒生疏,但是勁頭兒十足。
實際上,做懶媽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孩子剛開始洗的的襪子不干凈,趁孩子睡著后,我再偷偷重新洗一遍,剛開始大掃除時,掃地沒掃干凈時,我指導孩子重新再仔細掃一遍......多次鍛煉后,孩子做事有模有樣,獨立生活的能力逐步提高。
實踐是對孩子能力的檢驗,要想培養(yǎng)出知識和能力兼?zhèn)涞暮⒆?,父母就要給孩子機會,相信孩子能行。
二、智慧型懶媽
兒子喜歡聽故事,但聽故事是有條件的,就是聽完故事,要把故事復述給爸爸聽。而老公也極其配合的讓兒子把故事中的好情節(jié)、好詞語、好道理說給他聽。剛開始時,兒子說不好,可慢慢的,每個故事他都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到后來。故事剛講了個開頭,兒子就會和我搶著講故事的情節(jié)。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所講的故事也有其獨特的味道。通過講故事,孩子累計了不少好詞好句,為以后寫作文埋下種子。上學后,有了講故事的經(jīng)歷,兒子的作文經(jīng)常被當成范文在課堂上交流。每每此時,老公就會說這都是懶媽的功勞。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提供自由探索,自我負責,自主學習的機會,家長過分勤勞,事事包辦代替,恐怕孩子什么也學不會。孩子長大的過程是一種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過程,給他們想象的空間,讓他們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一定會成就孩子的成長。
三、敢于放手的“懶媽”
50年前,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jīng)對父母對孩子照料過度的現(xiàn)象,說了這樣一句話:“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在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里的油鹽醬醋沒有了,我都會“忽悠”兒子去市場買回來。雖然其中有些小插曲,但兒子成功的邁出了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學會了自立,學會了面對。在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成功的參加了為期七天的夏令營。在夏令營中,他表現(xiàn)出比其他同齡孩子更好的適應能力與獨立性。在實踐中鍛煉,在鍛煉中成長,才能讓孩子們更好的展現(xiàn)自我,成就自我。
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不能急于求成,操之過急。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長對孩子應先放手再引導并提出明確的要求,長期堅持,持之以恒,切忌虎頭蛇尾,朝令夕改。在此漫長的教育過程中要對孩子多鼓勵、多贊賞、多表揚,少埋怨、少指責、少批評,循循善誘,加以引導促其進步。
給孩子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孩子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昂⒆幽茏龅降囊磺幸欢ㄗ尯⒆幼约喝プ??!边@是積累孩子體驗的重要途徑。既然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那就一定不要代替孩子體驗。做一個懶媽,以智慧的方式養(yǎng)育孩子,鍛煉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出知識和能力兼?zhèn)涞暮⒆印:⒆娱L大的過程是一種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過程,給他們想象的空間,讓他們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一定會成就孩子的成長,為他們開辟出一片成長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