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廣東省廣州市有家幼兒園給孩子和家長布置了一道用環(huán)保材料制作燈籠的作業(yè)。從畫畫、剪裁到制作,4歲的彤彤和媽媽費了好大一番勁,才將廢舊的材料自制成一個燈籠。而結果,這個自制燈籠卻被其他小朋友手中只需粘粘膠水的網購燈籠比了下去。
(11月15日 《半月談》)
幼兒園里,你永遠不知道老師接下來會布置什么手工作業(yè)的題目。孩子們時常帶回家來的手工親子作業(yè),讓家長們皺眉撓頭,尤其郁悶的是,好不容易完成的手工作業(yè),拿到幼兒園才發(fā)現(xiàn)自制的不如網購的,這令孩子們垂頭喪氣,而家長也只能苦笑。
幼兒園布置手工作業(yè),本意是讓家長重視和孩子一起創(chuàng)作的過程,以此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樣的手工作業(yè)需由孩子親自參與,家長的幫助只能是輔助。直接按照要求去網上購買,對孩子來說,是浪費了一次有益的動手鍛煉機會,而家長熱衷于走捷徑,也制約了孩子的自覺動腦習慣??此菩∈拢瑢崉t不利于孩子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
很多的手工親子作業(yè),家長們其實并非不能為,而往往是不愿為。手工作業(yè)異化成網購比拼,孩子們又如何鍛煉思維能力?而老師在評比過程中,完全可以看得出學生手工制作還是購買的成品,這時候就要明確規(guī)則。否則,購買的成品收到表揚,自己動手做的成品卻被比了下來,對親手制作的孩子不公平,還在客觀上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和小學以素質教育的名義布置的手工作業(yè)有泛濫的趨勢,反而成了家長陪娃做科目作業(yè)后的另一負擔。所以除此之外,還要談論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手工作業(yè)也要有相應的科學依據(jù)。幼兒園的孩子最需要培養(yǎng)的是什么能力,老師要心中有數(shù)。孩子四歲左右的年齡段,是想象力充分發(fā)展的時期,少點作業(yè),給孩子玩耍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地發(fā)揮天性,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