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學中,同學們普遍反映:地理是比較難學的一門課程。我們也發(fā)現部分同學上課學習非常認真,課后作業(yè)能夠及時完成而且書寫工整,但是他們的地理成績卻不理想,為什么呢?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我的思考如下:
困惑一、講過很多遍了,學生還是不會
(1)可能的原因:①老師講得太多,占用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②不清楚學生的想法,講解內容不具有針對性;③學生的解題能力欠缺。
(2)策略及措施:①轉變觀念:我們是教師,不是“講”師。②付諸行動:走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習的問題;③加強指導:細化解題步驟,培養(yǎng)解題能力。
困惑二、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很不理想
(1)可能的原因:①學生把多媒體當電影欣賞;②教師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的方法欠妥。
(2)策略及措施:①針對學生實際制作或修改多媒體課件。②恰當地使用多媒體。
困惑三、學生始終記不住地圖,不能建立起空間概念
(1)可能的原因:①學生看地圖時沒有明確的目的;②缺乏創(chuàng)建心理地圖的過程。
(2)策略及措施:①要求學生邊看地圖邊描述內容;②考試結束馬上看地圖;③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心理地圖。
困惑四、學生對很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及地理規(guī)律難以掌握
(1)可能的原因:①學生缺乏對生活的觀察,理解力較差;②學習地理概念的方法不當;③脫離地圖去死記硬背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
(2)策略及措施:①加強直觀展示或演示,強調文圖互換;②指導學生從成因或過程上去解答此類題目。
困惑五、學生很難把握區(qū)域地理特征
(1)可能的原因:①學生缺乏區(qū)域比較的能力;②缺乏對區(qū)域整體性的把握。
(2)策略及措施:①督促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區(qū)域地理特征;②指導學生學會畫區(qū)域整體性結構圖;③將不熟悉的小區(qū)域放到大區(qū)域內解題。
總之,教學是一個實踐-思考-學習、再實踐-思考-學習的過程,在實踐中發(fā)現學生的問題、發(fā)現自我的問題,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反思學生的學,而后有針對性地堅持學習,進而改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