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幾個朋友聊天,說起上學時最難熬的一段時光,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沒有存在感。
在班級群里冒泡得不到回應,吃飯時沒人同桌,去上課也沒有室友同行……就連以前成績最優(yōu)秀、永遠是眾人焦點的小C,都感嘆曾有一段黯淡無光的歲月。
這種狀態(tài)的確非常折磨人。記得進大學時,我被分到了混合寢室。寢室的四個女生都來自不同專業(yè),平時課程不同,自然很難湊在一起,和班里的同學似乎也錯過了最佳交友時機,當別的同學成群結伴,相約看電影或一起參加社團時,我卻像隱形人一樣。
為了改變這種狀態(tài),我在鍵盤上指尖飛舞,在班級社交網(wǎng)絡里進進出出,點贊、評論一樣不落,甚至還故意打扮得夸張一些,想引人注目。
可是事與愿違,這些行動并沒有為我?guī)砣魏胃淖?。在怒刷了一波存在感以后,我唯一感受到的便是空虛。我刻意地求關注,卻忘記了,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重要。
從那以后,對于別人是否在意我,我漸漸失去了興趣。一個人的時間很多,泡圖書館、學彈吉他都可以。而當我醉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曾經(jīng)令我煩惱的狀態(tài)也悄然改變。我記得自己第一次彈會一首曲子時,內(nèi)心充盈的感覺;也記得自己在學校新生杯作文比賽獲得一等獎時,同學們的驚嘆。這并不是一個逆襲的故事,而是說,有些東西,交給時間就好,不必刻意去證明,你要做的,就是好好鍛造自己。
正如美劇《生活大爆炸》里所說的:“或許你在學校格格不入,或許你是學校里最矮小、最胖或最怪的孩子,或許你沒有任何朋友。但這根本無所謂!那些你獨自一人度過的時間會讓你變得有趣!等有一天別人終于注意到你時,他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比他們想象中更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