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xié)委員、江蘇省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在教育界委員聯組會上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大力度重拳出擊,徹底禁止炒作“狀元”,改善基礎教育生態(tài),推動教育長遠發(fā)展。
熱衷成績排名,熱炒中高考“狀元”之所以成為社會的痼疾頑癥,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是公眾根深蒂固的古老“狀元”情結,宣傳炒作“狀元”有圍觀熱議的市場。
二是以考試成績?yōu)橹鞯慕逃己嗽u價與選拔機制的價值導向,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學校對教師,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評價,高中大學招生錄取的主要依據,基本還是以考試成績?yōu)橹?,這樣一來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會熱衷于分數排名。
三是優(yōu)質生源競爭的拉動。名校之所以知名,吸引力強,優(yōu)質生源是決定性因素,只有擴大宣傳升學率,炒作不同層級的“狀元”,才能為學校掙得社會榮耀,吸引更多優(yōu)質生源。
四是一些輿論媒體的推波助瀾。為擴大影響力,奪得更多市場資源,一些媒體忽略輿論應有的教育引領價值,刻意迎合公眾需求,大肆炒作“狀元”,博得眼球,引發(fā)社會關注與熱議。
無論何種動機的“狀元”炒作,都無法逃脫名利纏繞的怪圈,這種纏繞讓基礎教育生態(tài)始終無法真正好起來,并在很大程度上持續(xù)強化社會對教育的不當認知,讓公眾對教育的理解囿于考試分數的粗淺層次,抵消素質教育、劃片招生、指標到校、自主招生等教育教學改革效果。
自去年開始,中高考成績排名以及媒體炒作“狀元”的現象有所降溫,這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門自上而下的嚴格要求。即便如此,還是有學校出于種種目的,開展升學率以及“狀元”宣傳。
值得警醒的是,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一些“狀元”被拉入新媒體的商業(yè)運營模式,通過聽直播獲取備考經驗等方式獲取利益,以更商業(yè)化的方式推動消費“狀元經濟”。
要徹底禁止“狀元”炒作,就必須出臺國家層面的監(jiān)管“硬杠杠”,不僅要有行政部門的禁令,還要有明確有效的責任追究機制與處罰措施;不僅要有行政法規(guī)的約束,還要修改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把禁止宣傳炒作“狀元”上升為國家層面的要求,違反規(guī)定的學校、媒體以及新媒體機構不僅要受到行政處罰,而且要承擔民事甚至刑事責任,惟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狀元”炒作現象,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狀元”熱帶給基礎教育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