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世界,小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個班主任,都想熱情、主動地接近他們,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這樣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那怎樣敲開學生塵封的心門,走進學生純凈的內心世界呢?
一、轉換角色,轉變觀念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社會環(huán)境與工作環(huán)境都變了,我們的思想觀念也要發(fā)生改變,用老一套“師道尊嚴”的方法來應對現(xiàn)在的孩子,就好像刻舟求劍似的,肯定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顯然要碰壁。所以我們得從頭開始,定位學生,定位自己的角色,作為班主任,不能像以前一樣,總是扮演學生“教導者”的角色,居高臨下地面對學生,要以一個欣賞者的角色進行教育管理,與孩子們共同構建相互欣賞,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學習環(huán)境。用犀利的眼神去盯著學生,哪怕是那么兇,一點用也沒用,得轉變觀念,轉變角色。
二、調整心態(tài),學會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
也許,誰都會想,學生在你的課堂上鬧哄哄的,你能快樂嗎?這時就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能在學生面前隨便發(fā)火,要冷靜克制自己,學會換位思考,今天學生的過錯,昨天我們也犯過。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老師的心就平靜下來了,這樣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同時也要分析存在的問題,分清責任,發(fā)火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說明老師缺乏內涵,同時也傷害自己的身體。比如學生上課不聽,只有少數(shù)人,那算是學生的問題。如果多數(shù)學生不聽,那就一定是老師的問題,我們要劃分清楚責任,不能一味的責怪學生。當課堂很亂時,我們不能繼續(xù)上課,不能照本宣科,只圖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就得停下課,把學生的心拉回課堂,怎么辦呢?可以尋找學生喜歡的東西,音樂是最具凝聚力的,這時,我們可以播放學生喜歡的歌曲,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中,緩解課堂氣氛,待學生的心靜下來了,再調整老師的課堂教學,把學生引入情景,只有學生配合了老師,與老師一道共同探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學的目的才能達到。在平時的管理中,老師要以一個建設者的身份參與到班級建設中去,不再是一個管理者,這樣集體的力量就更大。教師能多與學生接觸,就多有溝通的機會,就更能及早了解學生。如果教師只是指手畫腳,對學生的做法不滿,加以批評,這樣學生會對老師心存怨恨,老師得不到學生的支持心里會快樂嗎?
三、善于觀察、勤問、學習別人的好方法
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愿望的,我觀察到一位老師,她還不是班主任,她在上學路上就喜歡跟學生交流。有一次,一個學生突然要到對面的商鋪去買早餐,她就停下來等這個學生,她說:“路上車多,我看著他?!彪m然這是一件小事,我想,老師真的就應該像父母一樣,發(fā)自內心去關心學生,不能只是純粹的教學關系,應該有一顆博大的愛心,溫暖學生,感染學生,感化學生,師生關系才能和諧。而這是老師平時修身的積淀,是教師素質的表現(xiàn)。多讀書,勤查閱,學習老師們的成功案例,借鑒別人的長處,這也是一個快捷的方法,如今信息量大,資源廣,只要愿學、勤學、活學,一定會找到治病良藥。有很多班主任老師,你看他的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面面俱到,覺得他的工作得心應手,很輕松,其實,別人付出的艱辛何嘗有人知道。所以,得看看這些老師們工作的細節(jié),了解他們工作的方法,少走彎路。
四、觀察學生,揣摩學生,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
學生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愿望:提高學習成績,讓父母高興。得到老師的肯定。這個愿望看上去簡單,但要達成卻不容易。老師向家長介紹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就推說沒文化,不能輔導,只有靠老師。老師向家長反映學生的紀律情況,家長就以棍棒伺候,甚至還放權給老師說:“不聽就打,不會溺愛孩子,找老師的麻煩。”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而且在不斷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我照家長的說法去做,可能暫時會起一點效果,但還是治標不治本,易于反復??!我也知道,我只是短期代理他們的班主任,我們相處的時間不會太長,我只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過客,但我不能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讓他們將來鄙視我,我得解決問題,越是問題多的班級,就越是考驗我的耐力和韌勁,給我創(chuàng)設學習的機會。深入了解學生,看看他們喜歡什么,想要什么?這是必須亟待解決的問題。平等、信任、理解、寬容、真誠這是新型師生關系的前提,學生喜歡的老師是和藹可親、風趣幽默、嚴格嚴肅的,并且能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能寬容和理解學生。這些學生中,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太少,他們非常想從老師這里得到那份父母缺失的愛,所以老師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還要顧及他們的心理需求,老師的一句詢問,一個暗示,一個動作,學生也能體會到愛在其中。
五、學會欣賞、贊美學生,也會批評、教育學生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教學活動,教師真誠的期待不僅能誘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能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智力和個性的發(fā)展。所以老師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而學生一旦有了進步,老師要及時肯定,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會自信;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會自愛。當然,也不能只是夸學生,要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進行指正,不然就是放縱。老師要掌握批評的藝術,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可信之人。批評決不等于訓斥和責罵,也不等于諷刺和挖苦,更不等于拳頭和教鞭。教育要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循循善誘,令學生心悅誠服,覺得老師可親可敬。教師的表揚不能單一,要讓學生看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優(yōu)勢,而批評更是要看準,切不可讓學生覺得委屈。
六、多與家長溝通,對家長的家庭教育進行適當指導
學生的教育不只是學校,老師一天的心血,可能家長的不當引導就會付諸東流。所以,經常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理念,并懂得如何去配合老師,鞏固學校的教育成果非常有必要,同時老師還要對一些家長進行幫助,讓他們學做一個民主型的家長,不任意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與引導。對孩子在成長或學習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更多的是采取幫助和鼓勵的方法。合理采用獎勵與懲罰的手段,使孩子從父母的行為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要讓家長感受到老師也像他們一樣愛孩子。這種愛將會潛移默化地傳遞到學生心里,學生才會更親近老師,老師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
評價班主任的真理是:班主任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學生仍不能做好,則是一個失敗的班主任。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關心學生,了解學生,走進學生內心,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