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唐婉患的是“四逆散癥”啊。
眾所周知,《釵頭鳳》寫的是陸游和表妹唐琬的愛情悲劇。
詞寫相思、寫離別,本來就是個傳統(tǒng),但是,能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寫成千古絕唱的,恐怕還是南宋詩人陸游寫給表妹唐琬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詞——《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某日出游,兩人重逢?!皥?zhí)手相看淚眼”,分手已經(jīng)10年了,再見面真是感慨萬千。唐婉用酒款待他。
這首詞,我用今天的語言“翻譯”一下:還是那雙紅潤、酥軟的手,還是我們一起喝過的黃藤酒,還是這里——沈園,依舊是滿園春色的季節(jié),苗條的柳枝卻被宮墻鎖住。東風(fēng),太可惡,那種歡喜相愛的柔情如此短暫。滿懷的離別憂愁,幾年被迫離散分居的痛苦和回憶,沉痛地打擊著我,錯!錯!錯!
如今春依然如故,而你的人卻在徒然消瘦、憔悴,現(xiàn)在我們偶然見面了,回去之后你一定以淚洗面、那淚水會洗掉臉上那胭脂,一定會將你的手帕染成紅色。桃花零落了,熱鬧的池館亭閣已被“風(fēng)干了寂寞”,很久很久。我和你的山盟海誓雖然還在心里保存著,但現(xiàn)在即使讓魚雁來傳書,這樣的事情都難以托付。罷了!罷了!罷了!
“錯!錯!錯!”是誰的錯?是我的錯?是母親的錯?還是社會的錯?我該恨誰呢?自己嗎?還是母親?作者沒有說,這枚“千斤重的橄欖”(《紅樓夢》語)留給了我們讀者來噙,來品味。幸福的婚姻被人為拆散,恩愛夫妻被棒打鴛鴦,兩人在感情上遭受難以想象的折磨和痛苦,而這幾年來的離別,帶給彼此的,只是滿懷愁怨。這一切,正像爛漫的春花被無情的東風(fēng)所摧殘而無奈地凋謝。
“莫!莫!莫!” 罷了!罷了!罷了!問題是,真的能“罷了”嗎?真的能忘懷嗎?真的能“放下”嗎?禪宗教人擺脫苦惱,最愛說兩個字“放下”,問題在于,誰能放下?說得輕巧。看得過,忍不過。說得到,做不到。
真的是字字有淚。這樣的詞,如果不是親身經(jīng)歷,恐怕寫不出來。
陸游和唐琬重逢之后,心情無法平靜,起身在沈園的墻壁上題寫了上面這首詞。唐婉滿眼含淚地站在那里,看完這首《釵頭鳳》之后,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琬的這首詞,比較好懂一些,我用今天的語言“翻譯”一下:世清冷漠,人情令人厭惡。自從離開你之后,我的天空連星星都暗了,我的心情有多糟糕,你只要看看“雨送黃昏花易落”的情景就什么都知道了。讀了你的詞之后,我成了淚人兒,一夜都在流淚,直到拂曉的風(fēng)吹干我臉上的淚花,但殘留的淚痕還掛在臉上,很想把心事說出來,可說給誰聽呢?只好獨自倚斜闌,難!難!難!
如今,物是人非,今天已非昨日。病像鬼一樣纏繞著我。冰冷的淚呀流到夜的盡頭。內(nèi)心的苦誰能明白?白天怕人問我為什么傷心,只好強顏歡笑,把淚吞咽到肚子里。瞞!瞞!瞞!
據(jù)說,和了這首詞后,唐婉不久便郁悶成疾而死。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唐婉患的是“四逆散癥”啊。
《傷寒論》(第318條)中說:“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的組成與用法為:甘草、枳實、柴胡、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日?,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其功效為疏肝解郁。
你說現(xiàn)代社會誰沒有心理壓力?只要有心理壓力,就可能焦慮,焦慮了氣就走不順,氣不順就逆。逆了會怎么樣?四肢冷、腸胃功能不舒服,身體的微循環(huán)就出問題。這就是典型的四逆散體質(zhì)了。
四逆散體質(zhì)不一定是陽虛,而很可能是陽氣郁結(jié)了。實際上就是心理壓力在身體上的反應(yīng)??偢杏X緊張,總是焦慮,總是缺乏安全感。張令韶說:“凡少陰四逆,俱屬陽氣虛寒,然亦有陽氣內(nèi)郁,不得外達而四逆者,又宜四逆散主之。枳實形圓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絡(luò);芍藥疏泄經(jīng)絡(luò)之血脈;甘草調(diào)中;柴胡啟發(fā)陽氣而外達,陽氣通,而四肢溫矣。”
別看四逆散就四味藥,但是,調(diào)氣開郁,那可是咱們的祖方。有關(guān)氣阻的諸多疾病,只要是氣機郁滯癥,都可以此為基礎(chǔ)方加味。血瘀者加活血藥,如血府逐瘀湯;脾虛者加健脾藥,如逍遙散;夾熱者再加丹皮、炒梔子,如丹梔逍遙散;夾血虛者加熟地,如黑逍遙散;氣郁重者再加利氣藥,如柴胡疏肝散等等。
人們常說,女人屬血,其實真正行血,應(yīng)該先行氣。因為,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婦科多氣病,四逆散大有用武之地,在婦科中運用的機會很多。
半夏厚樸湯(半夏、生姜、蘇葉、茯苓、厚樸)也是治療感覺異常的焦慮病,不過,半夏厚樸湯癥表現(xiàn)出來不是四肢逆冷,而是總感覺喉嚨里面有塊烤肉,其實沒有;感覺自己有頸椎病,其實沒有。半夏厚樸湯合四逆散,就叫八味解郁湯。
中醫(yī)有個概念叫“積聚”。積聚分為:氣積、血積、食積、酒積、痰積、肉積、水積、乳積……這些積滯犯于經(jīng)絡(luò)則經(jīng)絡(luò)湮瘀,犯于血脈則血脈阻塞,犯于五臟則五臟受累,犯于筋骨則筋骨獲殃。究其積聚的成因,中醫(yī)認(rèn)為有外因和內(nèi)因兩大因素。所謂外因,中醫(yī)認(rèn)為是“風(fēng)、寒、暑、濕、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謂內(nèi)因則是不按時吃飯、睡不著等不良生活習(xí)慣造成營養(yǎng)物質(zhì)不能消耗利用而積存體內(nèi),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陰陽代謝失衡、有毒物質(zhì)和惰性物質(zhì)不能及時排泄而滯留體內(nèi),這就是造成積聚的主要原因。
唐琬這個時候肯定有“氣積、血積”了,氣血流通不暢了?!端貑枴毭握摗酚性疲骸疤旄驳剌d,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碧斓刈匀恢?,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交合,萬物滋生。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老子認(rèn)為構(gòu)成世界的原初物質(zhì)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將這種原初物質(zhì)稱之為“氣”?!饵S帝內(nèi)經(jīng)》受這些學(xué)說的影響,也認(rèn)為“氣”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氣,充滿太虛而運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萬物。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虛。《紅樓夢》開篇描寫了太虛幻境。太虛之中充滿著本元之氣,這些氣便是天地萬物化生的開始。由于氣的運動,從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陰陽寒暑,有了萬物??傊?,人有三寶,那就是:精、氣、神。
《素問·腹中論》說:“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后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傷肝,故月事衰少不來也。帝曰:治之奈何?復(fù)以何術(shù)?岐伯曰:以四烏鲗骨,一藘?nèi)?,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血枯,即精血枯竭,月經(jīng)閉止不來的病證。其成因,和氣耗散有很大關(guān)系。肝主藏血,腎主藏精,肺主氣。血亡精竭氣耗,則肝、腎、肺三臟俱傷,以致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氣逆于上,則見胸脅脹滿,甚則妨礙飲食,常聞到腥臊氣味及鼻流清涕等癥狀,由于血不歸經(jīng)則唾血,氣不榮于身則四肢清冷,氣血兩虛則頭目眩暈,氣血逆亂則時常大小便出血。《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一方:烏鲗骨藘?nèi)阃?,用來治療女子的血枯?jīng)閉。也就是用烏鲗骨四分,藘?nèi)阋环郑幯心┗旌?,以麻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次飯前服五丸,鮑魚湯送下,取其通利腸中和補益肝臟。
《素問·評熱病論》說:“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luò)于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
《本草綱目》引李東垣的話說:附子可“治經(jīng)閉”,也可以加上雞內(nèi)金。雞內(nèi)金味甘,性平,主要用于消食化積,《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稱其為“善化瘀血,即能催月信速于下行也”。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睆倪@些發(fā)狂的字眼中來看,唐琬的精神上也出了問題,瘀血導(dǎo)致精神極度郁悶,郁悶又導(dǎo)致發(fā)狂。這個時候,唐琬又像是“抵當(dāng)湯癥”了。
胡希恕先生曾經(jīng)用抵當(dāng)湯加芒硝通經(jīng),治愈精神病。他說:“‘婦人經(jīng)水不利下,抵當(dāng)湯主之?!ā督饏T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第14條)這個‘不利下’不是指月經(jīng)不調(diào),這是指經(jīng)閉,經(jīng)閉不利下,用其他的藥月經(jīng)也不下。這在臨床上也常有,最近我在臨床上遇到一個精神病患者,她的月經(jīng)就是吃抵當(dāng)湯才下的,我給她用了抵當(dāng)湯以后,她的經(jīng)血中有挺大一塊血塊,現(xiàn)在她的這個精神病大致是好了。她以前拿斧子砍人,在精神病院治療過很長時間,現(xiàn)在這個人挺好。之前我用其他的祛瘀藥都不行,她的月經(jīng)就是不來,這個抵當(dāng)湯是真有力量,我用這個方子,但是加了芒硝,因為她的大便特別干,人也癲狂?!?/p>
《胡希恕病位類方解》中說:“精神病由于瘀血者頗多,余以本方(桃核承氣湯)或桂枝茯苓丸與大柴胡湯合方,治愈者多矣”、“本方證(抵當(dāng)湯)與桃核承氣湯證相較,則彼輕而此重,桃核承氣湯證其人如狂,而本方證則其人發(fā)狂”?!督?jīng)方傳真:胡希恕經(jīng)方理論與實踐》中也說:“喜忘與狂均屬神經(jīng)癥,以是可知,諸神經(jīng)癥,多有瘀血為患,臨床常用祛瘀藥而治愈。由此也悟出,瘋狂、癲癇等腦系病變,用祛瘀法治療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當(dāng)然,一個人在精神方面患上嚴(yán)重的疾病,有時候,吃藥也無濟于事。中醫(yī)古籍《醫(yī)方考》中稱:“情志過極,非藥可醫(yī)”。俗話說的好,解鈴還需系鈴人,心病還得心藥醫(yī)。
6. 同樣悲傷,為什么陸游卻活了84歲,唐琬年紀(jì)輕輕就死了呢?這與人的體質(zhì)有關(guān)。
陸游和唐琬《釵頭鳳》,以血淚和生命寫成,如泣如訴,讀來讓人肝腸寸斷。據(jù)說,陸游得知唐琬的死訊后,痛不欲生,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吧驁@題詞”成了他永遠的痛。后來多次到沈園題詩懷念。煙雨沈園中,陸游一直想著他的唐琬。陸游75歲那年,唐琬去世40年,他仍然念念不忘,“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重游故園,躑躅在滿地落葉中,揮筆和淚,作《沈園》詩:“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一直到84歲,離逝世只一年的時候,陸游還堅持再次重游沈園,懷念唐琬,題寫《春游》詩云:“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dāng)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他顯然預(yù)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了,仍然念念不忘唐琬。陸游用自己的一生,唱出了一段凄婉感人的愛情悲歌。
同樣悲傷,為什么陸游卻活了84歲,唐琬年紀(jì)輕輕就死了呢?這與人的體質(zhì)有關(guān)。我分析,陸游的體質(zhì)屬于平和體質(zhì),而唐琬屬于氣郁體質(zhì)。
當(dāng)然,陸游本身就懂醫(yī),知識面非常廣,醫(yī)、文、史、哲四者溶于一體。他對醫(yī)論方藥、方劑藥物、攝生防病有一定造詣,這對他長壽顯然有幫助。比方說,陸游寫過一首《肥胖癥》的詩:“肥僧大腰腹,呀喘趨迎官。走疾不待語,坐立汗未干”。陸游在詩中記錄了一個肚大腰園、頭大脖子粗胖和尚的形象。這位和尚胖得走不動路,稍微活動就抬肩喘息、氣喘吁吁,這說明他有氣虛癥了。應(yīng)酬迎客的時候,步子走快一點,就累得大口氣喘,上氣接不上下氣。大汗淋漓,看來,心肺功能不全。
唐琬屬于氣郁體質(zhì)。氣郁體質(zhì)的人要當(dāng)心“病從口入”。“病從口入”這句話,并不僅僅限于衛(wèi)生,還包括飲食適量,以及飲食種類和方法?!饵S帝內(nèi)經(jīng)》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者……則腆滿閉塞(腹部脹滿堵塞),下為飧泄(腹瀉),久為腸澼(痢疾)”。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中醫(yī)認(rèn)為,“一藥一性,百病百方”。所以,補也不能濫補,要辨氣血陰陽、五臟虛實。另外,補也要“適度”。清代學(xué)者莫文泉在《研經(jīng)言·用藥論二》中指出:“凡藥能補虛者,皆能留邪……何必朋參芪而仇硝黃哉”。清代醫(yī)家龍繪堂在《蠢子醫(yī)》中也指出:“世人皆說補益好,豈知補益不當(dāng)殊難了”。
古語云:“芒硝大黃治病無功、人參鹿茸殺人無過”。人參大補元氣、但若服用不當(dāng),或過度服用,也會出現(xiàn)興奮、失眠等癥狀。清代名醫(yī)鄭欽安則警告說:“病之當(dāng)服,附子、大黃、砒霜是至寶;病之不當(dāng)服,(人)參(黃)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現(xiàn)代人動不動就說自己虛,于是,就想補,動不動就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物,加上商業(yè)化的宣傳,人參、冬蟲夏草、鹿茸、阿膠等名貴中藥材的功效被商家夸大。滋補之風(fēng)漸漸盛行。有的人補藥吃了不少,但越補越“虛”,出現(xiàn)腹脹、腹痛、上火、惡心等癥狀,即中醫(yī)所說的“虛不受補”。
什么叫“虛不受補”?“虛不受補”這個說法最早見于清代陳士鐸著的《本草新編》,“愈補愈虛者,乃虛不受補,非虛不可補也,故補之法亦宜變。補中而增消導(dǎo)之品,補內(nèi)而用制伏之法,不必全補而補之,更佳也”。
“虛不受補”,并不是說一個人的身體虛到不能補了,而是說,脾胃虛弱不能消化補藥,或者更廣義地理解,補藥在被消化吸收后反而不舒服,有了不良反應(yīng)。這個時候需要調(diào)理脾胃了。所以,中醫(yī)有“六腑以通為補”之說法。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云:“五臟者,皆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人以胃氣為根本,脾胃之氣,是后天氣血生化之源。再好的補藥,也要經(jīng)過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夠輸布全身,發(fā)揮其療效。
你看很多老壽星,他們都淡泊名利、粗茶淡飯,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都屬于“平和體質(zhì)”。
近年的中醫(yī)研究結(jié)果提示,中國人大約可分為十種體質(zhì),分別為陽虛體質(zhì)、陰虛體質(zhì)、氣虛體質(zhì)、血虛體質(zhì)、痰濕體質(zhì)、濕熱體質(zhì)、血淤體質(zhì)、特稟體質(zhì)、氣郁體質(zhì)、平和體質(zhì)。
除了平和體質(zhì),其他9種均屬于“偏頗”體質(zhì)。
“不做虧心事,不怕‘病’敲門”。少一點算計,睡眠更踏實。擁有這樣心態(tài)人多半屬于平和體質(zhì)?!胺鹪陟`山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說的就是這種人。
什么叫“平和體質(zhì)”?“平和體質(zhì)”就是健康人的體質(zhì)。其特點可以表述為:體形勻稱,膚色潤澤,身材不胖不瘦,嗅覺靈敏,味覺正常,睡眠安穩(wěn),唇色紅潤,目光有神,性情平和,身體無不適,社會關(guān)系良好,脈和有神。
什么叫“氣虛體質(zhì)”?判斷是否氣虛,一個最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看其體態(tài)。氣虛體質(zhì)的人都偏胖,但胖而不實,肌膚很松軟,就是常說的“虛胖”。中醫(yī)學(xué)對這樣的體質(zhì)有一個專有名詞——“尊榮人”,即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人。就是朋友圈那些一天到晚炫吃、然后高喊減肥的人。
這種氣虛體質(zhì),有人叫楊玉環(huán)體質(zhì),我覺得不妥,唐代以胖為美,楊玉環(huán)胖一點可以理解的嘛。我給它取個名字,叫賈母體質(zhì)。
賈母和劉姥姥,年紀(jì)差不多,但賈母顯然胖了很多,有錢人嘛,毛病多。劉姥姥,莊稼人,腿腳好得很,啥毛病也沒有。
賈母平時身體不錯,“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食”,壽至83歲,也算是高壽了。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鳳姐帶著大觀園里的太太小姐讓劉姥姥扮小丑,目的就是哄賈母高興。賈母一時忘形,一天逛了大半個園子,結(jié)果呢,這個“尊榮人”因為“勞乏”、“吹風(fēng)”,病了。得的啥病呢?“不好過”病。有錢人毛病就是多,有點不舒服,窮人睡一覺沒事了。有錢人不一樣,非要看醫(yī)生,不是感冒,又無法描述癥狀,無非是累著了,醫(yī)生切脈之后,只好另起個名字,就叫“不好過”吧。
王太醫(yī)切了賈母兩只手的脈后說:“太夫人并無別癥,偶感一點風(fēng)涼,究竟不用吃藥,不過略清淡些,暖著一點兒,就好了。如今寫個方子在這里,若老人家愛吃便按方煎一劑吃,若懶待吃,也就罷了。”
果然,賈母“溫存了一日,又吃了一劑藥疏散一疏散,至晚也就好了”。
賈敬死,賈母自然傷心,在賈敬喪禮上哭,然后就感冒了,“果然年邁的人禁不住風(fēng)霜傷感,至夜間便覺頭悶?zāi)克幔侨曋亍?,而且還發(fā)燒了。
請了醫(yī)生來診脈下藥,“至三更天,些須發(fā)了點汗,脈靜身涼”、“又過了數(shù)日,乃賈敬送殯之期,賈母猶未大愈”。
賈母是“尊榮人”,就是說,干不了體力活、粗活、重活。在空調(diào)房里喝喝茶、打打麻將、聊聊家常,這才是“尊榮人”的生活。
“尊榮人”嘛,不干體力活,自然也沒有力氣,氣虛。氣虛體質(zhì)的人,家庭條件優(yōu)越,嬌貴,不耐寒熱,怕冷又怕熱。一熱就容易出汗,一降溫就怕冷怕風(fēng),所以很嬌貴。在富貴人家生活沒問題,在窮人家受不了。
氣虛體質(zhì)的人,耐性差,容易疲乏。說話的時候聲音較低,不喜歡高談闊論。一變天,就特別容易患感冒及內(nèi)臟下垂等病,如胃下垂、腎下垂等,舌質(zhì)偏淡,脈象偏細(xì)軟。因為有點怕風(fēng),所以,中醫(yī)上有個經(jīng)典方“玉屏風(fēng)散”(黃芪、防風(fēng)、白術(shù)三味藥),就是針對這類人的。也可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芍藥、生姜、大棗五味藥),來改善氣虛體質(zhì),預(yù)防氣虛感冒。
現(xiàn)在,陽虛體質(zhì)的人大有人在。你看看我們周圍,太多人整天做一些傷陽的事。吹空調(diào)啦、喝冰鎮(zhèn)飲料啦、吃冰激凌啦、熬夜啦、久坐看手機啦等等?!秱摗返谝环焦鹬?,就是針對這些人的。桂枝湯,共有五味藥: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姜,桂枝這個君藥就是補陽、升陽的熱藥。當(dāng)然,各人體質(zhì)不同,根據(jù)辨證施治的原則,除了桂枝湯,桂枝加芍藥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小建中湯、當(dāng)歸四逆湯、溫經(jīng)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八味地黃丸等等,都有用的機會。
《傷寒論》中說:“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而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桂枝加芍藥湯(生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棗),也就是小建中湯去飴糖,治療胃痙攣的疼痛及虛性潰瘍、消化性潰瘍,效果不錯。方中白芍必須用生白芍,用炒白芍無效。
陽虛體質(zhì)有什么特點呢?陽虛體質(zhì)表現(xiàn)出的癥狀多為:腰酸、肩背部不適、咽部總上火、容易腹瀉、大便不成形、性欲低下,易痛經(jīng),月經(jīng)周期延長、體型偏瘦弱、易出汗、怕冷等等。比方說,弱不禁風(fēng)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陽虛體質(zhì)。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人手總是涼涼的,即使炎熱的夏天也是如此;有的人手心總是很熱,即使是數(shù)九寒冬也不例外。
這是怎么回事呢?手腳冰涼,說明這個人的陽氣虛衰,處于四肢末端的手腳得不到陽氣的溫煦,我稱之為“金匱腎氣丸”癥,就是說,這個人該吃金匱腎氣丸了,該補腎溫陽了。當(dāng)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說,這種人只是手腳發(fā)涼,但身體的軀干部分是不怕冷的,這種人的陽氣并不虛衰,只是氣血運行不暢、陽氣淤滯,也就是血液循環(huán)不好,不能到達處于四肢末端的手腳。
有的人口腔潰瘍反復(fù)發(fā)作,有的人面部總長痤瘡,老百姓說,這是上火了。對嗎?也對,但這個火是假火,不是真火。中醫(yī)理論稱之為“真寒假熱”。因為他的陽虛嘛,腎水中的那一陽,就不潛了,浮了上來。這種體質(zhì)的人一感冒就容易到少陰經(jīng)上,所以,我稱之為“麻黃附子細(xì)辛湯”體質(zhì)。
《紅樓夢》中的那個賈瑞是怎么死的?就是陽虛而死。
鳳姐長什么樣呢?“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賈瑞當(dāng)時20歲左右,懷春年紀(jì),心里有點想法,有性幻想不奇怪。但鳳姐是他嫂子,賈瑞再動手動腳,那就亂了無倫了。
鳳姐惡心,于是精心設(shè)計,“幾時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賈瑞第一次上當(dāng),在榮府的一個偏僻的弄堂里凍了一夜,“臘月天氣,夜又長,朔風(fēng)凜凜,侵肌裂骨,一夜幾乎不曾凍死”。回到家又被爺爺打了四十大板,還餓一頓,逼他讀書。 第二次上當(dāng),鳳姐派人潑了他一身屎尿,還逼他寫字據(jù),訛詐百兩銀子。賈瑞“自此滿心想鳳姐,只不敢往榮府去了”。
賈瑞病了。《紅樓夢》中說他起病的原因是“三五下里夾攻”:手淫、債務(wù)、“兩回凍惱奔波”、“工課又緊”等。表現(xiàn)出來的具體癥狀是:“心內(nèi)發(fā)膨脹,口中無滋味,腳下如綿,眼中似醋,黑夜作燒,白晝常倦,下溺連精,嗽痰帶血。諸如此癥,不上一年都添全了”。這些表現(xiàn),簡直比林黛玉還像肺結(jié)核。
那個時代,肺結(jié)核屬于絕癥。賈瑞雖“百般請醫(yī)療治,諸如肉桂、附子、鱉甲、麥冬、玉竹等藥,吃了有幾十斤下去,也不見個動靜”。
賈瑞的陽是虛了,不足了,但是,怎么溫補陽氣、滋陰生津、潤肺清虛火,也沒有用。吃了有幾十斤藥,胃氣已經(jīng)不足了,然后那個醫(yī)生啊,就開始回陽救逆,用什么呢?就用“獨參湯”??上?,賈瑞家買不起人參。然后,賈瑞已經(jīng)開始“滿口亂說胡話,驚怖異常。偏偏這個時候,那和尚又給他什么風(fēng)月寶鑒,看得他把最后的陽氣都給幻想對象鳳姐了,“底下已遺了一灘精”,“精盡而亡”。
氣郁體質(zhì)的人,一般有點抑郁。郁郁寡歡、情緒不穩(wěn)、性格內(nèi)向、交際障礙的人,容易出現(xiàn)抑郁傾向。中醫(yī)上叫肝氣不舒暢也就是肝氣郁結(jié),要用逍遙散疏肝理氣,平疏肝平氣郁。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云:“百病生于氣也”。意思是說,人身上的各種痛,原因都出在氣上。氣是什么?就是西方人說的能量。氣與血相輔相成,氣滯則血瘀?!巴▌t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說如果氣血暢通就不會疼痛,出現(xiàn)了疼痛癥狀那就說明氣血不通啦。疼痛,包括脹痛、刺痛、酸痛、竄痛、冷痛、灼熱痛等多種,所有這些疼痛都是因為氣血不通?!安煌ā笔翘弁吹母驹?。言外之意,治療脹痛、刺痛、酸痛、竄痛、冷痛、灼熱痛等,基本原則就是疏通經(jīng)絡(luò),使氣血運行通暢。
只有經(jīng)絡(luò)氣血通暢了,氣血所流經(jīng)的五臟六腑才能受到濡養(yǎng),臟腑功能才能正常發(fā)揮,從而抵御外邪,達到陰陽平衡,身體健康。
黛玉就屬于氣郁體質(zhì),換句話說,她的氣血不通暢了?!都t樓夢》第八十三回中,王太醫(yī)給黛玉看診:“王太醫(yī)吃了茶,因提筆先寫道:六脈弦遲,素由積郁。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guān)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凝而為痰,血隨氣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養(yǎng)心脾。雖有補劑,未可驟施。姑擬黑逍遙以開其先,復(fù)用歸肺固金以繼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又將七味藥與引子寫了”。
氣郁體質(zhì)的人,體型一般偏瘦,神情抑郁多愁善感,愛著急、煩躁、不安。氣郁體質(zhì)的人,睡眠一般不好,容易失眠,失眠又反過來加重抑郁。
氣郁體質(zhì)的人,一般女性多于男性。這類女性常常會有脅肋部或乳房脹痛。更年期婦女則容易患上更年期綜合征,感覺焦慮、焦躁、悲傷、盜汗、潮熱等。
需要說明的是,感覺焦慮和焦慮癥是兩碼事,感覺焦慮一般人都有點,但焦慮癥就是一種病了。具體表現(xiàn)特征是超級敏感,容易出神,愛胡思亂想而且沒有邊際,想的全是沒有結(jié)果的事,或者說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但她總認(rèn)為自己想的都有道理,都是對的。她自己也不想這樣啊,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焦慮癥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怕死,不能接受自己,更不能接受死亡這個必然規(guī)律。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就是典型的氣郁體質(zhì)。宋代大詞人李清照,也屬于典型的氣郁體質(zhì)?!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詞中的郁郁寡歡,就是一種愁苦的氣郁。
江蘇省名中醫(yī)、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基礎(chǔ)醫(yī)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黃煌曾經(jīng)講到一個例子,說有一個中學(xué)老師,他上課一定要用麥克風(fēng),一個小小的教室他都講不動,不知吃了多少補中益氣湯都沒有效果。我按他兩脅下是硬的,而且還有脹痛,另外他還有嚴(yán)重的便秘,這顯然不是氣虛的表現(xiàn),而是氣郁。我就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吃了以后很快不用麥克風(fēng)了,胸悶沒有了,神氣也清爽了。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個方是健腦方、調(diào)神方。人身不外乎有“精、氣、神”,如果“神”亂掉,就會出現(xiàn)腦部問題,用這個方劑能夠健腦調(diào)神。
淤血體質(zhì)的人,比方說梁山上的黑旋風(fēng)李逵、三國里的張飛,都屬于淤血體質(zhì)。淤血體質(zhì)的人特點是:體格壯實,膚色偏暗,呈醬色或豬肝色;皮膚上多見靜脈曲張,下肢皮膚干燥,有的呈魚鱗樣;腹部肌肉偏緊張,舌質(zhì)偏暗;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失眠頭痛,脾氣比較急容易情緒激動等。像遷延不愈的肝病患者,往往面色晦暗。
血瘀體質(zhì)的人多見于疾病久治不愈、反復(fù)發(fā)作者,容易出現(xiàn)血瘀,看上去膚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黯黑、舌質(zhì)青紫者。
淤血體質(zhì)的人,容易得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失眠、焦慮等。也有的人,淤血體質(zhì)不太典型,如體態(tài)瘦弱、情緒低落的長期失眠者,多因淤血所致。
“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子和擅長治療淤血癥,他的方法是刺絡(luò)放血。
用中藥治療淤血,最常用的是大黃,所以,淤血體質(zhì)的人也稱為“大黃體質(zhì)”。也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情況,用桃紅四物湯活血,或者用血府逐淤湯、大柴胡湯、大黃附子湯,加上水蛭粉、山楂、三七、桃仁、杏仁、當(dāng)歸等活血。
桂枝茯苓丸乃活血化瘀第一方,效果比丹參好多了。江蘇省名中醫(yī)、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基礎(chǔ)醫(yī)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黃煌在《我臨床最常用的16首經(jīng)方》(見《名師經(jīng)方講錄》,主編 李賽美)中說:桂枝茯苓丸絕不僅僅是下死胎的作用,它也可以治療瘀血證。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子宮內(nèi)膜增生,月經(jīng)來了20天還是不走,子宮內(nèi)膜增厚到2cm,西醫(yī)就說刮宮解決嘛!有人刮了這次,下次又增厚了,還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我經(jīng)常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黃。
張仲景治療瘀血證有一個經(jīng)典組合:大黃、桂枝、桃仁。這三味藥下瘀血效果最好,桃核承氣湯就有這個組合。
男性也能用,男性雖沒有子宮,但是有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啊、肥大啊,就用桂枝茯苓丸治。也可以加大黃,小便不暢通的話,還要加牛膝。小便不暢通、點滴不爽加牛膝效果很好。皮膚科能不能用桂枝茯苓丸?一樣可以。我剛才已經(jīng)提到了,現(xiàn)在大學(xué)生的痤瘡很多種,有的臉像黃瓜帶點刺的,有的臉像菠蘿,還有臉上長著剌痘一樣的東西,瘡頭發(fā)紫,瘡體比較飽滿,那是因為有囊泡、結(jié)節(jié)、疤痕、粉刺,粉頭里面又有膿包。
這種用桂枝茯苓丸最有效,我用了以后,確實很多就消掉了。女孩子吃了以后月經(jīng)暢通,痛經(jīng)沒了,皮膚變滋潤了,臉上痘痘也消了。
對于一些壯實的男人,還要和葛根湯同用,就像《水滸傳》里魯智深那樣,熊腰虎背,能喝酒能吃肉的,臉上又有痘痘,就可以兩者合用,很有效。皮膚科也可以用來治療銀屑病。
因為桂枝茯苓丸可以治療“肌膚甲錯”?!凹∧w甲錯”是說皮膚像魚鱗樣,尤其到了冬天就變得粗糙、干燥、脫屑。用了桂枝茯苓丸雖然有效,卻不容易除根。內(nèi)科病可不可以用?當(dāng)然可以。
桂枝茯苓丸還能治療外科的病癥。下肢深靜脈的血栓很令患者頭疼,腿腫,不能走路,有些人又不想手術(shù),常服桂枝茯苓丸就有效。我治療過幾例,最后患者的血栓可以消除,當(dāng)然不可能消到干干凈凈,做B超發(fā)現(xiàn)只剩下一個囊殼了。
桂枝茯苓丸還能用來治療糖尿病腎病。經(jīng)常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用,同時還要加上幾味藥,首烏、牛膝、石斛。首烏滋補腎精,牛膝能夠引血下行,行下焦瘀血,腰痛、腿痛、癃閉,古人都是用牛膝來治療的。
唐代的方子里面很多都用到石斛,用來治療下肢痿軟,不能走路。而且跟牛膝、桂枝合用的比較多。治糖尿病腎病我還常用到四味藥,石斛、牛膝、赤芍、丹參,各30g。我稱之為“四味健步湯”,就是讓他健步如飛的意思。桂枝茯苓丸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石斛、牛膝、丹參,是個好方子。
但是用桂枝茯苓丸要分清體質(zhì),因為它治療的不是一個局部的癥狀,更不是一個單純的疾病,所以我們說是一種體質(zhì),叫桂枝茯苓丸體質(zhì),概括一下主要有三大指征:第一個是面癥,要看他的臉是不是桂枝茯苓丸的臉,臉的特點是紫紅,還有紫紅色的痘痘或者是紫紅色的鼻子,嘴唇紫紅,舌頭暗紅,有的還脫發(fā),這都是由于瘀血引起的;第二個是腹脹,我們一定要摸肚子的,桂枝茯苓丸證的部位不是在心下,而是在少腹,在臍周圍兩少腹部按壓,往往有壓痛,醫(yī)生指間有抵抗感,充實感,甚至有的可以摸到一種條索狀的東西,張仲景提到過少腹急結(jié),這是瘀血表現(xiàn)的一大特點,這些都可以通過腹診認(rèn)清楚;第三個是腿癥,腿是一個發(fā)現(xiàn)疾病、治療疾病的重要場所,因為很多濕氣瘀血都聚集在下面,桂枝茯苓丸證的腿皮粗糙,脫屑,像魚鱗一樣,毛孔粗,皮膚顏色發(fā)暗,腿毛多,有的還會出現(xiàn)潰瘍,下肢靜脈曲張,腳上有很多雞眼,腳底皮膚干糙開裂,再問這個患者有什么感覺?腿痛抽筋,腿發(fā)軟,間歇性跛行,再按一按腿,浮腫,這就是桂枝茯苓丸的臉、腹、腿,這三大指征也不是都出現(xiàn)的,有的偏于臉,有的偏于腿。
這些對于正確使用桂枝茯苓丸很有幫助,因為桂枝茯苓丸的服用不是三天五天,有的藥服用三、五個月,所以體質(zhì)的判斷非常重要,這涉及一個安全用藥的問題,現(xiàn)在桂枝茯苓丸的體質(zhì)越來越多,這與我們的飲食結(jié)構(gòu)、缺少運動是有關(guān)的。
陰虛體質(zhì)的典型表現(xiàn)是偏瘦、易上火、焦慮、五心煩熱、心情跌宕、睡眠差、脾氣差、多夢、易盜汗、??诳?、膚色偏紅偏暗等。
老中醫(yī)常說:“人過四十,陰氣自半”。女性到了四十歲以后,內(nèi)分泌沒有之前那么旺盛了,陰虛體質(zhì)的人多了起來。應(yīng)該用麥冬、天冬、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玄參等滋陰了?;蛘?,用石斛夜光丸來養(yǎng)肺胃之陰。
陰虛,不能制火,所以上火多為假火,身體出現(xiàn)熱象,我稱之為“六味地黃丸癥”,應(yīng)該滋補腎陰。
《紅樓夢》里的王熙鳳(鳳姐)就屬于陰虛體質(zhì)的典型代表。
《紅樓夢》里這樣描寫鳳姐:“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鳳姐第一次生病在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紅樓夢通靈遇雙真》,起因是被馬道婆魔法詛咒。小說中寫:“只見鳳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鋼刀砍進園來,見雞殺雞,見狗殺狗,見人就要殺人”?!爸行啊绷?,有點像精神病。后來,鳳姐回憶“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些鬼怪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有什么,拿什么,見什么,殺什么。自己原覺很乏,只是不能住手……好的時候好象空中有人說了幾句話似的,卻不記得說什么來著”。
這病不是醫(yī)生治好的,而是癩頭和尚說了幾句“瘋話”治愈的。
在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閑氣,欺幼主刁奴蓄險心》,“剛將年事忙過,鳳姐兒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兩三個太醫(yī)用藥。鳳姐兒自恃強壯,雖不出門,然籌劃計算,想起什么事來,便命平兒去回王夫人,任人諫勸,他只不聽。”
這是流產(chǎn)了。在第六十一回,平兒這樣說:“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p>
流產(chǎn)之后,持久“下紅”:“誰知鳳姐稟賦氣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養(yǎng),平生爭強斗智,心力更虧,故雖系小月,竟著實虧虛下來,一月之后,復(fù)添了下紅之癥。他雖不肯說出來,眾人看他面目黃瘦,便知失于調(diào)養(yǎng)”?!八约阂才鲁闪舜蟀Y,遺笑于人,便想偷空調(diào)養(yǎng),恨不得一時復(fù)舊如常。誰知一直服藥調(diào)養(yǎng)到八九月間,才漸漸的起復(fù)過來,下紅也漸漸止了”。持久“下紅”,必導(dǎo)致重度的缺鐵性貧血。
后來出現(xiàn)“血山崩”,“一個月竟瀝瀝淅淅的沒有止住”。這個時候,可以考慮用芎歸膠艾湯合四君子湯治胎漏重證。胡希恕說:“這個芎歸膠艾湯是個止血藥,可是方中凈是些強壯性的祛瘀藥,它不用桃仁、牡丹皮,說明它治療虛證,就是這個下血證有虛脫的傾向,所以得趕緊止血,用強壯性的祛瘀止血的法子。這個藥應(yīng)用的機會也相當(dāng)多,一般的吐衄下血都可以用,但不是虛衰性的證不行,真正的虛證,需要用一種強壯祛瘀的法子,這個方子最好使不過了,也是常用的方子。對于婦人,在妊娠階段常有下血、腹中痛。一般就是由于她們自己不謹(jǐn)慎,導(dǎo)致下血、腹痛,如果要流產(chǎn),這個方子也很好使。這個方子常常配合人參、茯苓、白術(shù),就是把四君子湯合用在這里面,治先兆流產(chǎn)的下血,起止血安胎作用,這個藥經(jīng)常用,也挺好使,這個藥我也用過,不然我不會這么說啊。咱們醫(yī)院的老范,他的第二個女兒范文艷就是患這個病,哎呀,她那個血出得很厲害,我就用芎歸膠艾湯合四君子湯,她吃完就好了,后來她生了個小孩叫小陽子。一般的失血證,要是有虛脫的情形,就是脫血的情形,即出血相當(dāng)厲害,這個方子就可以用?!?/p>
《經(jīng)方傳真:胡希恕經(jīng)方理論與實踐》中說:“下血不止者,大體不離芎歸膠艾湯(止血)合四君子湯,一般先兆流產(chǎn)的腹痛下血頗好用,不是偏虛亦可不合四君子湯。以腹痛為主的,以芎歸膠艾湯合當(dāng)歸芍藥散亦佳?!?/p>
可是,當(dāng)時的醫(yī)生沒有用芎歸膠艾湯合四君子湯。于是,到了第七十四回,王熙鳳奉王夫人之命抄檢大觀園,“誰知到夜里又連起來幾次,下面淋血不止。至次日,便覺身體十分軟弱,起來發(fā)暈,遂撐不住”。
第七十七回,“中秋已過,鳳姐的病已比先減了,雖未大愈,然亦可出入行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診脈服藥,又開了丸藥方子來配調(diào)經(jīng)養(yǎng)榮丸”。
第九十三回,水月庵丑事被揭露后,王熙鳳“聽見饅頭庵的事情,這一唬直唬怔了,一句話沒說出來,急火上攻,眼前發(fā)暈,咳嗽了一陣,哇的一聲,吐出一口血來”。
第一百零一回,“鳳姐勉強扎掙著,到了初一清早,令人預(yù)備了車馬,帶著平兒并許多奴仆來至散花寺”。
第一百零六回,“賈璉走到旁邊,見鳳姐奄奄一息,就有多少怨言,一時也說不出來”。
第一百一十回,鳳姐操辦賈母喪事,被邢夫人背后說,“鳳姐聽了這話,一口氣撞上來,往下一咽,眼淚直流,只覺得眼前一黑,嗓子里一甜,便噴出鮮紅的血來,身子站不住,就蹲倒在地。幸虧平兒急忙過來扶住。只見鳳姐的血吐個不住”。
第一百一十一回,“鳳姐聽了小丫頭的話,又氣又急又傷心,不覺吐了一口血,便昏暈過去,坐在地下”。
第一百一十四回,開始“沒有住嘴說些胡話”、“哭哭喊喊”、“喘著氣”,不久就“咽了氣了”。
從流產(chǎn)到陰道出血,再到呼吸道出血,持續(xù)的失血,鳳姐累積成重度的貧血。
痰濕體質(zhì)的特點是大腹便便;面色淡黃而暗,沒光澤;容易困倦,不愛運動,手足易涼,胸悶、痰多;腸胃不適,喝點酒或吃了油膩的東西后易腹瀉,大便不成形。痰濕體質(zhì)一般舌體胖大,舌邊常有齒印,舌苔厚膩。
痰濕體質(zhì)的人多是胖子,平時過食肥甘厚味、飲酒無度,往往感覺胃脘脹滿、口甜黏、身重如裹。
所謂“痰濕”,是由于人體津液的異常積留,表現(xiàn)出類似自然界中潮濕黏滯的征象;多數(shù)是由于環(huán)境潮濕或飲食不節(jié)制所致,如淋雨、居住濕地、過量飲酒及生冷飲料等;主要原因是脾運化不利,應(yīng)該多吃點薏仁、扁豆、紅小豆、荷葉、山藥、薏仁、紅小豆、扁豆等健脾利濕。
痰濕體質(zhì)的人容易得“梅核氣”,就是感覺喉嚨里有一塊東西,吐不出來,咽不下去,很難受。半夏厚樸湯治療“梅核氣”效果明顯,該藥的組成主要是茯苓、半夏、蘇葉、生姜,加上厚樸等。
濕熱體質(zhì),就是體內(nèi)濕盛熱盛。這類體質(zhì)往往體態(tài)偏瘦,容易“有火”,比如皮膚容易長痤瘡(痘痘),一般不易過敏,容易患口腔潰瘍,常覺得口鼻發(fā)熱,脾氣一般比較急,耐性差。
濕熱體質(zhì)的人,我稱之為“葛根芩連湯癥”,用來治療灼熱、泄瀉。一說清熱燥濕,首先想到黃連,故用黃連解毒湯治療熱毒上攻導(dǎo)致的口舌生瘡,用黃連溫膽湯治療痰濕夾熱導(dǎo)致的失眠,效果都不錯。
愛過敏人的體質(zhì),中醫(yī)上叫“特稟體質(zhì)”。
中藥有兩個方,可以作為這種體質(zhì)調(diào)理的常用方,一是玉屏風(fēng)散,二是過敏煎。玉屏風(fēng)散有三味藥:黃芪、防風(fēng)、白術(shù)。過敏煎是當(dāng)代名醫(yī)祝諶予先生創(chuàng)制的,由防風(fēng)、銀柴胡、烏梅、五味子組成,也有很好的抗過敏作用。
7.“人比黃花瘦”,脾胃受寒了。中醫(yī)上這叫“小建中湯癥”或者“理中湯癥”,李清照需要建中、理中了。
李清照是個才女,婉約派的代表詞人,說她是宋朝第一女詞人大約沒有人反對。宋代大理學(xué)家朱熹曾說:“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易安與魏夫人”。易安就是李清照,魏夫人是宋徽宗時代宰相曾布的妻子,魏夫人在詞方面遠不如李清照。李清照的詞有太多讀者了,太廣為人知了。
我們來看一首李清照的《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這首《醉花陰》,我用今天的語言“翻譯”一下:滿天的薄霧和濃云,看不到陽光,這樣陰沉的天氣就像我的心情一樣,一天到晚愁緒相伴。龍腦香在金色的獸形香爐里寂寞地燃燒著。又是佳節(jié)又逢重陽,人家都是夫妻二人登高,我卻一個人在家里相思。一個人枕著冰冷的玉枕、在紗帳里睡覺,半夜時那股涼氣穿透我的身心。
我獨自到東籬下喝酒賞菊解愁,一直喝到日暮黃昏后,聞聞身上,衣袖里充滿了菊花的香氣。別說這憂愁和思念不銷魂,當(dāng)秋日的西風(fēng)乍起、吹動簾幕時,想你的人兒可是比那黃色的菊花還要憔悴。
李清照的詞里面喜歡用“東籬”,來自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思是她很羨慕陶淵明,很想像陶淵明那樣“采菊東籬下”,所以她給自己取名叫易安居士。
“人比黃花瘦”,脾胃受寒了,中醫(yī)上這叫“小建中湯癥”或者“理中湯癥”,她需要建中、理中了。
小建中湯,是通過溫補的方法治療因脾胃虛寒,陽氣不能布敷所致的虛勞腹痛、四肢酸疼諸證的方劑。脾陽虛損而不得伸,投用小建中湯,諸癥如春水沃雪,冰釋而消。
一個人,一進門,你抬頭看他,沒精神,臉上無華,倦怠乏力,不用把脈看舌苔,就知一派寒象。這類人多半脾陽虛弱、脾不統(tǒng)血。《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長期吃水果,吹空調(diào),喝冷飲,熬夜,導(dǎo)致失血耗氣、虛象畢露、有氣無力?!鹅`樞·終始》中說:“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尺寸也。如是者,則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不可飲以至劑”。這類人,就屬于小建中湯體質(zhì)。這種脾胃陽虛之象,以小建中湯溫中散寒、健脾止痛,加炒白術(shù)健脾,加川椒溫中散寒,加砂仁、九香蟲理氣止痛。如果是女人,經(jīng)水少,遇到這種小建中湯體質(zhì),可考慮用小建中湯合柏葉湯加阿膠、仙鶴草、黨參。
黃芪建中湯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chǔ)上加黃芪一味而成,因而補氣之力尤勝一籌。
成無已說:“脾者土也,應(yīng)中央,處四藏之中,為中州,治中焦,生育營衛(wèi),通行津液;一有不調(diào),則營衛(wèi)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湯溫建中藏,是以建中名焉。”可見建中者即補脾胃之氣。程云來曰:“建中者必以甘,甘草、大棗、膠飴之甘所以建中而緩急;通行衛(wèi)氣者必以辛,姜桂之辛用以走表而通衛(wèi);收斂榮血者必以酸,芍藥之酸走里而收榮。榮衛(wèi)流行,則五藏不失權(quán)衡,而中氣斯建矣”。
理中湯,又名理中丸、人參湯?!秱摗罚ǖ?86條)中說:“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傷寒論》(第396條)中說:“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dāng)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中說:“胸痹,心中痞氣,氣結(jié)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理中湯的組成與用法如下:人參、干姜、炙甘草、白術(shù)各三兩。
以四物依兩數(shù)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shù)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shù)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shù)。悸者,加茯苓二兩??视盟?,加術(shù)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兩半。腹?jié)M者,去術(shù)加附子一枚。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
其功效為:溫中健脾。
理中湯在《金匱要略》中又名人參湯,故《傷寒論》中的桂枝人參湯顧名思義即是理中湯加桂枝一味。理中湯與桂枝人參湯相比,兩方都有溫中健脾的作用,但后者多了桂枝一味,以適用于“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前方治里,后方表里同治,這是原文兩方的區(qū)別。如果將桂枝作為溫里藥物使用,則桂枝人參湯的溫里作用較理中湯又更勝一籌了。
宋朝文人喝酒很正常,別說男人喝酒不算什么,縱然是女人喝酒也不奇怪。李清照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酒鬼,她的酒量比一般男人都大。而且,李清照是對酒上癮,白天喝,晚上還喝,別人剛起來是吃油條豆?jié){,她要來兩杯酒。喝就喝吧,可她還經(jīng)常喝醉。從少女一直到老死,她都是這習(xí)慣,嗜酒成癮,有點類似酗酒了吧。動不動就是“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之類。真是難以想象,一個婉約詞的一代宗師,居然喝起酒來如此豪爽。我一直懷疑,她和丈夫趙明誠感情那么好,又在一起生活那么多年,直到丈夫病逝,他們一直都沒有要孩子,這在那個時代是無法想象的。我懷疑——只是懷疑,這大約和李清照酗酒有關(guān),長期酗酒,不能生育,這個猜測應(yīng)該合乎邏輯吧。
看過一些記載,說李清照有時咽痛,這大約和嗜酒成癮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咽中痛,在中醫(yī)上可以考慮用“半夏散及湯”、“黃連湯”、“桔梗湯”或者“甘草湯”。
什么是“半夏散及湯”?《傷寒論》云:“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半夏散及湯組成為:半夏12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這個半夏散及湯是個熱藥,半夏偏燥吧,桂枝是熱的吧,炙甘草也是熱的,如果患者脈洪大,說明本身就有熱象,那就不能用半夏散及湯了,用了就是火上加油,應(yīng)該用一些生地、麥冬等清涼滋潤的藥。
患者咽中痛,突然說不出話、不能發(fā)音,如果病在少陰,就可以用半夏散及湯。
什么是“黃連湯”?《傷寒論》(第173條)中說:“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清代經(jīng)方大家莫枚士先生在《經(jīng)方例釋》黃連湯條下云:“此風(fēng)寒在半表里間,而將又下陷者,以在半表里,故不分風(fēng)寒,而混稱邪氣,古人稱謂之。例如此胸中熱半表也,腹中痛是邪氣下陷,欲嘔吐是胃尚能拒邪,故既以桂枝治表,連、干和胃,而復(fù)以參、甘填中,以助其拒而不使陷,方義之精如此。而連、半合用,合小陷胸法,又藉以蕩滌胸胃;參、姜并用,合大半夏及半夏人參湯法,往復(fù)循環(huán),妙難言盡”。
什么是“桔梗湯”?《傷寒論》(第311條)中說:“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中說:“咳而胸滿,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的組成與用法為: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
其功效為:祛痰排膿、清熱解毒。
不少人現(xiàn)在一患外感就咽痛咳嗽。這個時候,應(yīng)該宣肺解表、清熱利咽。桔梗湯合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加味(桔梗15克,麻黃5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甘草6克,牛蒡子12克,薄荷5克),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桔梗湯很常用,尤其是對那些經(jīng)常講課的老師,他們經(jīng)常性的咽痛、咳痰,可以用桔梗湯。桔??嘈?,能夠開肺竅,通氣宣泄,肺熱自然透達。這對于那些外感風(fēng)熱壅結(jié)的咽痛,桔梗湯配伍清熱解表類藥物,療效相當(dāng)好。風(fēng)熱者可以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牛蒡子、薄荷相伍?!督饏T要略》稱,用桔梗湯治療肺癰時會“吐膿血”,故《日華子》譽其有“養(yǎng)血排膿”之效?!督饏T要略》中的排膿散和排膿湯就以桔梗為主藥配制而成。
什么是“甘草湯”?《傷寒論》(第311條)中說:“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甘草湯的組成與用法為: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其功效為:清熱解毒,利咽止痛。
甘草湯一味成方,治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比方說,咽痛、惡寒,初染的時候,咽喉不舒服,疼痛但沒有紅腫,這就屬于《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講的“嗌腫喉痹”。這個時候,你如果用桔梗、蚤休,雖然咽痛也能好,但其他方面癥狀又來了。輕病而用重藥,必生變故。我們也不用開太復(fù)雜的藥,就用這個簡單的經(jīng)方,甘草湯,就一味藥,生甘草6克,3劑,吃了感覺就好多了??马嵅f的好:“咽痛而無下利、胸滿、心煩等證,甘以緩之足矣?!錈嵛?,故用此輕劑”。《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了一個治療原則問題:“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無論什么樣的治療方法,輕也好重也好,只要能夠“恰到病所”就是好藥。
我們再來看李清照晚年寫的一首詠梅詞: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fēng)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詞前有幾句小序,是這樣寫的:“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她說,世人寫詠梅的詞太多了,但是寫的好的不多,大多一下筆便落俗套。我也試著填一首,才知道前面說的不是妄語。這是李清照的自謙之語。意思是說,我本來想另辟蹊徑,可寫出來也難免落俗套。
上面這首詞,我用現(xiàn)代的語言“翻譯”一下,大意是:藤制的躺椅,放在床上的梅花紙帳還在,我丈夫趙明誠人卻不見了。早上起床后,孤單的我說不盡的相思。沈香煙斷了,玉爐也冰冷,我思念的情懷就像水一樣,潺潺流過?!暗崖暼笔莻€典故。據(jù)《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有一天王徽之下船后在岸邊散步,聽說桓伊這個人善吹笛,就派人請桓伊吹一曲欣賞一下。桓伊早就聽說過王徽之的大名,是個名士,答應(yīng)了,下車為他吹上一曲,吹完什么話也不說,乘車而去。主客“不交一言”,盡管如此,王徽之卻再也忘不了桓伊,兩個人異常默契,惺惺相惜。李清照借用這個典故,暗指她和丈夫趙明誠之間也曾經(jīng)心靈相通,“不交一言”卻相知相愛??墒侨缃瘢w明誠死了,到另一個世界去了,天人永隔。所以,她說:“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泵返男摹绑@破”,突然破了,花落了,敗了,春天去了,有多少春情春意讓我回憶、傷感。
輕輕的風(fēng)吹在臉上,稀疏的小雨像梅花飄落一樣落下來,帶來一絲涼意,又催我流下多少傷心寂寞的眼淚?!按岛嵢巳ビ駱强铡币彩莻€典故?!读邢蓚鳌防镉涊d了簫史和弄玉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傳說秦穆公有個心愛的女兒,一次偶然在宮中聽到遠處山上傳來的吹簫聲,很是著迷,以至于一日聽不到就茶飯不思。秦穆公就命人把那個吹簫人叫來,一打聽,他叫簫史。秦穆公想留他在宮里,可是他喜歡隱居,不肯。只好答應(yīng)女兒弄玉跟他去學(xué)吹簫。兩個人日久生情,秦穆公只得答應(yīng)了女兒的要求,讓她嫁給了簫史。弄玉跟著簫史學(xué)吹簫,能夠?qū)ⅧP凰鳴叫的聲音學(xué)得惟妙惟肖,后來,他們二人的簫聲果然將真鳳凰引來了。簫史和弄玉就像電影《阿凡達》演的那樣,騎在鳳凰身上一起飛上天去了。弄玉在天上住的地方就叫“秦樓”,也叫“玉樓”。
這里,李清照用這個典故,意思是丈夫就像簫史,她則像弄玉公主,兩個人曾經(jīng)夫唱婦隨,現(xiàn)在呢,丈夫卻撇下她,到天上去了,剩下空空的玉樓?,F(xiàn)在縱然我把腸愁斷了,又能“與誰同倚”?和誰一起比翼雙飛呢?即使春天再來,梅花再開,我折下一枝梅花在手,又能寄給誰呢?我和他,已經(jīng)是兩個世界的人了,一個在人間,一個在天上。
在傳統(tǒng)文化里,折梅,這個詞暗含的就是思念遠方的親朋。這個典故最初出自一首詩。南朝陸凱曾經(jīng)折梅寄給遠方的好友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靖康二年(1127)正月,北方金國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在狼煙陣中馬蹄聲里,長達167年的北宋王朝壽終不正寢,徽宗的第九個兒子、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gòu)于同年5月,在應(yīng)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商丘登基做皇帝,茍延殘喘152年的南宋拉開序幕。趙構(gòu)也就是宋高宗。
這個時候金兵還在后面追,宋高宗就帶著大臣倉皇南渡與南奔。他被迫逃到船上,坐船逃到浙江溫州。金兵沒有再追,高宗就回到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李清照的家鄉(xiāng)早已被金兵占領(lǐng),他和丈夫只好南逃,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路上丈夫接到朝廷要重新起用為湖州知府的圣旨。兩個人不得不暫時分開。誰知道這次離別竟成了永恒,趙明誠出師未捷身先死,在去建康(今南京)報到的路上病死了??煲?0歲的李清照得知這一消息,痛不欲生。國難之后,又是夫亡,其情何堪?她寫下了“小風(fēng)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這樣詞句。
自從建炎三年(1129)八月,丈夫趙明誠去世之后,李清照就孤身一人流落江南,顛沛流離,身體越來越虛弱,各種各樣的病痛在折磨著她。公元1132年,她來到杭州,認(rèn)識了張汝州。張汝州花言巧語,經(jīng)常來關(guān)心無依無靠的李清照,對她百般示好。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50歲左右的李清照竟然犯了“晚節(jié)不保”的糊涂,相信了什么愛情,頂著世俗的壓力再嫁,嫁給了張汝州。結(jié)婚之后,才發(fā)現(xiàn),張汝州對她關(guān)心是假,貪圖她的錢財是真,以為李清照一定有很多古董、字畫。但是,張汝州失望了,李清照這個時候已經(jīng)一貧如洗。而李清照也終于看到他的真面目,“尋尋覓覓” 尋來個什么人呢!二人都覺得自己是個上當(dāng)者,兩個人從吵架到全武行,實在過不下去。
李清照想離婚,談何容易!在宋代,那年頭,男人可以休妻,女人哪能離婚???即使正當(dāng)理由,女人如果告丈夫,要求離婚,即使印證丈夫有罪,訴訟成功了,女人也得坐兩年牢。宋朝法律就是這么定的。
李清照以張汝州“妄增舉數(shù)”為由,告他欺君。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什么叫“妄增舉數(shù)”呢?宋朝有規(guī)定,舉子考到一定次數(shù),取得相應(yīng)的資格,就可以給你官做。但是,張汝州說了謊話,謊報了考試的次數(shù),“填表”弄虛作假。最終,張汝州被削去官職,流放外地。
李清照第二次嫁人,是一場錯誤,這場婚姻僅僅持續(xù)了100天。這場錯誤的婚姻讓她發(fā)狂。這個時候,也許她該服用“抵擋湯”來“抵擋”外界的邪氣。
什么情況下用抵擋湯呢?就是在蓄血重、少腹硬滿、其人發(fā)狂、小便自利,或周身發(fā)黃的情況下,用抵擋湯治療。證稍微輕一點的,比方說少腹急結(jié)呀,其人如狂呀,大便色黑呀,用桃核承氣湯。如果這個患者熱與血瘀都比較輕,只是少腹脹滿而不硬痛,也不見發(fā)狂,就用抵擋丸治療。抵擋丸即抵擋湯,抵擋丸不是蜜丸,而是水丸。藥量只有抵擋湯四分之一,然連渣吞服,其效力較湯為持久,故用于瘀血而病勢較緩者為宜。
抵擋湯的藥物組成為:水蛭(熬)、虻蟲(去足翅熬)各三十個,桃仁(去皮尖)二十個,大黃(酒洗)三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水蛭、虻蟲均為蟲類,善能破血逐瘀,消癥化積;益以大黃、桃仁,用以蕩滌血熱之結(jié)。
太陽之邪隨經(jīng)入腑,血熱互結(jié)于下,成“太陽病蓄血證”。治療“血熱互結(jié)于下”,有三個經(jīng)方,分別是桃核承氣湯、抵擋湯和抵擋丸。桃核承氣湯、抵擋湯、抵擋丸三方,皆屬于抵擋湯類。
在仲景方中桃核承氣湯、抵擋湯、抵擋丸、下瘀血湯、桂枝茯苓丸,皆主治少腹部瘀血證。但所主有其輕重緩急之不同,其中抵擋湯證最重。
《本經(jīng)》謂水蛭“治惡血、瘀血,破血瘕積聚”,虻蟲“逐瘀血、破血積、堅痞癥瘕”。二藥直入血分破其堅結(jié),更配泄熱逐瘀的大黃與潤利活血的桃仁,則攻逐之力更比桃仁承氣湯為峻猛。
尤在涇說:“抵擋湯中,水蛭、虻蟲食血去瘀之力倍于芒硝,而又無桂枝之甘辛、甘草之甘緩,視桃仁承氣湯為較峻矣。蓋血自下者,其血易動,故宜緩劑,以去未盡之邪;瘀熱在里者,其血難動,故須峻藥,以破固結(jié)之勢也?!?/p>
李清照雖然“成功”地離了婚,擺脫了張汝州,但是,根據(jù)當(dāng)時法律,她還得坐兩年牢。李清照入獄后,由于家人設(shè)法給獄卒行賄,李清照僅僅在監(jiān)獄住了九天,便被釋放。
帶著殘碎的心,背井離鄉(xiāng),貧困憂苦,晚年改嫁,名聲自然受影響。
飄泊,飄泊,飄泊,終于再也沒能回到故鄉(xiāng),寂寞地客死江南,帶著思念、屈辱和遺憾……
“小風(fēng)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從這首詞來看,李清照第二次嫁人,苦不堪言,肝氣郁結(jié),肝著病。中醫(yī)上叫“旋覆花湯癥”或者“旋覆代赭湯癥”。
《金匱要略·五臟風(fēng)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中說:“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中說:“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組成與用法為: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其功效為疏肝通絡(luò)、化瘀行氣。
關(guān)于旋覆代赭湯,《傷寒論》(第161條)中這樣說:“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組成與用法為: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一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甘草三兩。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其功效為:益氣和胃,降逆化痰。
方中旋覆花消痰理氣,軟堅散結(jié)。代赭石味苦、甘,性微寒,重鎮(zhèn)降逆,仲景于方中代赭石用量僅相當(dāng)于如今的3克。生姜、半夏和胃化飲,人參、甘草、大棗養(yǎng)脾和胃。
《別錄》稱代赭石主“產(chǎn)難,胞衣不出,墮胎”,故《本草蒙荃》稱“孕婦忌服”,以其重鎮(zhèn)有墮胎之虞。而歷代善用赭石者,張君錫純也。他遇頑癥,動輒數(shù)兩,或吞或煎,效果明顯。他治呂某惡阻案以三兩生代赭石煎湯,送服一兩代赭石細(xì)末而獲捷效。他說:“赭石質(zhì)重,其鎮(zhèn)墜之力原能下有形滯物,若胎至六七個月時,服之或有妨礙,至受妊之初,因惡阻而成結(jié)證,此時其胞室之中不過血液凝結(jié),赭石毫無破血之弊……”。
當(dāng)然,從詞中描寫來看,加上李清照當(dāng)時的處境,她很可能患上了“烏梅丸癥”。
烏梅丸是專門治療蛔厥的方劑?!秱摗罚ǖ?38條)中說:“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蛔厥也?;棕收撸淙水?dāng)吐蛔,今病者靜,而復(fù)時煩者,此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fù)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棕收?,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督饏T玉函要略輯義》中說:“此方主胃虛而寒熱錯雜以致蛔厥者,故藥亦用寒熱錯雜之品治之”。
烏梅丸組成與用法為:烏梅三百枚,細(xì)辛六兩,附子六兩,黃連十六兩,當(dāng)歸四兩,黃柏六兩,桂枝六兩,人參六兩,干姜十兩,川椒四兩。
上十味,右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nèi)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如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其功效為:溫臟清熱,安蛔。
其實,烏梅丸除了治療蛔厥之外,也可以用來治療痛經(jīng),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正是經(jīng)方的魅力。
烏梅味酸,性平,以酸收見長?!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胺蛭逦度胛?,各歸其所喜,故酸先入肝,……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有報道說,有醫(yī)生就用一味烏梅,制成烏梅濃浸膏,治療漏下,效果很好。
《本草拾遺》稱烏梅“止吐逆”?!冻R姴◎灧窖芯繀⒖假Y料》關(guān)于惡阻的治療中,就有兩則含有烏梅的方劑,一張含有烏梅、炒白芍,全方均由酸味藥物組成,另一張由烏梅、姜半夏、黃連、煨姜組成,由寒熱及酸辛苦合成,后方就是烏梅丸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草求原》中說,烏梅有“治溲血,下血,諸血證”?!秼D人良方》則以烏梅燒灰為末,以烏梅湯調(diào)下,治婦人血崩,以燒炭存性,增強其固澀之力。出血量多時,烏梅用量即加大。
血崩的婦女中,她們的辨證,既非熱又非寒,寒熱錯雜,烏梅丸可調(diào)理寒熱。選擇烏梅丸時,把走竄的細(xì)辛去掉,改溫中的干姜為溫澀的炮姜,揚其固澀之性。再加阿膠、荊芥炭止血。
或者,李清照也可能有了“吳茱萸湯(又名茱萸湯)癥”,也未可知。
《傷寒論》(第243條)中說:“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傷寒論》(第309條)中說:“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傷寒論》(第378條)中說:“干吐,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中說:“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干嘔,吐涎沫,頭痛者,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的組成與用法為: 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生姜六兩,大棗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其功效為: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吳茱萸湯又名“茱萸湯”,以吳茱萸溫中散寒,降逆下氣,生姜散寒止嘔,人參、大棗補虛和中。后人總結(jié)該方具有治療“陽明寒嘔、少陰利和厥陰頭痛”的功效。
去年2月份,我的中醫(yī)老師李一翔曾經(jīng)看了這么一個患者?;颊咝諈?,女,20歲?;颊咦栽V:頭痛伴月經(jīng)不調(diào)6年,最近推遲1到2個月,腹痛,量少,有血塊。有時伴發(fā)熱。曾服中藥數(shù)百劑,無效。
患者身體瘦,體重40公斤,食欲不振,怕冷。李醫(yī)生四診合參,結(jié)論是:脈沉細(xì),苔白薄,舌質(zhì)淡。過去曾經(jīng)多次用溫經(jīng)湯合四物湯,未痊愈。此乃厥陰證,吳茱萸湯主之。
疏方:吳茱萸100克,黨參150克,干姜塊100克,大棗100克,土炒白術(shù)100克,姜半夏100克。一劑。共研成細(xì)末,每日三次,每次3克。連服三個月。
8.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當(dāng)屬于中醫(yī)上的“八味腎氣丸癥”。
說起唐朝詩人,李白、杜甫沒有不知道的,他們合稱“李杜”。其實,在晚唐還有后起之秀,也稱“李杜”——李商隱、杜牧,為了給盛唐時期的前輩“李杜”區(qū)分開來,就把他們稱為“小李杜”。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著名詩人,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子,因此他的詩文集被稱為《樊南文集》或《玉谿生文集》,與晚唐另一個詩人、大詞人溫庭筠又合稱為“溫李”。
唐朝流行攀親,李商隱也不能免俗,李商隱也對人吹噓自己與當(dāng)今皇上同宗。想當(dāng)年,劉備不是也總是標(biāo)榜“備乃中山靖王之后”么?以此混了個“劉皇叔”的稱號;堂堂的大唐開國皇帝還自稱自己是老子的后人呢。
那么,李商隱究竟是不是李唐王朝宗室呢?李唐宗室并不認(rèn)這個賬,否則他也不會自幼家貧、一生都不得志了。如果用力往前推,縱然是,那也是八桿子打不著了。
充其量,李商隱只能算是個沒落的貴族之后,高祖李涉曾當(dāng)過美原縣令,曾祖父李叔恒曾當(dāng)過縣尉,祖父李俌曾當(dāng)過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當(dāng)過殿中侍御史,級別都不高。李商隱三歲那年,父親要到浙東觀察使門下當(dāng)幕僚,母親和他也隨父一同搬去了浙江。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客死浙江,剩下他與母親兩人,護送父親的棺木,回故鄉(xiāng)河南安葬。
幼年喪父。孤兒寡母生存都成了問題。沒有了父親的那份薪水,他和母親靠什么謀生呢?種地的收入滿足不了一家的開銷,李商隱只好去干些粗活來養(yǎng)家,他做過“傭書販舂”。“傭書”,就是替人家抄書?!柏滛睘楦辉H思音┟?,類似小長工吧。
這樣窮困的家庭,不讀書,不參加科舉,將與當(dāng)官絕緣,不當(dāng)官,將永無出頭之日。中國人,實際上沒有宗教信仰,如果說有,恐怕就是做官。出身書香門第的李商隱,從小就不忘刻苦讀書。
李商隱受家族的遺傳,從小就顯露了不凡的才學(xué)。十七歲那年,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軍令未聞斬馬謖,捷書惟是報孫歆”,不知怎么的,被太平軍節(jié)度使令狐楚看到了,連連叫好,還下帖聘請他當(dāng)幕僚。兩句詩竟然遇上一個大伯樂——令狐楚,交上了狗屎運,李商隱自然高興。
在令狐楚門下干得還算順心,工作稱心不說,他和恩師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還成了知心朋友。后來,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隱通過他的推薦,在二十五歲那年順利地考取了進士。李商隱的好運連連。只是,他還沒來得及好好孝敬恩師令狐楚,令狐楚就因病去世了。
就在李商隱不知投奔誰的時候,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看中了他,李商隱就到王茂元那里做了幕僚。王茂元不僅賞識他的才華,也欣賞他的人品,便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就這樣,王茂元成了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的女兒,即李商隱的新婚妻子王氏,聰慧美麗,為人賢淑,知書達理,并通詩文,又欣賞丈夫的才華,兩個人婚后的感情急劇升溫,感情甚篤,如膠似漆。
可惜,歲月既不靜,也不好。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當(dāng)時朝廷內(nèi)兩大官僚集團——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和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的爭斗日趨白熱化,這就是晚唐著名的朋黨之爭——“牛李黨爭”。據(jù)說,起因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在一次科考中,牛僧孺在策論試卷上罵了當(dāng)時的宰相李吉甫,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不爽,就與牛僧孺結(jié)怨了,形成了兩大陣營——擁護牛僧孺的牛黨和支持李德裕的李黨。
令狐楚屬于牛黨,李商隱是令狐楚一手提拔的,自己的進士也是令狐楚的兒子幫忙才及第的,自然應(yīng)當(dāng)屬于牛黨成員才對,可是,他偏偏娶了王茂元的女兒,而王茂元則屬于李黨那邊的人。李商隱做了李黨骨干王茂元的女婿,這在令狐绹等牛黨的人看來,是徹頭徹尾的背叛。令狐绹等牛黨成員很厭惡李商隱。李商隱此時的處境啊,既害怕,又煩躁。文人嘛,膽子一般情況下都比較小,所以,民間有“嚇破了膽”這個說法。李商隱估計出現(xiàn)了“溫膽湯癥”。
溫膽湯為中醫(yī)十大名方之一,在過去那屬于不傳之秘。
溫膽湯是壯膽第一方。三國時蜀漢名將姜維就用不著服用溫膽湯,因為他“膽如斗大”。據(jù)傳姜維被殺以后,魏將士對姜維想借鐘會之手殺他們的計策非常憤怒,姜維死后又剖開姜維的尸體,發(fā)現(xiàn)姜維的膽如斗大。《世說新語》是這樣寫的: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只要是病人由于過度驚嚇的,就有用溫膽湯的機會。所以,溫膽湯也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方,很多精神分裂癥的病機是痰迷心竅。
溫膽湯方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此溫膽湯。
“膽寒”,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心膽虛怯”。溫膽湯的病變機制為“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膽的作用是什么呢?李東桓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
溫膽湯由半夏、枳實、陳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藥組成,無非就是二陳湯加上枳實、竹茹。寥寥六味藥,卻能四兩撥千斤?!鞍俨〗杂商底魉睢保瑲鉁咨迪?。二陳湯為安胃祛痰之劑,竹茹清膈上之火,加枳殼以利膈上之氣??偳筇禋忭樌?,而膽自寧。
溫膽湯主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發(fā)病原因為:“膽寒故也”。羅謙甫曰:“膽為中正之官,清靜之府,喜寧謐惡煩擾,喜柔和惡壅郁,蓋東方木德,少陽溫和之氣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飲未消,胸膈之余熱未盡,必盡傷少陽之和氣,以故虛煩驚悸者,中正之官,以槁蒸而不寧也,熱嘔吐苦者,清靜之府以郁炙而不謐也,痰氣上逆者,木家夾熱而上升也,方以二陳治一切痰飲,加竹茹以清熱,加生姜以止嘔,加枳實以破逆,相濟相須,雖不治膽而膽自和,蓋所謂膽之痰熱去故也,命名溫者,乃謂溫和之溫,非謂溫涼之溫也,若謂膽家真畏寒而怯而溫之,不但方中無溫膽之品,且更有涼胃之藥也?!?/p>
有的名中醫(yī),療治精神情志諸疾,就用一張溫膽湯加減足以安身立命。膽執(zhí)掌少陽樞機,《素問·陰陽離合》云:“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膽可通達表里、陰陽、上下,使五臟六腑氣機暢達,升降出入正常,生命活動才得以進行?!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云:“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
現(xiàn)在接著說李商隱。來看一首李商隱的《無題》詩:
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坐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這首詩幾乎全是作者的心理活動,曾經(jīng)的戀人,彼此心意相通,卻又無奈地分手。整首詩過于朦朧,有一種撲朔迷離的傷感。
李商隱的《無題》詩好是好,就是他習(xí)慣用典,難于索解,詩寫得纏綿悱惻,卻又撲朔迷離。這首詩寫的是“山楂樹之戀”般的純潔愛情,艷絕千古。通過一場聚會,詩人和舊相好、一位美女邂逅,分別時分,情意纏綿、心心相印,這段心跳愛情,難舍難分,不得不分開時又帶著無限的惆悵和懷想。
此題下原有詩二首。該詩的寫作時間是李商隱做秘書省校書郎時。也有論者說詩的主旨不是寫愛情,而是另有所指。
詩的大意是說:昨夜里,昨夜里星辰,昨夜的風(fēng),不同以往,親愛的,我和你相遇了,又相遇了,就在畫樓西畔,桂堂的東側(cè)。雖然我們沒有彩鳳的翅膀,可以攜手雙飛,但是,兩顆心,卻像靈異的犀角一樣一脈相通。就在這場春日酒暖的宴會上,我和你隔著座位玩猜鉤的游戲,紅燭高照中,我們玩分曹射覆的游戲。多么開心。玩到最盡興的時候,可嘆我聽到官府五更二點擊鼓召集官員,得“打卡”(應(yīng)卯)上班,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到點了,我只得離開,像隨風(fēng)吹轉(zhuǎn)的蓬草一樣,騎馬飛奔到蘭臺(秘書省)簽到上班,不敢遲到。雖然我“身無”,但是,卻“心有”。
關(guān)于李商隱的愛情和婚姻等,易中天在《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10月,124頁)一書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李商隱,算得上是“有情人”,寫過不少情詩,其中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如“夢為遠別蹄難喚,書被催成墨尚濃”,如“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等,都是千古名句,卻都不是贈給妻子的。只有一首《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涉及妻子,卻又是“亡妻”。其他歷史上一些表現(xiàn)夫妻之情的名篇,如元稹《遣悲懷三首》和蘇軾《江城子》,也是寫給“亡妻”的。妻子在世時無詩相贈,死了以后才寫悼亡,也是一種頗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蚱藜葻o情愛,則男女之愛便只好移情他人,叫做“移情別戀”。比如李商隱,寫過不少情詩,很真摯,很感人,很美麗,也很隱晦,誰也猜不出那是寫給誰的,但多半不是妻子,否則怎么會說“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或者“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云云?看來是寫給情婦的(也有人認(rèn)為這些詩另有寄托,不是情詩)。至少,題中點明是贈給妓女者,便有《贈歌妓二首》等。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成了傳誦千古的名句,也成了千古之謎,有人說,他喜歡女道士,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等。所以,李商隱不長壽,才40多歲就去世了。
這也不怪李商隱,唐朝確實流行一種“及時行樂”的觀念。其實,也不獨唐朝,魏晉以來,一些達官貴人就開始追求生命的延長,結(jié)果往往弄巧成拙,事與愿違,反而糟蹋了身體。此所謂“服藥求長生,反被藥所誤”。
據(jù)清代學(xué)者趙翼在《二十四史劄記》中記載,僅在唐朝,就有七個皇帝的死亡與服食延壽、壯陽類藥物有關(guān),他們是太宗、玄宗、憲宗、武宗、宣宗、穆宗、敬宗。至于王公大臣,因服食藥物致死者,更是不勝枚舉。僅白居易在《思舊》一首詩中,就列舉了四位因服食藥物而壽夭的著名人物,他們是:韓愈(字退之)、元?。ㄗ治⒅?、杜元穎和崔玄亮。其中,提到元稹的死因時說:“微之煉秋石,未老身溘然”。
長慶五年,剛剛出任武昌軍節(jié)度使不到一年的元稹,突然暴卒于任所,終年53歲。白居易寫詩,稱元稹“未老身溘然”。
“微之煉秋石”,這個“秋石”是秋天的石頭嗎?不是,因為秋石有一個“煉”字,這說明“秋石”里面大有文章。元稹就是煉秋石“煉”死的,這話可是白居易說的?!扒锸贝蟾蓬愃莆簳x時期文人服食的“五石散”,但“煉”法卻不一樣。所謂“秋石”,其實是一種從人的尿液中提取的性激素,具有“強骨髓,補精血”等作用,主治“虛勞冷疾”等疾病?!盁捛锸?,就是從尿液里提取性激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淮南子丹成,號曰秋石,言其色白質(zhì)堅也”?;茨献?,就是公元二世紀(jì)時的西漢淮南王劉安?!盁捛锸本褪腔茨贤鮿蚕取盁挕钡模笕碎_始效仿。為什么叫秋石呢?因為它色澤瑩白,質(zhì)地堅硬。
據(jù)北宋科學(xué)家沈括在《蘇沈良方》一書中記載煉秋石,分為“陰煉”和“陽煉”兩種提煉方法。
雖然沒有證據(jù)表明李商隱“煉秋石”,但他自己說“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和女道士之間,確實有說不清楚的曖昧關(guān)系。并且,他為此透支了健康。
從種種跡象表明,李商隱當(dāng)屬于中醫(yī)上的“八味腎氣丸(又名腎氣丸)癥”。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中說:“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中說:“夫短氣,有微飲,當(dāng)從小便去之,苓桂術(shù)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中說:“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督饏T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中說:“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zhuǎn)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
八味腎氣丸的組成與用法為:干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其功效為:溫補腎陽。
八味腎氣丸又名腎氣丸,是益腎之祖方。
和桂枝湯家族一樣,八味腎氣丸家族也有很多孩子,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這是個專治腎陰虛的藥。這個六味地黃丸,又生出了很多孩子,于是有了一個龐大的地黃丸家族,比如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歸芍地黃丸、附桂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等。
八味腎氣丸這個“母親”還有眾多孩子,比如濟生腎氣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都?xì)馔瑁ㄆ呶抖細(xì)馔瑁?、麥味地黃丸、耳聾左磁丸等等,這些都是由八味腎氣丸派生出的益腎系列方劑。
上述這些益腎方劑都是以補益腎陰、腎精的藥物為基礎(chǔ)的,故稱滋陰方。在滋陰方的基礎(chǔ)上,加上溫陽藥物占據(jù)主導(dǎo)作用時,便成為補益腎陽的方劑。這體現(xiàn)了中醫(yī)理論臟腑功能物質(zhì)第一性的觀念,即臟腑功能的發(fā)揮是建立在物質(zhì)基礎(chǔ)之上的。
八味腎氣丸本身含有六味地黃和桂、附兩組補益陰陽的藥物,因而屬于腎陰腎陽兩補。由于八味腎氣丸原方中桂、附所用的份量很少,與其他滋腎方劑相比,略偏于溫補罷了。因此,八味腎氣丸適用于腎陽虛者,也適用于腎虛但無火熱者,既可以補真陽,又可以補真陰,“是方補陰之虛可以生氣,助陽之弱可以化水”。
《素問·奇病論》云:“胞絡(luò)者,系于腎”?!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失封藏,就可以用腎氣丸來益腎。亡羊而須再補牢,益腎氣以補不足。故婦女經(jīng)、帶、孕、產(chǎn)諸疾大都與腎有關(guān),腎病無實,因此月經(jīng)失調(diào)啦、經(jīng)期過長啦、下肢酸軟啦、崩漏啦、閉經(jīng)啦,后腰痛啦,都可以用八味腎氣丸來加味,比方說加阿膠、仙鶴草、旱蓮草、海螵蛸、地榆、槐花、菟絲子、枸杞子、巴戟天、陳皮等,或者用八味腎氣丸合薏苡附子散、八味腎氣丸合壽胎丸等。
9.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杜牧寫這首《遣懷》詩的時候,當(dāng)屬于中醫(yī)上的“大柴胡湯癥”。
盛唐有李白、杜甫,他們的名字可謂婦孺皆知,合稱“李杜”。
晚唐有李商隱、杜牧,后世把他們并稱為“小李杜”。他們倆是晚唐詩壇上兩顆光芒閃爍的星星,也有人稱為雙子星座。
杜牧的詩,有味道,比如他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我上中學(xué)時,中學(xué)課本還選過杜牧的《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jūn)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lǐ 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杜牧自稱有“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的抱負(fù),在年輕氣盛的年齡寫下《阿房宮賦》。文章一出,爭相誦讀。難怪有人說“古來之賦此為第一”。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這句話成了流傳至今的名言。楚人一炬,這個楚人,指項羽。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后代,故稱楚人。公元前二0六年,項羽入咸陽,殺秦將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項羽本紀(jì)》)。
阿房宮亡國之宮,阿房宮的沖天烈火,留給后人的是警醒與深思。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樊川文集》卷十六)??梢娺@是借秦警唐之作。
相對于其他朝代,唐代的進士很難考。“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這句說的正是唐代考進士的難度之大,五十歲能考上,都算年輕了。
青年才俊杜牧科考成績是一甲第五名。這已經(jīng)很不容易啦,至少出現(xiàn)在了一甲名單里面。因為他三年前的一篇政論文章——《阿房宮賦》讓他在進士中名列前茅。
得知自己高中榜單,杜牧寫了一首《及第后寄長安故人》:“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即將春色入關(guān)來”。
杜牧善文工詩,人稱“小杜”,亦工書,傳世書跡《張好好詩》最為著名。董其昌稱“深得六朝人風(fēng)韻”。讓我們先來看一首他寫的最有名的詩《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這首詩,很有名,尤其是后兩句,被很多解讀者解釋為詩人杜牧在揚州的風(fēng)流生活史,在繁華的揚州城中他天天泡在在青樓里喝酒、作詩,叫上三五個“失足婦女”相互調(diào)笑……
說好聽的是風(fēng)流不羈,說不好聽的是不成體統(tǒng)。杜牧給人的印象仿佛成了揚州妓院的“資深嫖客”,風(fēng)流成性,風(fēng)流完了還寫詩“十年一覺揚州夢”炫耀。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萬一“挨刀”、“病金瘡”了,有個經(jīng)方叫“王不留行散”專門治金瘡。
《金匱要略·瘡癰腸癢浸淫病脈癥并治第十八》中說:“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王不留行散是用于“病金瘡”的方劑。所謂金瘡,就是被刀等物傷了皮肉筋骨。
王不留行散的組成與用法為: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蒴藋細(xì)葉十分(七月七日采),桑東南根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黃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藥二分,厚樸二分。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勿令過,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chǎn)后亦可服。如風(fēng)寒,桑東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陰干百日。其功效為行散瘀血。
魏念庭說:“王不留行為君,專走血分止血收痛,而且除風(fēng)散痹,是收而兼行之藥,於血分最宜也。佐以蒴藋葉與王不留行性共甘平,入血分清火毒,祛惡氣,倍用甘草以益胃解毒,芍藥、黃芩助清血熱,川椒、干姜助行血瘀,厚樸行中帶破,惟恐血乃凝滯之物故不憚周詳也,桑根白皮性寒,同王不留行、蒴藋細(xì)葉燒灰存性者,灰能入血分止血也,為金瘡血流不止者設(shè)也。小瘡則合諸藥為粉以敷之,大瘡則服之,治內(nèi)以安外也。產(chǎn)后亦可服者,行瘀血也……此金瘡家之圣方,奏效如神者也?!?/p>
比方說,婦女藥物流產(chǎn)清宮后惡露不絕,應(yīng)當(dāng)活血行瘀、清熱,可以考慮用王不留行散加減:王不留行12克,桑白皮10克,甘草5克,川椒3克,黃芩10克,干姜8克,厚樸12克,蒴藋20克,益母草30克,貫眾20克,馬齒莧25克,紅藤15克,阿膠10克。
蒴藋味甘、酸,性溫,《長沙藥解》稱蒴藋“行血通經(jīng),消瘀化凝。療水腫,逐濕痹,下癥塊,破瘀血,洗癮疹風(fēng)瘙……”黃康泰主編、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代本草綱目》中引《貴州草藥》一書,稱“治血積停經(jīng)”用蒴藋30克,水煎服,加砂糖為引;引《青島中草藥手冊》一書,稱“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用蒴藋莖或根30克水煎服。上??萍汲霭嫔?986年出版的《中藥大辭典》收錄蒴藋,其中引《泉州本草》以其治療婦人赤白帶;上??萍汲霭嫔?998年出版的《中華本草》又將蒴藋刪除,可見蒴藋這個藥不常見。
當(dāng)然,歷史沒有關(guān)于“小杜”受傷的記載。事實上,對于《遣懷》這首詩,很多人可能誤讀了我們的“小杜”。
這首詩的大意是:想當(dāng)年,我失意潦倒、浪跡江南時,隨身攜帶著酒,以酒為伴,整天在那些苗條細(xì)腰、身輕得能夠在掌上跳舞的歌姬中間廝混。那些年我在揚州的混亂生活簡直就是一場惡夢,如今回想起來,我得到的只是青樓歌姬們罵我為薄情郎的名聲。
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牧在揚州當(dāng)幕僚。文宗大和七年(833),杜牧投奔到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儒的門下,跟隨牛僧儒到揚州擔(dān)任掌書記之職,大約就相當(dāng)于今天的秘書了。這一年,杜牧30歲。
他自述十年揚州“幕府”生活,曾經(jīng)這樣說:“十年幕府吏,每促束于薄書宴游間”(《樊川文集·上刑部崔尚書狀》)。幕僚生活,倚紅偎翠,經(jīng)常酒宴笙歌,陪上司應(yīng)酬,還要和妓女游戲,這和杜牧的追求其實是相悖的,但為了生計,無奈只能遷就。杜牧寫出了自己的苦悶和掙扎。
揚州出了名的繁華,李白的“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不是隨便說著玩的,揚州不僅是天下美食,有天下美景,更有天下美色,青樓林立,妓女如云,當(dāng)時的詩人徐凝這樣感嘆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杜牧算得上唐朝第一風(fēng)流才子,他的很多詩歌背后都有故事。比如,杜牧曾經(jīng)與張祜擲骰子搶歌妓。
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六》杜牧條,有這樣的記載:“牧美容姿,好歌舞,風(fēng)情頗張,不能自遏。時淮南稱繁盛,不減京華,且多名妓絕色,牧恣心賞,牛相收街吏報杜書記平安帖子至盈篋”。說的正是杜牧與牛增儒在揚州時的故事。杜牧來到繁華的揚州,簡直如魚得水,幾乎夜夜都流連于煙花巷,被美色迷了眼,不能自拔。牛僧儒擔(dān)心他在外面喝酒生事,就派幾個兵士換上便衣,暗中保護,以防不測。還好,杜牧和妓女相處倒還和善。后來,杜牧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也有史料說是“步拾遺”),要赴京城長安,離皇上更近了。臨行前,牛僧儒單獨把他叫到自己身邊,緩言相勸:在我身邊,你可以毫無顧忌,到了京城,人多嘴雜,何況你從事的又是紀(jì)檢工作,在生活小節(jié)方面可得多多留意了,希望今后更加“謹(jǐn)慎持身”。京城的長官未必能像我這樣保護你。
杜牧抵賴,自我辯解說自己一直很注意,從未亂來過。牛僧儒微笑,不作辯解,只命侍從取來一只籃子,內(nèi)中都是報帖。杜牧一看,里面的內(nèi)容大多是:“杜書記今日平善,并未生事”。還有少部分內(nèi)容記錄的是:“某月某晚,杜書記到某處宴樂,平安”、“某月某日,杜書記在某妓處夜宿”等等,杜牧的臉馬上紅了,慚愧不已,羞愧難當(dāng),“泣拜致謝”,終生對牛僧儒由衷地感激?;氐郊遥R上寫成《遣懷》詩,表達自己的懺悔之意。
后來,太學(xué)博士吳武陵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杜牧這首《遣懷》詩,知道杜牧已知改過,在行為上約束自己,收斂了自己的放肆,就拿著杜牧的《阿房宮賦》向主考官崔郾推薦,崔郾看了大加贊賞。杜牧得以進士及第。
杜牧一生的幸福就是這首《遣懷》詩最早帶來的。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種種跡象表明,杜牧寫這首《遣懷》詩的時候,當(dāng)屬于中醫(yī)上的“大柴胡湯癥”,就是那種精力充沛,“實”得用不完,得找個渠道宣泄。所謂“大柴胡湯癥”,其實就是“什么都想要癥”、占有的東西太多,屬于“實”癥?!笆裁聪胍?,錢財、名聲、健康、快樂,什么都想要,世間的好事全讓你一個人占了,盡善盡美,十全十美,哪里有這么好的事情?事實上,往往是一個人得到了財富,卻失去了健康,就是說,有所得必有所失。因為太“什么都想要”,太“實”,過于貪心,于是,中醫(yī)就用藥給你瀉掉一些,讓你輕裝上陣,走路更輕松。這就是“大柴胡湯癥”的哲學(xué)意義。
古人為什么重視“九”啊?就是說十全十美當(dāng)然好,但看你有沒有能量駕馭。古人貴九九之學(xué),重推步之術(shù),世人愚昧,湮而不察?!秲?nèi)經(jīng)》和《難經(jīng)》用九九八十一謀篇,《傷寒論》以九九八十一氣數(shù)圖立論,歷法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反映氣候變化,算術(shù)有九九乘法口訣,民俗人生有九九逢九年之忌等等,何以見此?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秲?nèi)經(jīng)六節(jié)臟象論》曰:“六六之節(jié),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dāng)?shù)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shù)者,所以紀(jì)化生之用也”。天度以六為周期,六個六十甲子為一年,仲景用三陽三陰六病劃分人身之六個不同部位以應(yīng)天度,氣數(shù)以九為周期,仲景用陰陽表里半表半里寒熱虛實九綱定三陽三陰六病之病性和病情,以應(yīng)人之氣數(shù),闡發(fā)天人合一之旨,萬病不出此范圍。
江蘇省名中醫(yī)、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基礎(chǔ)醫(yī)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黃煌在《我臨床最常用的16首經(jīng)方》(見《名師經(jīng)方講錄》,主編 李賽美)中說,仲景的三個方子解決三個問題,吃了溫經(jīng)湯以后,秀發(fā)容顏,唇榮齒潤,體態(tài)豐滿,就很容易懷孕。懷了孕以后要養(yǎng)呀,用當(dāng)歸芍藥散。但是,當(dāng)時戰(zhàn)事紛亂,百姓經(jīng)常逃荒,女性跌撲摔倒了,胎死腹中,怎么辦?這就要用到桂枝茯苓丸了。所以研究方向的前提是研究作者生存的時代,這些是非常有趣的。
剛開始學(xué)醫(yī)的時候,我碰到膽石癥經(jīng)常用金錢草,結(jié)果不是那么有效。后來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老中醫(yī)擅治膽結(jié)石,但他只給病人藥,不給方。我后來一查得知是大黃、枳殼、柴胡、黃芩……就是大柴胡湯。
這個老中醫(yī)有個特點所有的病人喝藥之前吃油煎雞蛋或者紅燒豬蹄,吃了以后病人就痛??!痛了以后再吃他的藥。這時大便里面就能跑出很多小石頭來,病人就不疼了。為什么?我說這是個“人工大柴胡湯證”。
人為地制造了一個大柴胡湯證,因為膽結(jié)石患者如果上腹不痛,用大柴胡湯是沒有效的,只有“心下按之滿痛”這種情況用才有效,這就是“有是證用是方,有是證用是藥”,這也是我們用經(jīng)方的原則。
這個經(jīng)驗對我很有啟發(fā),后來我就專門在臨床上觀察,像膽石癥、膽囊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他們臨床表現(xiàn)不一,有的是“燒心”,有的是腹脹,有的是吐酸水,但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心下按之滿痛”,用大柴胡湯效果要比“嗎丁啉”好得多,它就是一個天然的胃腸動力機,促進腸蠕動,把實邪積聚排出去病就好了。
另外,我還發(fā)現(xiàn)大柴胡湯可以用于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支氣管哮喘我們一般都用麻黃治,但是有很多情況哮喘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其實很多支氣管哮喘患者存在有大柴胡湯證,我按他們上腹的時候都是繃硬,兩脅下也硬,是不讓你碰的,而且也有很多患者吃過東西以后就腹脹,一腹脹就發(fā)哮,大部分患者大便都很干結(jié),脹氣多,大柴胡湯治療就有效。
經(jīng)方大家胡希恕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經(jīng)驗,就是大柴胡湯加桂枝茯苓丸,非常有效。胡希恕講,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石膏可治高血壓、腦出血。他這樣說:“后世治中風(fēng)這個病,動輒就用祛風(fēng)這類藥物,這是相當(dāng)有害的。我認(rèn)為治這個病主要應(yīng)該祛瘀活血。腦血管出血也是一樣的。出血證,中醫(yī)的觀點常常認(rèn)為這是因為有瘀血的關(guān)系。尤其是高血壓,必須用血分藥,同時用瀉火的藥,所以三黃瀉心湯配合桂枝茯苓丸等適證的藥,都是可以用的。我最常用的藥就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這個藥又能降血壓,又能夠祛瘀,不祛瘀是治不了高血壓的。
對腦血管意外最好不用‘中風(fēng)’這個詞,我的意思是這個病名應(yīng)該改良。西醫(yī)的檢查是相當(dāng)清楚了,它不外乎是腦血管出血,這個與患者平時有高血壓有關(guān)系;或者就是與血栓的形成有關(guān)系。就這么兩種情形。這兩種情形都是血液的問題,都不是風(fēng)的問題,這是肯定的。古人的看法我們也只作為參考,總之如果治這個病,根據(jù)風(fēng)邪來治,是治不好的,這個我也遇見很多了。
這個腦血管意外,出血要不是太厲害的話,病人也就落那么一個毛病,并不是腦血管出血治好了,你不治他也那樣,反正當(dāng)時他也死不了,還沒到死的時候,那能算你治好的嗎?我沒見過用這個祛風(fēng)藥治好腦血管出血的,那根本不是風(fēng)嘛。這本書也是略略的這么幾部分,也沒深說。這個侯氏黑散能不能治我們所說的腦出血呢?對中風(fēng)的后遺癥,如果病人真虛,用它來調(diào)理也未嘗不可,但也不一定就會治好?!?/p>
10.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在清明節(jié)這天呀,有人悲傷喜哭不止。這種病呀,中醫(yī)上叫“桂枝茯苓丸癥”。
我們再來看一首杜牧的七言絕句《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這首詩呀,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經(jīng)久不衰。
整首詩的基調(diào)給人凄美的感覺,不是桃紅柳綠、草長鶯飛、春光明媚,而是陰雨綿綿,一如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緒。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多么簡單,淺顯易懂,就像大白話。
清明時節(jié),祭祖掃墓,細(xì)雨淅瀝,說明氣氛凄冷,有點像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路上行人欲斷魂”,“行人”正在趕路,那個心情呢,和“雨紛紛”一樣,“欲斷魂”,不可解脫的沉痛,又充滿悲傷。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jié)“杏花”開放。一問一答,既然“欲斷魂”,那就干脆以酒解愁吧。“遙指”,說明“酒家”在凄迷的遠方。
“行人”,是趕路人,就是“游子”。也有另外一種解釋,“行人”是古代的官職名稱,是一種“采詩”官?!墩撜Z·憲問》中說:“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這里的“行人子羽”是一個官吏稱呼。唐代之前,比如在魏晉南北朝,有王官采詩制度,樂府官署所寫的詩歌,稱為“樂府”。明代,還專門設(shè)有“行人司”。
“斷魂”,“魂”即靈魂,“斷”即隔斷?!皵嗷辍本褪庆`與肉分開,神跑出去了,整個人都不好了,精神恍惚。“欲斷魂”,就是說快“斷魂”了,但還沒有徹底“斷魂”,還在掙扎中,糾結(jié)中。
一些喜歡玩文字游戲的文人雅士,別出心裁,經(jīng)過增刪,重新加上標(biāo)點斷句,改成三言、四言、五言和六言詩,諸如此類。
三言詩:清明節(jié),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四言詩:清明時節(jié),行人斷魂。酒家何處?遙指杏村。
五言詩:清明時節(jié)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六言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路上行人斷魂。借問酒家何處?牧童遙指杏村。
最有才的版本是炫耀斷句功夫: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成了絕妙的詞。
有的孩子或者婦女,在清明節(jié)這天呀,悲傷喜哭不止。特別是小孩子,有種夜哭很厲害。這種病呀,中醫(yī)上叫“桂枝茯苓丸癥”。就是說,桂枝茯苓丸,能治實證喜哭。經(jīng)方大家胡希恕曾經(jīng)這樣講:“這個藥(指甘麥大棗湯)也常用,婦人悲傷喜哭,可以用這個藥,就是小孩子在夜間哭得特別厲害,有時候用這個藥也起作用,但不是虛證可不行,不是虛證的患者吃這個藥都睡不著覺,我有這個經(jīng)驗。我有一次給人看病就給人弄錯了,這人精神失常,她當(dāng)時也是好哭,可是她不虛,我給她開這個藥,第二天她就來找我了,說:‘你給我吃的是什么藥?我一宿沒睡著?!缓笪揖挖s緊換了藥,又給她吃桂枝茯苓丸,那種藥就對了,因為她患的是實證。所以虛實還是很有關(guān)系的。像臟躁,心虛而躁擾不寧,可以用甘麥大棗湯,但是對實證用就錯了,這要注意。我那會兒也是沒注意就開了方子,因為她是我朋友的愛人,她老覺得委屈,我就給她開前邊那個方子,所以就錯了。”
《經(jīng)方傳真:胡希恕經(jīng)方理論與實踐》的甘草小麥大棗湯方中言及:“臟躁所指不明,但通過實踐,凡無故哭笑,情難自已的精神病,不論男女用之多驗?!?/p>
清明節(jié)也叫“寒食節(jié)”,有些地方還有吃冷食的習(xí)慣。為什么選擇在這一天吃冷食呢?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既是個寄托哀思的日子,也是外出踏青的好日子。清明時節(jié),“陽氣”生發(fā),肝氣也升發(fā)。中醫(yī)有句話說“春養(yǎng)肝、夏養(yǎng)心、秋養(yǎng)肺、冬養(yǎng)腎”,清明節(jié)氣正是人體內(nèi)肝氣旺盛的時候,而肝氣過旺就會對脾胃產(chǎn)生影響,妨礙正常消化吸收,造成情緒失調(diào)、氣血運行不暢,所以,清明這段時間也要注意預(yù)防高血壓、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肌梗死和中風(fēng)等??梢赃m當(dāng)喝一些菊花茶。中醫(yī)認(rèn)為,菊花能疏風(fēng)清熱,有平肝、預(yù)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若菊花與桑椹(可養(yǎng)血柔肝、益腎潤肺)同泡茶喝,可收到肝肺同養(yǎng)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過,會使肝木失于滋養(yǎng),反倒傷肝,所以飲用菊花茶也要適可而止,不可太過。
中醫(yī)上有個專門疏解肝氣的名方:逍遙散。
逍遙散,因其“解郁”功效顯著而命名“逍遙”,為肝郁脾虛的經(jīng)典代表方劑。
提到逍遙散,很容易想起《莊子·逍遙游》中一句話:“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逍遙,是指悠然自得的樣子?!板羞b游”就是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活動。人不能逍遙,病在“有為”,總是想著追這些,求那些,又是為功,又是為名,又是為己,這樣就不可能逍遙。而“圣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一個人如果能達到“無名”、“無功”、“無己”的境地,自然就“無為”了,也就可以逍遙了。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個著名的糾結(jié)。最近有報道說,曾經(jīng)讓我們疑惑多年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科學(xué)命題,最近終于有了確切的答案。英國科學(xué)家證明:必須先有雞,然后才有蛋。因為蛋的形成需要一種只在雞的卵巢內(nèi)才存在的特殊蛋白質(zhì),只有這種蛋白質(zhì)存在,才能形成蛋殼。這種被命名為OC-17的蛋白質(zhì),具有催化劑的功能,能夠加速蛋殼的發(fā)展進程。這下不用糾結(jié)了吧。
一個人如果總想做到什么事,遇到障礙,就給自己加油,不想放棄,總是糾結(jié)。那樣很容易郁氣在胸,中醫(yī)上叫“肝郁”。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五臟都可能出現(xiàn)郁證,如肝經(jīng)的氣郁、心經(jīng)的火郁、脾經(jīng)的濕郁、肺經(jīng)的痰郁、腎經(jīng)的水郁(水積)等,但以肝郁最為常見,也是產(chǎn)生其他郁證的常見因素。俗話說“十人九肝氣”,說的就是“肝氣”之病比較普遍。對于思慮不遂所導(dǎo)致的“肝郁”病證,“解鈴須是系鈴人”,心理放松、自我解脫是必要的,但用藥物解郁也是必不可少的。逍遙散就是解肝郁、健脾胃的首選良方。
逍遙散出自宋代《和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治婦人諸疾》。該方由柴胡、當(dāng)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8味藥組成。古時是將前六味藥研成粗末,再用煨生姜與薄荷和粗末一起煮水,取藥液服用,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營的作用,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癥見兩脅作痛,寒熱來往,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作脹,脈弦而虛。清代王旭高在《王旭高醫(yī)書六種》中談到逍遙散時說:“六郁之中思慮多,思慮傷脾肝作惡,逍遙舒達肝與脾,正氣無傷逍遙卻”。這里所說的“舒達”包括疏肝、養(yǎng)血與健脾三個方面的作用。
本方名曰逍遙,乃喻此方疏肝解郁、養(yǎng)血補虛的功效能使人服后回復(fù)到悠然自得、心情愉悅的逍遙健康狀態(tài)。
逍遙散是一種治療肝脾兩虛而郁的方劑:脾氣虛、肝血虛。本方既有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又有當(dāng)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白術(shù)、茯苓健脾祛濕,使運化有權(quán),氣血有源,甘草健脾和中。如此配伍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統(tǒng)籌,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藥周到,故為諧和肝脾之名方。它的配伍特色為:疏柔并重,體用統(tǒng)籌,氣血同治,肝脾同調(diào)。既補肝體,又助肝用,使肝體得暢,血虛得養(yǎng),脾虛得補,諸證自愈。
由于脾為后天之本,又女子以肝為先天,故而該方歷來被人們視為女科圣藥。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yī)案》對此就多有記載。例如,在“調(diào)經(jīng)”篇中載:“許十八,經(jīng)閉寒熱,便溏腹痛。加味逍遙散去山梔”、“某,血虛內(nèi)熱,經(jīng)不至。加味逍遙散去術(shù)”、“某,氣郁不舒,木不條達,噯則少寬。逍遙散去術(shù),加香附”等等。
逍遙散為“虛”而設(shè),但如果不虛呢?僅虛當(dāng)不起“逍遙”之名,在這里,我們因果尋因?!笆杵溲獨?,令其條達,而至平和”是結(jié)果,而最終的目的在于升降復(fù)常,臟腑安和。也只有如此,方可“逍遙”。
逍遙散的應(yīng)用指征大致可歸納為:小兒慢性腹瀉、小兒功能性再發(fā)性腹痛、慢性咳嗽、胃脘脹滿,食欲不振,胸悶氣促,兩脅脹痛;或經(jīng)前乳房脹痛;或痛經(jīng)。對婦女疾病的療效尤為突出,清代葉天士稱贊該藥為“女科圣藥”。
為什么逍遙散能治療小兒功能性再發(fā)性腹痛呢?功能性再發(fā)性腹痛,屬中醫(yī)“腹痛”范疇,小兒脾胃虛弱,經(jīng)脈未盛,易致邪干,不通則痛,痛者則為氣機不通,經(jīng)脈瘀滯。肝木生長需脾土運化水谷以涵養(yǎng)滋潤,脾土健運需肝木疏理溫養(yǎng)?,F(xiàn)代的孩子,家長嬌生慣養(yǎng),脾胃弱的很多,而且小孩子脾氣大,一有不順,便成積郁,脾胃不堪重負(fù),形成木郁土壅證。選用逍遙散,藥證相符。
為什么逍遙散能治療慢性咳嗽呢?咳嗽,中醫(yī)主要分為外感與內(nèi)傷兩類,久咳者多屬內(nèi)傷咳嗽,證型錯雜?!端貑枴た日撈吩唬骸拔迮K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明確指出五臟六腑均可致咳,咳嗽的中醫(yī)病位在肺,但其他臟腑均可影響肺臟而咳,久咳亦影響其他臟腑。五行關(guān)系中土木占主導(dǎo)地位,故而脾肝二臟關(guān)系密切。
中國醫(yī)學(xué)是實踐科學(xué),以臨床療效為根本,貴在愈疾,方藥是治病工具,選擇藥物治病,全賴?yán)碚撝笇?dǎo)。所以,無論治療何種疾病,首先要明白治病之理,傳統(tǒng)經(jīng)典理論是中醫(yī)臨證的基石。
逍遙散也能治療肝硬化。秦伯未先生在談到肝硬化的治療時說,最基本的方劑當(dāng)推逍遙散。逍遙散的組成,一面養(yǎng)血,一面健中,用柴胡調(diào)氣主持其間,雖能疏散,但主要還是調(diào)養(yǎng)肝脾。如果是肝癌腹水劇痛,那就不能用逍遙散,得考慮用甘遂半夏湯了。胡希恕說:“甘遂半夏湯中的芍藥,用在這兒主要是治腹脹感、發(fā)攣急、腹急。心下續(xù)堅滿,必是心下有留飲不去,用甘遂半夏湯治療,這是可以的。這不會有中毒現(xiàn)象,我用過,挺好使,只要是二便不利就可以用。可是甘遂有毒,在臨床應(yīng)用上,對一般的肝病有腹水,最好不用它,迫不得已時才用它,我們用它的時候,必須要加扶正的藥,例如十棗湯中就是大量地用大棗。能不用它,還是不用為好,它能治病,但它有毒傷胃,對肝更不好,是猛峻的瀉下藥,用它治腹水如果不注意配伍和服法,那病人非死不可。書上提到的這一節(jié)(《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第18條),說的像肝硬化腹水,‘心下續(xù)堅滿’,尤其是上腹部往外鼓,且特別硬而滿,雖利還是不見消。因為這個,對肝癌腹水我用甘遂半夏湯,病人吃藥后效果還是相當(dāng)好的。后來我再也沒用它,因為你開了這個方子,藥房的醫(yī)生也不給你抓藥?!?/p>
《經(jīng)方傳真:胡希恕經(jīng)方理論與實踐》中提道:“曾治一肝癌患者,心下堅滿而痛劇,服本方收一時良驗,惜后復(fù)發(fā),終未救其死”。在《胡希恕病位類方解》中也提及:“肝硬化腹水者確多大便溏,并其人亦確有以利為快之情,但我以本方治愈此證只有一例,大多宜茯苓導(dǎo)水湯加減較妥”。
歷代醫(yī)家對逍遙散的原方進行了加減,表現(xiàn)出該方使用的靈活性。
1.逍遙助孕湯:逍遙散加香附、郁金、合歡皮、蘇羅子、路路通、陳皮,主治肝氣郁滯型不孕癥。
2.逍遙降糖飲:逍遙散加生地、知母、枸杞子、香附、川芎,主治肝郁氣滯型糖尿病。
3.變通逍遙散:逍遙散加香附、佛手,主治肝郁脾虛痛經(jīng),經(jīng)期失序。
4.丹梔逍遙丸:逍遙丸加牡丹皮、梔子,主治怒氣傷肝,內(nèi)火時起,心煩急躁,血少目痛,經(jīng)期提前。
5.丹梔逍遙散加旱蓮草,主治乳頭溢液癥。
6.丹梔逍遙散加木瓜,主治髖關(guān)節(jié)暫時性滑膜炎。
7.丹梔逍遙散加丹參,主治功能性低熱或經(jīng)期低熱。
8.丹梔逍遙散加菊花、石菖蒲,主治肝郁型急性視神經(jīng)炎。
9.丹梔逍遙散加生地、菖蒲、桃仁,主治肝郁脾熱型萎縮性鼻炎。
10.加減逍遙散,即丹梔逍遙散去薄荷、生姜,加白芥子、半夏,用于肝氣郁結(jié),手足酸痛,胸脅郁脹等。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教授劉道清,潛心研究中國醫(yī)學(xué)發(fā)展史,并首提中國醫(yī)學(xué)發(fā)展史四段論:內(nèi)經(jīng)階段、傷寒論階段、溫病階段、現(xiàn)代化階段。劉道清曾出版《中國民間療法》《百病自我療法》《家用藥酒大全》《中醫(yī)名言大辭典》《中藥別名大辭典》《肝膽病答疑解難》《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保健法》等28部學(xué)術(shù)著作。
劉道清精于醫(yī)道,尤其對治療肝病更為擅長。他在臨床實踐中總結(jié)出“治肝八法”:1.疏肝:肝為“將軍之官”,情志主怒。肝病患者多有煩躁易怒、腹脹脅痛、常太息等肝郁癥狀,所以治療時多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常用藥物有柴胡、青皮、陳皮、枳殼、枳實、厚樸、郁金、香櫞等。2.健脾:肝病最易犯脾,常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和下肢浮腫等脾虛癥狀,所以治療時多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常用藥物有茯苓、澤瀉、薏苡仁、白術(shù)、白扁豆、太子參、山藥、炒麥芽、草蔻、黃芪等。3.化瘀:肝炎患者多有肝區(qū)疼痛、肝脾腫大、肝區(qū)壓痛、身有瘀點、舌質(zhì)絳紫等血瘀癥狀,所以在疏肝理氣的同時,尤應(yīng)強調(diào)活血化瘀,常用藥物有當(dāng)歸、丹參、益母草、蒲黃、延胡索、焦山楂、郁金、王不留行、澤蘭、赤芍等。4.清熱:多用于急性傳染性肝炎,用藥略同解毒藥。5.利濕:此法多用于肝硬化腹水、黃疸或濕困脾土的患者。行氣利水常用大腹皮、陳皮、香附、厚樸等,健脾利濕用茯苓、澤瀉、薏苡仁、山藥、白術(shù)、白扁豆、鯉魚等,活血利濕用澤蘭、瞿麥、懷牛膝等,清熱利濕用茵陳、竹葉、車前子、金錢草、滑石、通草、冬瓜皮、西瓜等。6.解毒:多用于急性傳染性肝炎,常用藥物有茵陳、黃柏、梔子、大黃、金銀花、連翹、黃芩、赤芍、板藍根、敗醬草等。7.軟堅:多用于肝脾腫大或肝硬化患者,常用鱉甲、穿山甲、雞內(nèi)金、瓦楞子等。8.養(yǎng)血:肝病患者,常表現(xiàn)爪甲枯燥、面容憔悴、多夢頭暈等肝血不足的癥狀。所以對久病的慢性患者,要適當(dāng)配合滋養(yǎng)肝血的藥物,如當(dāng)歸、赤芍、白芍、丹參、黃精、黃芪、太子參、山藥、熟地黃、山萸肉等。
清明時節(jié)“陽氣”升發(fā),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較好。萬物生機勃勃,一些慢性疾病也易“升發(fā)”,如關(guān)節(jié)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fā)物”。什么叫“發(fā)物”呢?中醫(yī)上是指動風(fēng)生痰、發(fā)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dāng)吃些涼性食物,清明“寒食”就是這個道理。有的人體質(zhì)虛弱,吃了冷食肚子疼,這種情況呀,胡希恕說,烏頭、附子劑可治腸梗阻等腹劇痛者:“前兩天報道,有一個小孩吃瓜吃多了,得了腸梗阻,這當(dāng)然不只是寒的問題了??墒悄c梗阻的痛法,符合中醫(yī)寒疝的證候表現(xiàn),所以不管里頭寒不寒都可用烏頭、附子劑,都有效。附子、烏頭的作用,就是使松弛的組織重新恢復(fù)正常的機能,使過于緊張的組織的機能恢復(fù),如腸折疊恢復(fù)到原有狀態(tài)就不梗阻了,腸梗阻也就好了;如腸下垂,一緊張腸就又回到原來的位置了,病也就好了。以前我們對附子、烏頭的認(rèn)識不多,就認(rèn)為它們性熱,究其作用,它們的確是恢復(fù)生理機能的藥物,尤其是代謝機能。你看對于心臟衰弱,甚至無脈,附子也起作用,四逆湯就是例子,通脈四逆湯也是。它恢復(fù)心臟生理機能不光是治寒,心臟衰竭到了那個地步病人都虛脫了,當(dāng)然這時是有‘寒’了,它為什么能促進心臟生理機能的恢復(fù)呢?因為有強心作用嘛。所以附子、烏頭的作用中,性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們能促進身體某一方面生理機能衰竭的恢復(fù),這一點通過臨床、通過古人的書我們都可以體會到?!?/p>
在《胡希恕病位類方解》中也提及:“小腸疝氣、腸梗阻多見本方證(大烏頭煎證),大便雖秘結(jié),不可用下藥,用本方反能通其大便,而止劇痛”。
清明之際體內(nèi)肝氣最旺盛,如果肝氣過旺,則會對脾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時還會造成情緒失調(diào)、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fā)各種疾病。如果患者頭暈?zāi)垦?,那?dāng)屬“澤瀉湯癥”了。《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中說:“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懊把!闭呒础端貑枴ちo(jì)大論》中的“眩掉目瞑”。
澤瀉湯有健脾滲濕、降逆止嘔、治療眩暈之功效。組成雖簡單,澤瀉五兩、白術(shù)二兩,但療效非凡。澤瀉氣味甘寒,生于水中得水陰之氣,往下走,滲濕。氣不是靜止的,走到下面又會往上走,所以,用甘溫的白術(shù)來培土制水,筑堤,堵上它往上走的通道。這樣就可以健脾利水以治療眩暈。如果再加味,可以加薏苡仁、茯苓、黨參、神曲,健脾益氣,或者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加椿根皮、貫眾、萆薢健脾清濕熱。
清明節(jié)也是采藥的好時節(jié)。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jié),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zhǔn)備養(yǎng)蠶。中藥僵蠶,就是蠶的幼蟲因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體。
浙江一帶的朋友都知道,至今,清明節(jié)還流行吃清明飯。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從野外采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比如艾草、茼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頭翁)、薺菜、枸杞葉等,然后,將需用草藥洗凈、去梗、煮熟,拌在預(yù)先浸透濾干的糯米中,用碓皿做成飯團,添進紅糖搓勻,制成飯塊蒸熟即成。清明節(jié)采艾,在很多地方都還保留著這一習(xí)俗。艾葉可以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對濕疹瘙癢也有用。
清明菜即白頭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干燥根,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效。白頭翁苦寒泄降,入胃與大腸經(jīng)。善除大腸熱毒蘊結(jié)而涼血止痢。既為治熱毒血痢之良藥,又為治阿米巴痢疾所常用。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