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孩子小時候多么可愛順從,當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后,父母就會發(fā)現,孩子說得越來越少,而且愛“唱反調”,這讓很多父母都懵了……
通往更深刻的親密
在人際關系中有兩條通往親密的途徑。其中一條比較簡單的途徑就是創(chuàng)造相似點,并通過互相分享來創(chuàng)造親密的感覺。另一條途徑比較難,那就是包容和接納彼此之間的差異,并以此解決人際關系間的沖突。
當青少年要求有更多的自由和話語權時,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沖突就會比以前更多。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再像以往那樣什么都和父母分享,父母也會覺得孩子喜歡的東西也不一定是自己所能理解的,因此雙方的共同愛好變少了,差異則變大了。這種疏離和差異會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減少。
沖突是交流的機會
沖突可以被視為交流的機會,這意味著要做兩件事。首先,它意味著討論和表達,以便每個人都能對目前的親子關系有更深的了解。第二,這意味著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共同商量出在保持雙方差異性前提下的融洽相處,以及雙方都愿意遵守的解決方案,從而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對于父母來說,孩子所處的時代和他們當年所處時代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大,雙方會在享樂、品位、需求、價值觀等方面出現新的巨大差異,這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了不可避免的代溝。父母必須學著去接觸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與他們有一些基本的共同話題。父母要明白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這些差異,有許多都只是暫時的,而且不太可能繼續(xù)進入成年期。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父母不要因為看見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而驚慌。盡管青少年孩子與父母的親密程度往往不如他們蹣跚學步的時候,但可以學著建立另一種不同的親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