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打工,其留守子女的教育問題,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據初步統計,道縣11.52萬余名學生中,留守學生達7.33余萬人。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給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如何教育和管理好留守孩子。
近年來,道縣縣委、縣政府對留守兒童給予了非常大的關注,先后出臺了《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道縣留守兒童四點半服務試點實施方案(草案)》等文件,督促學校積極創(chuàng)新思路,破解留守兒童難題。
依托政府和教育部門的發(fā)力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援助,道縣中小學積極探索留守兒童關愛之道,從心理健康、成長軌跡以及家庭親情等方面入手,賦予留守兒童新的生活狀態(tài)與精神狀態(tài)。其中,牛路口中心小學留守兒童關懷工程在該縣農村小學中走在前列,堪稱“樣板學?!?,近日,道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聊起了這所學校的關愛之道。
知心屋,與孩子說悄悄話
留守孩子存在性格孤僻,自私自利,感情脆弱,迷戀上網,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等問題。2017年9月,在省、市、縣婦聯和愛心團隊的關心下,牛路口中心小學創(chuàng)建了“知心屋”、“四點半課堂”,專門為留守學生搭建了溝通交流平臺。知心屋內有沙盤游戲、哈哈鏡、書吧、悄悄話室、宣泄室,在溫馨、和諧、平等的氛圍下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煩惱。
該校知心屋愛心團隊有成員30人,利用周一到周四下午四點半課堂時間,保證1名知心老師到位,適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此外,該校還成立舞蹈、象棋、書畫、朗誦、乒乓球、足球、籃球、跆拳道等多個社團供孩子們自由選擇,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并增強他們自主自立的能力。
知心屋創(chuàng)設一年來,有記錄咨詢的學生達622人,咨詢人次達740人次,接聽家長、學生電話600余次,知心悄悄話信件150余次,家長開放日接待家長360余次。開展團輔活動20余次。有效預防了離家離校出走、吵架、自虐等事件10余起。個性社團——書畫社團獲縣級榮譽6人次,乒乓球社團代表隊獲縣級三等獎。
夢想課堂,為孩子樹立自信
2017年10月,在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的幫助下,該校建成了“夢想中心教室”,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套幫助他們人格成長和能力發(fā)展的夢想課程每周一節(jié)夢想課程,幫他們樹立自信,讓他們發(fā)現最好的自己。
“夢想課程”中有一門財商教育課程,小學生們通過游戲式的交易方式,學會合理管理金錢,了解金錢之于生活的意義;他們在課堂上觀看視頻了解比爾·蓋茨和尤努斯的財富故事……沒有填鴨式的教育,沒有知識點,甚至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老師,但孩子們學得認真起勁。
利用“夢想課堂”這個平臺,該校積極開展針對“留守學生”的專項活動,讓學校成為孩子的心靈樂園:啟動“安全衛(wèi)士”兒童成長計劃;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園行;“我的榜樣”為主題規(guī)劃未來人生;“關愛健康,關愛女生”安全衛(wèi)生教育;消防演練,提高實戰(zhàn)技能……活動開展有聲有色,引得雙牌縣教育局率全縣30名優(yōu)秀校長前來學習取經。
家長學校,搭孩子溝通橋梁
2017年9月,在道縣教育局的關心下,牛路口中心小學成立家長學校,請專家舉辦家教理論講座,以櫥窗、網站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做好宣傳。通過召開家長會,開展“教子有方好家長”評選等活動,形成家校合力。該校每期發(fā)出《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強化家庭教育的家長責任意識。
該校教師通過家長QQ群、微信群、微智校園等平臺,了解留守兒童家庭情況,完善“留守兒童”檔案,創(chuàng)立“老師、學生、班級、家庭、學?!蔽逦灰惑w的教育格局,使學校德育工作能夠深入到學生、家庭和社會中。老師及時發(fā)現并制止了有自虐、暴力傾向的學生,及時了解并疏導吸煙、上網等不良習慣的學生,調解學生與家長、老師、學生之間的矛盾,幫助疏導孤兒、單親、回流生等學生的心理,幫助自閉、自卑、考試焦慮的學生走出困境,使得家長與孩子在心理溝通上更加自然和諧,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了溫暖的懷抱,擁有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