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是呼吸系統(tǒng)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慢支”患者在春季易于急性發(fā)作,是患者就診的常見原因。
消炎與否,看病情
慢支中的“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這種氣道炎癥反應多由吸煙、職業(yè)粉塵、化學物質(zhì)、空氣污染等環(huán)境因素的長期接觸所致;病毒、支原體、細菌等感染也會起到部分作用,同時,免疫功能紊亂、氣道高反應性、年齡增大等機體因素和氣候等環(huán)境因素均與“慢支”的“炎”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關(guān)。我們平時談到的消炎藥是指抗菌藥物,消的是細菌感染產(chǎn)生的炎癥反應,對吸煙、病毒等引起的炎癥反應就無能為力了。由此可見,緩解期的“慢支”患者用消炎藥起不到治療作用。戒煙,避免吸入有害氣體和其他有害顆粒,增強體質(zhì),預防感冒,才是正確的做法。
支氣管炎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病原體可以是病毒、細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僅僅當急性加重是由細菌感染所致時,才有抗菌藥物的用武之地。
何時“消炎”,先識別
那么,怎么才能準確識別出“慢支”急性加重是不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呢?如果有咳膿痰并且痰量增多,往往出現(xiàn)了細菌感染?;蛘吣撎怠⑻盗吭黾觾H有兩者之一,但是出現(xiàn)了喘息、憋氣加重,也提示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值得注意的是,發(fā)熱并不能說明存在細菌感染。除了癥狀,抽血化驗C-反應蛋白顯著升高也有助于判斷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shù)和(或)中性粒細胞增高也有一定的鑒別價值。
如果急性發(fā)作并非細菌感染所致,使用抗菌藥物有百害而無益??咕幬飼缥覀兡c道、口咽部、皮膚黏膜等部位的有益細菌,造成菌群失調(diào),還可能帶來過敏、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此外,過度使用抗菌藥物會在我們體內(nèi)篩選出耐藥細菌,增加日后耐藥細菌感染的風險。
一些因反復細菌感染而急性加重的患者,是不是可以通過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減少感染機會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時,應分析反復感染的原因,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是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部分患者使用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或可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