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孫亞青出生在杭州一個普通家庭。14歲那年,孫亞青放學回家,眼角余光中,一抹艷色引起了她的注意。路邊“王星記”扇廠門前透明的櫥窗里擺放著好幾把扇子,團扇、折扇,把把爭紅斗艷,精美異常。從此,她迷上了王星記的扇子。
很快,18歲的孫亞青畢業(yè)了,父親想讓她去當兵或謀個安穩(wěn)的工作,孫亞青卻說:“我就想在家門口的王星記干活?!奔懿蛔∨畠旱膱猿?,父母最終妥協(xié)了。
面試過關(guān)后,孫亞青被領(lǐng)到紙扇車間。
兩年時間,孫亞青從穿面、折面,到通面、糊面、翻面……各個工種學了個遍,師傅對她最大的評價是:“不偷懶,很好問?!焙芸欤鳛閺S里的后起之秀被分派到了拉花車間——王星記核心技藝檀香扇的工藝車間。
經(jīng)過幾個月的磨合,孫亞青終于拉出了自己的第一把檀香扇。當28片檀香片拼接成扇的那一刻,孫亞青滿是成就感。師傅拿著她拉的扇子仔細打量,肯定道:“小鬼,拉得不錯,比我拉的第一把扇還要好!”孫亞青高興極了。
隨著技藝的提升,孫亞青的《松鶴》《紅樓夢》等作品相繼完成。她漸漸意識到,想做出好扇子,除了傳統(tǒng)技藝,美術(shù)功底也必不可少。于是,她用業(yè)余時間又報了繪畫班、縫紉班的學習。
2001年,奧組委申奧籌備,王星記作為南扇代表也在備選禮單之列。奧組委派了專人到杭州考察,看著陳列室里一把把精致的扇子,專員最終被打動了。
有了這一次的成功,孫亞青漸漸把眼光轉(zhuǎn)到了國際上,除了外貿(mào)訂單,大型活動也概不錯過。
2010年,上海世博會招商,可要作為特許生產(chǎn)商,必須有80萬元入門款,那時的王星記沒有那么多錢。
10天時間,孫亞青一共做了15款樣品,款款精美別致。最終,她的誠意打動了招商辦,王星記以20萬元保證金特例成了世博會特許生產(chǎn)商,還一舉拿下了20把夫人禮的承辦權(quán)。
2016年9月,G20在杭州召開,王星記更是作為國禮亮相世界舞臺,先后制作了元首禮、夫人禮、貴賓禮、會晤禮、記者禮。光是設(shè)計稿,孫亞青就改了36次。
終審時,扇釘因為是手工剪斷的,難免有細微的長短差異,但孫亞青一摸,就說:“重做?!闭娼z扇面和紙黏合,免不了起些褶皺,孫亞青瞄一眼,哪怕是1毫米的細紋,只要肉眼能看到,就絕對不過關(guān):“重做!”
正是這樣幾近苛責的把關(guān),47天,孫亞青從4萬多把扇子中親手摸出了3萬多把國禮扇。
然而,比起王星記的振興,傳承更是孫亞青長久以來的夙愿。這些年,孫亞青不僅手把手地帶徒弟,還組建了一支技藝精湛的大師隊伍。
孫亞青的另一個心愿,就是建立“扇博物館”。
9年來,孫亞青已陸續(xù)收集了1000多把扇子,無論是自己出資還是公司出資,這些扇子都歸了王星記。孫亞青說:“我人都是王星記的,扇子就更是王星記的了。”
有人問她能成為扇藝大師,最主要靠的是什么?孫亞青笑著說:“是責任、使命、執(zhí)念吧。”
(摘自《家庭》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