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來說,最糟心的事情是什么?很多父母的答案是: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養(yǎng)出來的孩子卻是個窩囊廢。很多父母確實很辛苦,連葵花子都要給孩子嗑好。
我小姑就這樣:剝蝦、挑刺、碎瓜子這種事情就不用說了,兒子讀小學(xué)的時候,他媽還要滿屋子追著喂飯,一頓飯能吃三個小時。
小姑的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好幾年,找了幾份工作,要么嫌苦,要么嫌工資低,干脆回老家坐吃等死。沒有老婆,也沒有工作,連做個飯都不會,據(jù)說就游戲《王者榮耀》打得還可以。小姑每天愁眉苦臉,怎么也想不通:“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夠,孩子才這么沒出息?”
這哪里是做得不夠,分明是做得太多!
木木對父母小時候的“絕情”印象特別深刻,尤其是不小心跌倒了,記憶中父母從來沒有扶過她,有時候哭了大半天都沒人搭理,最后只得自個爬起來。
那時候屋外面都是泥地,每天就在泥地里爬來爬去,每到晚上,衣服上、手上、臉上都是泥巴,甚至還會不小心被劃出血,父母就當(dāng)沒看見,每天照例換套衣服就了事了。要是渴了,就直接打開門口的水龍頭喝,竟也從來沒有拉過肚子,而且現(xiàn)在腸胃特別好。
有時候木木都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父母親生的?她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父母看似絕情,卻無形中鍛煉了她的抗挫能力,不管是學(xué)習(xí)還是工作,在別人眼里是多么艱難多么痛苦的事情,對木木而言,不過云淡風(fēng)輕罷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yīng)該讓他們自己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礙孩子的成長。
原來,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牛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