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边@是魯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聯(lián)句,書贈瞿秋白的條幅。魯迅一直將瞿秋白視為肝膽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在瞿秋白最困難的時候,魯迅冒險給予他真誠、無私的幫助,使瞿秋白度過了他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光。
兩人一見如故
瞿秋白和魯迅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32年夏。一天早飯后,瞿秋白由馮雪峰陪同,去上海北川公寓拜訪魯迅。兩人一見如故,談得非常投機。魯迅對這一位稀客,如久別重逢有許多話要說的老朋友,又如毫無隔閡的親人骨肉一樣。他們兩人從日常生活戰(zhàn)爭談到文壇情況,滔滔不絕。
這次會見,使瞿秋白感到振奮。1932年6月,他連續(xù)在10日、20日、28日寫信給魯迅,談他對整理中國文學(xué)史和翻譯問題的意見。
9月1日上午,魯迅和許廣平夫婦偕兒子海嬰冒雨來到紫霞路68號,兩人熱烈地討論文字改革。午餐席上,談笑風(fēng)生,非常親熱。從這以后,兩家來往更為密切。
多次到魯迅住所避難
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瞿秋白、楊之華夫婦隨時面臨被捕的危險。魯迅夫婦置生死于度外,多次掩護他們。
1932年11月下旬,聽說有一個叛徒在盯楊之華的梢。瞿秋白夫婦轉(zhuǎn)移到魯迅家中暫避。
1933年2月上旬,中共上海中央局得到情報,說國民黨特務(wù)要在當(dāng)晚破壞紫霞路一處機關(guān),瞿秋白夫婦再次到魯迅家中避難。
魯迅深為友人動蕩不安的生活而擔(dān)憂。3月初,魯迅通過日本友人內(nèi)山完造夫人的幫助,在北四川路施高塔路東穗里12號租到一間亭子間。3月4日,瞿秋白夫婦遷到這里。6日,魯迅拿著一盆堇花來到寓所看望瞿秋白夫婦,祝賀喬遷。小小的亭子間經(jīng)過一番布置,特別是掛起了魯迅手書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的對聯(lián),竟?jié)M室生輝。
4月11日,魯迅全家遷居施高塔路大陸新村9號。兩家在同一條馬路上,相距不足十分鐘的路。魯迅和瞿秋白來往十分方便,幾乎每天都可以見面。
后來,楊之華到中共上海中央局組織部做秘書工作,夫婦兩人就搬到機關(guān)去住。大約9月間,一天深夜,突然傳來警報,要他們馬上離開機關(guān),這時已是凌晨兩點鐘。瞿秋白和楊之華決定還是到魯迅家去。這一次在魯迅家只住了幾天,就轉(zhuǎn)移到另外的機關(guān)里。
分別前夜促膝長談
轉(zhuǎn)眼到了1934年1月,瞿秋白奉命離開上海到中共蘇區(qū)。臨行前幾天,他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渴望,一股不可壓抑的深情,一定要當(dāng)面向魯迅、茅盾辭行。他是預(yù)料到,今后天各一方,難得再有見面的機會。
1934年1月4日晚,瞿秋白來到魯迅家。兩個人三個多月沒有見面,而這一次相見后就將是長久的離別,兩人似乎都有說不完的話。晚上,魯迅一定要讓瞿秋白睡在自己的床上,他與許廣平睡在地板上。
楊之華在家中,焦急地等了瞿秋白一天一夜,等到第二天晚上他平安歸來,心里一塊石頭才落地。瞿秋白笑容滿面地說:“要見的都見到了,要說的話也說了?!?/p>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長汀遇害,魯迅悲痛至極,盡管重病在身,他還是決定編訂瞿秋白的譯文集以資紀念。于是不久《海上述林》出版了。(本版稿件綜合《北京晚報》《今晚報》《黨史天地》《深圳特區(qū)報》等 葉介甫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