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張先生和王女士夫妻育有一子張某江,2011年3月21日,張某江因病去世。張某江生前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開辦了一個用來接收政府種糧補助款的存折賬戶,賬戶內(nèi)遺留有280多元的存款。張某江去世后該存折遺失了,其父母只能在郵政儲蓄銀行查詢到賬號,無法直接從銀行取出該筆款項。因為張某江生前沒有結婚,也沒有生育小孩,其父母即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2017年9月21日,張先生和王女士協(xié)商后,分別作為原告、被告到豐順縣法院豐良法庭立案,要求繼承兒子的該筆遺產(chǎn)。經(jīng)法院調解,雙方達成協(xié)議:一致同意張某江生前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存款及利息由原告即張某江的父親張先生繼承,由張先生辦理取款手續(xù)。法院出具了民事調解書,張先生持法院調解書從銀行中取出該筆遺產(chǎn)。
案例二
2015年6月18日,巫女士的丈夫馮先生去世,馮先生在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梅州豐順證券營業(yè)部有股票及資金共197626.69元,其家人無法直接取出該筆遺產(chǎn)。馮先生的父母早已去世,巫女士與丈夫馮先生共生育了三個子女,巫女士與三個婚生子女均為上述遺產(chǎn)的第一順序繼承人。
2016年7月27日,巫女士作為原告到豐順縣法院立案,其三個子女為被告,原告巫女士請求法院對上述遺產(chǎn)繼承進行處理。經(jīng)法院調解,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被繼承人馮先生在安信證券梅州豐順證券營業(yè)部的股票及資金由原告巫女士繼承。巫女士可持法院調解書辦理相關手續(xù)。
法官釋法
被繼承人去世后,如果死者生前辦的是銀行卡,而繼承人又知道該卡的密碼,可以直接持卡在自動取款機上取款或轉存。銀行將視為正常支取或轉存,銀行對事后發(fā)生的存款繼承爭執(zhí)與糾紛不負責任。
如果繼承人遺失了被繼承人的銀行卡,或者不知道被繼承人銀行卡的密碼,便無法直接從銀行取出該筆遺產(chǎn)。
如果被繼承人生前辦理的是存折,繼承人即使持有存折和密碼,也無法持存折直接到銀行取出遺產(chǎn),因為繼承人可能不止一人,銀行不能確定取款人是唯一的繼承人,如果某一繼承人在其他繼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把存款取出,就會產(chǎn)生糾紛。
所以,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存款作為遺產(chǎn),銀行不能擅自把它支取給任一繼承人。繼承人要取得被繼承人死亡后留有的存款,就必須向銀行出具自己對被繼承人財產(chǎn)享有繼承權的有效證明。這份證明,有兩條路徑可獲得:第一條路徑是向公證機關申請辦理繼承權證明書,第二條路徑是通過起訴獲得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梢岳^承權糾紛為由,由任一第一順序繼承人到法院起訴其他同一順序的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對公、婆、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喪偶兒媳和喪偶女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起訴。繼承人之間互為原被告,由法院確定遺產(chǎn)的歸屬。這也就意味著,即便各繼承人之間沒有任何糾紛,也要確定原、被告,只有這樣“訴”才能提起。繼承基金、股票、股金亦是如此。
(據(jù)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