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時代是大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大學階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其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穩(wěn)定以及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需要。那么應當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呢?下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樹立
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對人生和人生價值的根本看法,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是社會歷史條件與社會關系下形成的產物,其積極意識特征非常明顯。對人們的生活起著很大的指導性作用,同時對人的道德及道德行為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人們的未來生活與價值目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身觀、價值觀,對大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那么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怎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呢?對此問題展開探討。
1、要有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品格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我國幾千年來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在當代中國,愛國不僅是一名普通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應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愛國情操,不僅僅是對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更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它的最高境界應體現為知行統(tǒng)一,把愛國之心轉化為報國之行。大學生不僅要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同時還要克服狂熱狹隘的愛國主義傾向。只有這樣樸素的愛國情感才能上升到深刻的理性的愛國情操,成為人生恒久的動力。大學生要樹遠大理想,立報國之志,獻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前途聯系起來,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學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識多、思想觀念新、富有青春朝氣的群體,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理應用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要鍛煉品格,磨礪意志,提高自身素質,完善人格品質,努力做中華民族美德的傳承者,做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做新型人際關系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
2、應樹立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和重要轉折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要十分珍惜難得的在校時光,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發(fā)奮學習,立志成才。大學里的主動學習,使很多學生產生了不適應性,有些學生開始逃課,厭倦上課,尤其在看到現代社會激烈競爭、工作難找、理想與現實產生矛盾時,甚至對學習產生了恐懼。作為大學教師,就應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使學生知道學好專業(yè)知識是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固的基礎,不僅如此,還應多鼓勵學生學習一些課外知識,這樣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同時也是為自己將來的就業(yè)拓寬思路,能更快適應社會的需要。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牢牢記住的主要任務。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從所學的知識中找到樂趣,運用正確的、辯證的觀點和矛盾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還要加強各門專業(yè)課的學習,增強動手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來應對將來工作和生活各種挑戰(zhàn)。
3、認真進行思想素質的提高,強化責任意識
當代大學生除認真學習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常進行自我改造,強化責任意識,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標準,不斷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克服自私和任性。對于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問題要勇于承擔責任,做一個有擔當的大學生。
4、明辨是非,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要有明辨是非、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他的人生態(tài)度。凡是成功者,始終用最樂觀的精神、最積極的思考來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敗者則恰恰相反,他們則往往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往往不從自身的人生態(tài)度去尋找失敗的原因,總將問題歸結于他們的境遇是別人造成的,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大學生的成長歷程可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要經歷許多曲折;平時學習中經常會遇到許多挑戰(zhàn)和困難;人際交往中有時會受到別人誤解和抱怨。這時尤其要保持一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淡泊名利的超然心態(tài)、一種坐看風云起的大將風范。面對挫折與困難,要善于看到光明,把不利因素看作是對自己人生的考驗,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通過奮斗,破解難題,化解風險。
5、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培養(yǎng)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大學生要利用課余時間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去學校餐廳、圖書館、校外的養(yǎng)老院、社會福利院等地進行勤工儉學等等。通過觀察生活、了解生活、從生活中感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方面,能夠幫助別人;另一方面,在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同時提高了自身的素質,也增強了對社會的責任感。
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在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等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通過軍訓、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動,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的主旋律、開展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宣傳、新聞、出版等方面要堅決弘揚主旋律,以正面宣傳為主,樹立先進典型,抓好示范教育,為大學生價值觀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加強法制建設,規(guī)范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體系,就必須把價值觀體系的建設與法制建設結合起來,使一些基本的社會價值觀法制化,通過法律手段來弘揚某些價值精神,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建設走上規(guī)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徑。
參考文獻:
[1]侯躍飛.論現代管理手段在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