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現(xiàn)如今,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和進步,初中語文閱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很好地陶冶學生的文學情操,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的文化習俗,并且還能領略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與精神面貌。但是,目前我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存在著諸多問題。當中有教師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因此,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提到日常的語文教學日程上來,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信息技術 整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06
從較為單一的媒體,到如今的集圖、文、聲并茂的信息技術,其豐富的圖像信息,讓教學變的形象生動,也傳達了傳統(tǒng)教學下的非語言符號所不能傳達的信息,其不可比喻的教學功效,使得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對于學生來說,閱讀能力的提升,在促進學生接受信息能力以及文字處理能力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初中階段,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在生活當中對于信息的獲取和消化都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所以閱讀對于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格外注重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改之后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初中語文教師也在為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地進行探究與思考,并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出了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當前在部分地區(qū)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導致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仍然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僅僅為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歸納和傳授,而沒有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訓練,很少開展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缺乏對學生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的引導,缺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步驟單一
目前多數(shù)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以課文講解為主,通過將課文劃分為多個部分或段落分別向學生講授其中的知識點,然后選擇出一部分內容讓學生進行背誦。在這種教學方式,語文閱讀教學顯得十分枯燥、乏味,教學單一導致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受影響,學生在閱讀中的感知、思考等方面的能力也無法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
(三)教學模式呆板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這一觀念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然而由于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在單方面的向學生滔滔不絕的講授文章內容,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真正參與到閱讀過程當中,同時學習知識的效率也并不高。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多媒體的整合方法
(一)多媒體為載體,構建教學情景
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學活動中有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說是錦上添花。多媒體教學模式相較于以前常規(gu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說,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老師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說”的教學方法。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產生自主的,更加符合自己學習情況的學習方法、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及學習的質量。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的圖像、聲音、影響等,讓學生在下課之后還能反過去再將教師上課所講的內容進行消化和復習,對不懂得知識點可以進行連續(xù)的反復的學習,同時還可以改善傳統(tǒng)教學初中生只顧著做筆記而遺忘上課的知識點或者做不完筆記的現(xiàn)象。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為學生還原一個逼真的真實的上課場景,是學生能夠再一次的身臨其境,課后對上課內容再進行簡單的總結,并留下一堂課的思考問題,就可以達到對學習的知識再一次進行鞏固,對未學習的部分有預習的好習慣。
(二)信息技術輔助,協(xié)調師生關系
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學會互動交流,萬不可“閉門造車”,教師可以讓信息技術輔助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此來讓交流更加的流暢,更加有效。例如,在做“樂于助人、互幫互助”主題的語文閱讀訓練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為了讓活動更加成功,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音響設備播放一些契合主題的背景音樂來烘托氛圍,讓學生更加投入到活動中來,這樣課堂效率也會更高。再比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時,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這樣會讓學生的表述更加清楚。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術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新奇的東西,而初中生對新奇的事物常常抱有更強的好奇心,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點在語文閱讀課堂的互動中多多使用信息技術。最重要的是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教師更需重視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目前的課堂教學還是師生互動居多,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在師生互動時發(fā)揮好信息技術的作用。信息技術是課堂上的是一劑潤滑劑,教師要合理地利用,讓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體現(xiàn)出價值,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效率。
(三)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起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開展游戲活動、問題搶答、創(chuàng)設情境等。例如在對契訶夫的《變色龍》這一篇文章進行講解時,便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變色龍相關的影片,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變色龍能夠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變換自己體色的能力,從而聯(lián)想到小說中主人公的行為做法,來切實感受到主人公的特點,從而明白主人公身上可憐、可悲之處,這樣學生就會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會是之前那樣只覺得好笑。
(四)加強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積累
文章是由文字與語句構成的,要想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加強學生對閱讀文字、詞語、句子的積累。學習字詞句是個極為漫長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學生學習完整篇文章后,便能很好地理解這篇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此一來便會使語文閱讀教學順利推進。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首先要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從而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光學.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2018(12):181.
[2]沈玲玲.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天地,2018(2):62-63.
[3]李桃.探究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