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杰 曹二剛
習主席強調,要積極研究把握信息網絡時代政治工作特點規(guī)律,推動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大數據政工,就是適應信息網絡時代要求,以政治工作的數字資源建設和信息系統(tǒng)建設為突出特征,將大數據技術與政治工作本體及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結合起來的政治工作模式。建設大數據政工,是發(fā)揮我軍政治工作生命線地位作用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學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隨著信息網絡的迅猛發(fā)展,大數據被人們稱為“數字石油”,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同樣也給軍隊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大數據政工作為軍隊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其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功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政治工作思路。
能夠開展全員化的情況調查分析。傳統(tǒng)的信息搜集方式,主要是通過采集少量、隨機樣本進行分析抽樣調查,這些“小數據”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問題,但是覆蓋面、及時性和精確性不高,最終得到的結果也無法實現完全和真實。相比較來說,借助大數據全時、全員、全網收集、整理和分析民意,能夠得到較為精確的調查結果。一方面,借助信息統(tǒng)計和分析技術,對網上信息和業(yè)務數據進行掃描,從中篩選涉及調查主題的內容并且進行分析,獲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通過網上測評、問卷調查、征集建議,使一些復雜的調研工作變得簡便快捷、直接有效。因此,大數據政工能使調查分析覆蓋面更廣、真實性更高、見效更快。
能夠提供全數據的機關決策支持。隨著智能手機、計算機、社交平臺、門戶網站、傳感器和物聯網等信息載體不斷增加,數字、文字、圖片、聲音甚至方位、溝通、情感等都已經數據化,逐步具備了為涉網個體構建針對性數據模型的條件。通過數據挖掘,可以從海量信息中尋找蘊藏其中的數據規(guī)律,并利用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來解釋過去、評估現在、預測未來。大數據政工依據全數據的信息資源,完善以大數據為支撐的黨委決策輔助機制、干部選拔培養(yǎng)機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廉政風險內控機制、教育效果評價機制和部隊士氣評估系統(tǒng)等,可以用精確的數據結果替代模糊的直覺判斷,為機關在全局、整體、體系上決策提供支撐。
能夠組織全過程的檢查評比量化。大數據政工依托信息網絡運行,運用信息系統(tǒng)管理,通過信息數據評價,為日常教育管理提供全過程、全要素、全時段的量化。比如,文體活動的開展、黨團組織建設等基層具體政治工作,以及組織、干部、宣傳、保衛(wèi)、紀檢等政治工作機關業(yè)務都可以實現數字化記錄、精確化管理,這就在提高量化水平的同時,為政治工作檢查評比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權威性打下物質基礎。
能夠進行全方位的組織結構優(yōu)化。大數據的開發(fā)利用,使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緊密結合,應用于政治工作管理和服務的整個過程。通過信息集成、過程優(yōu)化及資源高效配置,促進政治工作組織結構優(yōu)化,使其縱向和橫向都可以及時、高效地溝通協(xié)作。一方面,通過縱向邊界的重組,有利于政治工作從管理控制為主向支撐服務為主轉變;另一方面,通過橫向邊界的融合,促使每個機關部門實時、事事協(xié)同,自動服從和服務于整個組織。各個部門在大數據平臺上相互合作,更大更有效地處理信息,使政治工作運行更加民主、平等、高效,具有通力協(xié)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生機活力。
大數據作為信息網絡時代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涉及價值觀和方法論,它帶來的不僅是信息技術的升級,更是一次全新的思想解放和觀念變革。政治工作樹立大數據思維理念,將會帶動運行模式、指導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基于網絡生態(tài)的互動理念。信息網絡時代信息的發(fā)布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互動空間有了很大的提升,各種信息網絡平臺可為官兵提供一個釋放自我、主動受教育的虛擬空間,使廣大官兵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主人翁的能動性。政治工作需要順應這一趨勢,依托網絡空間,了解官兵分析問題的不同維度,掌握不同思想和問題交織形成的矛盾體,探尋官兵的關注點、興奮點、敏感點。同時,鼓勵官兵通過直言式表達、跟帖式討論、拍磚式批評,將現實中不愿講、不便講的問題,通過虛擬空間觀點交鋒和真情流露自然反映出來,推動政治工作在思想碰撞中析事明理,在你發(fā)我跟中引導糾偏,在群策群力中落地生根。
基于內在聯系的系統(tǒng)理念。大數據以所有樣本為研究對象,而非抽樣數據,這體現了以整體性眼光把握對象和研究問題。大數據政工要強化“全體優(yōu)于部分”的“更多”理念、“雜多優(yōu)于單一”的“更雜”理念和“相關優(yōu)于因果”的“更好”理念,使思維方式從還原性思維走向系統(tǒng)性思維。從整體上把握政治工作各個要素,在籌劃、部署、落實政治工作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要從一體化角度觀察思考、統(tǒng)籌規(guī)劃,從而不斷增強部隊政治工作頂層設計的系統(tǒng)性、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的協(xié)調性、部隊工作與地方工作的兼容性,構筑全方位、寬領域、軍民融合的大政工格局。
基于數據支撐的精確理念。大數據通過數據挖掘“讓數據發(fā)聲”,提出了全新的“始于數據”這一知識生產模式,即通過各類海量數據以及相關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將相對抽象和感性的調查統(tǒng)計即時化、具體化和理性化,從而使工作的謀劃、實施和評估具有堅實的支撐。政治工作通過對大數據開展實證調查和研究,從海量微觀數據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為實踐活動構建個性化的數據服務模型,為政治工作制訂計劃、調控實施和評估效果提供明確的數據支撐,從而推動政治工作從經驗概略向科學精準轉變。
挖掘大數據資源,需要實時采集官兵在學習訓練、瀏覽網頁、通信聯絡等活動中產生的、反映思想行為的數據信息,并將各個部隊的局部數據歸并整合,確保海量數據安全存儲、集中管控、及時更新。因此,只有打造大數據政工的支撐平臺,才能為各種政工數據的采集、存儲、共享、計算、分析、挖掘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
構筑政工大數據庫。建立政治工作大數據中心,及時收集、實時處理數據信息,是搭建大數據政工平臺的核心。其一,要建立政治工作資料數據庫。立足部隊信息化建設水平,充實政治工作相關數據,比如績效數據、測評數據、專業(yè)技術素質數據等,通過數據庫有依據地確認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其二,要建立官兵思想信息數據庫。及時、全面、準確地采集反映廣大官兵思想及其發(fā)展過程中的各類相關信息,為加強對政治工作的全面流程監(jiān)管,實現科學分類、多元檢索和海量數據的分析比對奠定基礎。
開發(fā)政工業(yè)務軟件。開發(fā)運用政治工作業(yè)務軟件,是構建大數據政工平臺的基礎。當前,我軍的大數據發(fā)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今后的政治工作信息化必須結合政治工作業(yè)務需求,借鑒國內外數據分析挖掘經驗,積極開發(fā)大數據支撐和應用軟件,才能更好地對數據進行獲取、分類、融合、重組、提取、過濾、提純、判斷。比如,充分發(fā)揮定量研究的作用,積極開發(fā)基層思想政治教育軟件,發(fā)揮自學、輔導、咨詢、統(tǒng)計、分析、預警等功能,讓信息數據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增強基層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健全數據分析機構。整合組織領導力量,健全數據分析機構,是構建大數據政工平臺的關鍵。大數據的核心就是挖掘出龐大的數據庫獨有的價值。要從管理體制、技術支撐、人才支持、財政保障等方面綜合努力,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建成軍委、戰(zhàn)區(qū)(軍種)和部隊各個層級的具有新型處理能力的數據分析機構。數據分析機構要注重軍民融合,通過構建長效機制,在國家和軍隊各職能部門之間進行協(xié)作,以方便對數據的處理。
大數據時代,數據是政治工作的血液,是影響政治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要協(xié)調多方力量,加強政治工作數據標準建設,盡快建立健全與實戰(zhàn)相銜接、符合我軍政治工作實際、科學實用的數據化標準規(guī)范體系。
完善數據收集體系。政工數據包括官兵工作、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記錄,這些記錄往往是文檔、表格、音頻、視頻等,種類繁雜,數量巨大,結構化程度也是千差萬別。因此,要對這些數據的標準進行規(guī)范,明確數據采集的格式、程序、方法等,以便計算機進行處理。完善收集體系要遵循的要求:一是注重實用性,將政治工作需求和信息利用價值作為資源搜集考慮的首要因素;二是注重互補性,把目前獲取成本比較高而目前又非常缺乏的資源作為采集的重點,以實現與自身信息資源的銜接互補;三是注重系統(tǒng)性,主要體現的是政治工作信息資源的連續(xù)性、完整性和各類別之間相互關系。
健全數據整合規(guī)則。數據整合即對采集來的政治工作數據在內容上進行整合。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步驟的規(guī)范:在分析與過濾環(huán)節(jié),通過條件設置,對包含重復、虛假、無利用價值的信息進行有效的過濾,確保被整合信息的質量;在分類和標引環(huán)節(jié),采用目前比較先進的、操作性強的標準,將采集來的雜亂無序、格式標準不一的信息資源進行統(tǒng)一分類和標引;在存儲和檢索環(huán)節(jié),應區(qū)分類別建立政治工作數據庫系統(tǒng)來存儲數據。經過數據整合,讓大數據中分散的、零亂的、獲得性差的信息資源變成集中的、系統(tǒng)的、可獲得的高效政治工作信息集合。
拓展數據發(fā)布形式。數據發(fā)布,就是將經過整合后形成的系統(tǒng)、集中的數據集合,通過適當的途徑和媒介提供給用戶使用。政治工作信息發(fā)布可采取以下形式:建立資源檢索系統(tǒng),可在后臺建立用來存儲經過整合處理的政治工作數據庫,然后再建立一個公共檢索平臺供檢索使用;建立統(tǒng)一檢索平臺,實現對多個政治工作數據庫進行互操作,使官兵能夠對多個已獲得使用權的政治工作數據庫集中搜索;建立資源導航系統(tǒng),通過系統(tǒng)將采集來的、經過過濾整理的數據超鏈接,并根據其用途、種類等進行匯總排列,以便于官兵的訪問和獲取。
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大數據并不是存在于某一個部門之中,它發(fā)揮作用也不是某一單獨部門可以實現的。一方面,在體制上要在全軍范圍內統(tǒng)籌規(guī)劃和有機整合,從以往封閉式的數據采集、加工、利用,轉變?yōu)楝F代的、開放的、廣泛面向網絡的數據采集、加工和利用;另一方面,在技術上要基于云計算技術合理部署政治工作數據中心,實現從多種渠道高效匯集多源數據,優(yōu)化動態(tài)數據,實現政治工作數據歸口采集、質量監(jiān)控、綜合管理、高效應用、有效評價,提高數據抓取能力與關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