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圣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世界民族打擊樂器——箱鼓的由來及發(fā)展,以及箱鼓演奏藝術中常見手法、技巧,并且明確了練習的要領、要求,細化了手部的細節(jié)動作,讓廣大箱鼓演奏藝術愛好者更加近距離的感受箱鼓演奏藝術的基本演奏手法的魅力。
關鍵詞:箱鼓 演奏 手法 技巧 風格 世界民族打擊樂
中圖分類號:J6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9-0053-02
近幾年,一種獨特的世界民族打擊樂器——箱鼓(CAJòN)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箱鼓又叫做木箱鼓、卡宏鼓、卡宏木箱鼓,原文為CAJòN是西班牙文,意思是木箱子。正如單詞所譯,這個打擊樂器外觀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木箱子,好像并無特別之處,但所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種打擊樂器歷經百年的發(fā)展而長盛不衰,而且從外形到內部結構越來越完備之所以能夠火遍全球,自然有其過人之處。首先,箱鼓以其攜帶方便、音色豐富、造型簡約等諸多優(yōu)勢而被應用在各種風格的音樂作品和各種場合的音樂活動中,并擔當著重要的打擊樂聲部;其次,在演奏手法技巧方面更是千變萬化,帶著世界各地民族打擊樂的手法特色與律動風格。所謂:“一箱一世界,一鼓一人生”,“小箱子”蘊含著演奏藝術的大智慧,是眾多世界民族小型打擊樂器中的一朵奇葩。
一、箱鼓的產生與改良
關于箱鼓的由來,百年來眾說紛紜,也有很多傳說。早在15世紀,非洲的尼日利亞等地就出現(xiàn)了方形、三角形的木質盒子,只不過當時并沒有大面積的發(fā)展、改良成為像非洲鼓一樣重要的打擊樂器,而是非洲勞動人民手中的一樣普通玩具。真正的箱鼓原型,傳說是于19世紀在秘魯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當時,中、西非地區(qū)的黑人被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者們相繼販賣至秘魯沿海地區(qū)成為搬運茶葉箱子的奴隸。殖民者們頒布了禁止黑人奴隸演奏音樂的法律,殖民者知道這些來自中、西非的奴隸他們的家鄉(xiāng)有一種打擊樂器叫做非洲鼓,除了勞動之余的娛樂工具之外,還有號召、聚集的意思,為此,更是果斷禁止了把非洲鼓帶到殖民地的可能性。手邊沒有非洲鼓的奴隸們,也沒有合適材料制作非洲鼓、敦敦鼓,為了打發(fā)無聊時間,就隨手打起了勞動時搬運的茶葉箱子,這就是最早箱鼓的雛形。
后來,為了這個箱子能夠發(fā)出更好的音色,就在六面體的箱子上選擇了一面較為輕薄的“塔帕”面來進行擊打。而后,為了進一步獲取更大的音量,就在這個箱子“塔帕”面的對面,挖開了一個圓孔,讓音量傳遞的更遠,箱鼓在秘魯最終成型。
隨著非洲秘魯音樂文化的不斷地深入發(fā)展,新的舞蹈種類,諸如薩瑪古維卡舞、慶典舞、蘭多舞等應運而生,而箱鼓成為這些舞蹈的標配打擊樂器。至黑人奴隸制廢除,箱鼓藝術家們不斷的探索箱鼓改良的各種可能性,而最早的嘗試就是把箱鼓的打擊面板用腳部抵住,從而改變打擊面板的彎曲度,達到改變音色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我們在音頻資料中聽到的猶如蜂鳴般獨特的音色就要歸功于西班牙的弗拉門戈吉他大師Paco de Lucía與他的鼓手Ruben Dantas。在1977年,他們在秘魯演出時,當?shù)氐拿佤斠魳芳宜徒o了他們一只箱鼓,Paco de Lucía帶回了西班牙,對箱鼓內部進行了革命性的改良。他在箱鼓“塔帕”面的背面加入了吉他鋼絲弦,這樣箱鼓的音色層次更加多元化,表現(xiàn)力更加豐富,同時,也更加適用熱情的西班牙弗拉門戈音樂。至此,箱鼓成為西班牙弗拉門戈音樂舞臺藝術中重要的“主角”之一,也形成了獨特的弗拉門戈箱鼓律動體系。也因為Paco de Lucía的努力,他的改良把箱鼓推向了更加廣闊的歐洲,從此箱鼓風靡全球,演奏的技巧與風格也越來越豐富。
二、箱鼓演奏技巧的風格種類
(一)地域類
1.秘魯傳統(tǒng)風格
秘魯是一個擁有箱鼓演奏傳統(tǒng)的國家,同時,箱鼓也是秘魯?shù)姆俏镔|文化遺產,每年都有箱鼓藝術節(jié),萬人齊奏箱鼓的場面也被列為世界吉尼斯紀錄。秘魯?shù)貐^(qū)的箱鼓演奏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百年來,秘魯當?shù)氐囊淮忠淮南涔乃囆g家不斷改良發(fā)展,最終形成了獨特秘魯打擊手法。首先,在低音區(qū)域,秘魯當?shù)氐囊魳芳視r常將自己的整個手掌拱起,手掌內部形成中空的狀態(tài),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手指尖更好的在箱鼓表面進行擊打。
此外,在中高音位,秘魯?shù)南涔乃囆g家常用手指的第一關節(jié)以上的部分來演奏箱鼓上沿和邊沿,整個手指與手掌保持一個平面,在這樣的手型下?lián)舸虺鰜淼闹懈咭羯容^干凈、清脆。
2.古巴傳統(tǒng)風格
古巴屬于拉丁美洲國家,也是拉丁音樂風格的典型區(qū)域,當?shù)氐拇驌魳菲饕钥导压模–onga)、邦戈鼓(Bongo)、箱鼓等較為常用。在箱鼓演奏的手法方面,受到了康佳鼓的影響和啟發(fā),古巴傳統(tǒng)箱鼓演奏手法借鑒了康佳鼓的演奏方法,在演奏低音區(qū)域時,整個手掌完全放平,得到堅實、有力的低頻音色,非常飽滿,很有力量。此外,在中高頻段,特別是在頂部邊緣的高音區(qū)到中心低音區(qū)的演奏位置距離也相應變小,在演奏頂部邊緣高音區(qū)域。因此,必須要使用部分手掌以及所有手部,包括手指及手指關節(jié)。
3.西班牙傳統(tǒng)風格
一說到西班牙,就會想到熱情的弗拉門戈音樂以及當?shù)鬲毺氐穆蓜芋w系,箱鼓在西班牙弗拉門戈音樂體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吉他手、舞者最重要的音樂律動伴侶。在西班牙箱鼓演奏的體系中,對于律動的重音落點要求極為嚴苛,可以說,重拍落點不正確直接就導致了弗拉門戈風格的喪失。另外,弗拉門戈箱鼓演奏體系中有很多特別的演奏手法,諸如:叩擊、鬼音(輕擊)的手法。在擊打箱鼓的過程中對于鼓手反應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擊打手法方面,手部變化極為明顯。即:低頻區(qū)域手掌伸展進行擊打,中高頻區(qū)域將整個手輕握成空心拳,并使用小拇指、無名指指關節(jié)進行擊打,造成類似于敲門的叩擊音色。除此之外,對于鬼音(輕音)的擊打方法,采取“就近原則”,即:在低音區(qū)域的旁邊,用中指、無名指、小拇指輕輕碰觸面板,發(fā)出輕微的音量。
(二)樂器類
1.康佳鼓(Conga)
康佳鼓是拉丁打擊樂器中重要的一員,其中“雙擊”的演奏手法被很多箱鼓藝術家借鑒在箱鼓演奏中,其中,最為代表的就是雙擊手法,又被稱為“波浪形”、懸浮手法,是箱鼓演奏手法中較為常見的基本手法。其技術要點為:抬起手的前部,手腕支撐在鼓面上,接著將手落下,之后反復前面的動作,在練習時,雙手交替進行每一個動作。
2.邦戈鼓(bongo)
邦戈鼓與康佳鼓同屬于拉丁打擊樂器,由于邦戈鼓的獨特構造以及低、高頻的顆粒感音色,因此,在擊打手法方面也要求鼓手的手法要干凈、利落。常見的基本手法是傳統(tǒng)的古巴打法,整體音色更加堅實,音量更大,也是在箱鼓演奏中常用的手法技術,即“雙擊”的手法技術之一。其演奏要領是將整個手分為兩個節(jié)奏單元,即:大拇指為一個節(jié)奏單元,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為一個節(jié)奏單元,演奏時兩手交替兩個節(jié)奏單元的動作。
3.中東鼓(Darbuka)
中東鼓是中東音樂、東方舞中必不可少的打擊樂器,它快速、靈活、多變的手指技術,獨特的律動風格,在世界民族打擊樂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最為讓人稱道的技術手法就是——掄指技巧,這是一種對手指耐力、顆粒度、控制、均勻要求非常高的手指技巧。在箱鼓的演奏手法中也經常使用、借鑒中東鼓的掄指技巧。其技巧簡單的表述即為:利用兩只手的食指、無名指快速交替擊打箱鼓的中、高音域范圍,指法順序為:左手食指+右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右手食指。
4.坦布拉鼓(Tabla)
坦布拉鼓是印度音樂中必不可少的打擊樂器,被譽為世界上最難的手鼓之一。坦布拉鼓是由一大一小兩個鼓組成,左邊大的低音鼓被稱為Bayan,右邊小的高音鼓被稱為Dayan,演奏技巧、律動都極為復雜多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且作為常見的演奏手法被稱為“鐵軌”。即:將一只手分為兩個節(jié)奏單元,食指為一個節(jié)奏單元,中指、無名指、小拇指為一個節(jié)奏單元,大拇指不使用。在箱鼓演奏手法中表現(xiàn)為:演奏時左右手分別快速交替兩個節(jié)奏單元的動作,并且經常以五連音、七連音等節(jié)奏元素形式出現(xiàn)。
對于箱鼓演奏藝術中的手法技巧的探究,百年來一直沒有間斷過,一代又一代的箱鼓藝術家們在不同的音樂風格中不斷更新與嘗試,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箱鼓演奏技巧體系。箱鼓結構雖然簡約,但是演奏之路卻是任重而道遠,再厲害的演奏家終其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演奏手法,或許箱鼓演奏技術的真諦就是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德]馬蒂亞斯·菲利普森.卡宏箱鼓自學入門[M].大梁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7.
[2]視頻紀錄片:《箱鼓的歷史》,來自騰訊視頻。Lesson by Paul Jennings,Narration by Paul Jennings,Music by Paul Jennings,Animation by Avi Ofer www.aviofer.com.
[3]安志華.人人能打塔布拉[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現(xiàn)代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