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會留下自己的足跡,每一代人都會留下獨特的歷史年輪。輝煌的足跡不能被遺忘,偉大的歷史應當被傳唱,一曲《足跡》唱給您聽。
一個人在道路上走過,留下的是足跡;一個民族在時光里走過,鐫刻的是歷史。中國共產(chǎn)黨的足跡,串起的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一部艱苦卓絕的斗爭史,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一部開天辟地的發(fā)展史。而中國共產(chǎn)黨領袖的足跡,則是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篇章。他們的奮斗足跡,是民族變革圖強的歷史;他們的光輝足跡,是國家繁榮富強的標志。如同長征路上毛澤東同志的足跡,如同南巡路上鄧小平同志的足跡,如同復興路上習近平同志的足跡。歷史,就在這些光輝的足跡中延續(xù)。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底最深的掛牽。而對于飽經(jīng)風霜歷盡磨難的四川人民,他更有一種特別的惦念。到中央工作后,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五次來川視察,足跡遍布天府之國的鄉(xiāng)村、城市、高山和平原。2018年2月10日至13日,正值萬家團圓、舉國歡慶的春節(jié)前夕,他攜著黨的十九大的東風,帶著黨中央的關懷,再一次來到了四川。
山高路遠,千里迢迢;風雨兼程,人民至上??倳洸活櫞汉锨汀⑵录睖仙?,一路輕車簡從,從巍巍大涼山到滔滔岷江畔,從彝家火塘邊到羌寨新樓前,從高山到平原,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田野到工廠,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談……足跡所到之處,冰釋雪融,如沐春風。那種撫慰人心的溫暖,像重巒疊嶂、萬壑綿延的大涼山上的雪霽初陽,像昭覺縣三岔河鄉(xiāng)三河村燃起的熊熊篝火,讓人倍添力量、倍受鼓舞、倍覺振奮!“映秀花開了,鳥兒飛來了”“滿山花兒在等待,美酒飄香在等待。要是不走不行了,明年今日早早來……”群山之間,藍天之下,沒有指揮,沒有伴奏,群眾自發(fā)而起的清冽歌聲,像明媚燦爛的陽光,像滔滔奔涌的江水,縈繞著總書記的足跡,也激蕩著川人的心田?!按ㄈ藦牟回搰瑖私^未負川?!甭狘h話、跟黨走、創(chuàng)偉業(yè)、謀復興,這是我們抑制不住汩汩涌動的心泉;堅決維護、愛戴、追隨、捍衛(wèi)習近平總書記這個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當之無愧的黨的領袖,這是各族人民群眾樸素真誠的心聲。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偉大的時代是文藝創(chuàng)作不竭的源泉。中華民族能夠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根本原因在于黨的領袖的把舵領航。感悟時代、體驗時代、謳歌時代,這是文藝創(chuàng)作必須具備的歷史擔當。我在少年時期,背熟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首詩;在青年時代,唱熟了“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這首歌。偉人光輝的歷史足跡,理所應當要有一首詩來記誦,有一支歌來傳唱。于是,我們有了《七律·長征》,有了《春天的故事》。今天,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那些新的歷史足跡也無時不在激發(fā)我們新的創(chuàng)作熱情。
“光輝足跡映日月,豐功偉績耀山河?!?我雖已年屆中年,但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川視察的消息時,卻依舊忍不住心潮翻涌,詩情澎湃?!拔崾謱懳铱冢峥谠佄倚摹?。情之所至,文思如泉,《七律·足跡》初稿得成。我盡量用最簡潔明快的語言去記述總書記走過的行程,以最清新靈動的筆觸去描繪總書記關愛的土地,以最直白熾烈的情感去表達我們對總書記的熱愛與擁戴之情。初稿完成后,我又反復思考,逐字推敲琢磨,真可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最后終于形成了定稿。2018年3月12日,在遂寧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進基層”專題宣講集體備課會上,我深情朗誦了這首心血之作,為臨席講話作結。
“鏤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機緣巧合之下,我與四川省音協(xié)副主席、遂寧市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曾擎先生談及此詩,不料竟引起他強烈的情感共鳴。我們酣暢地談論著我的創(chuàng)作初衷、創(chuàng)作背景,深入地交流該詩的語言取向、深刻寓意,直到詩句化作旋律,從曾擎先生指尖的琴鍵上傾瀉而出。此后我曾問過他,為何對此詩譜曲如此得心應手?他告訴我,嘴里品讀著詩句,腦海里自然地就呈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四川之行的足跡,徐徐鋪展的畫卷上便有了跳躍的音符。曾擎先生的曲子我很喜歡。川味兒音樂的主調(diào),既有彝族音樂的風格,又有藏族音樂的風情,不同的音樂元素兼容交匯,質(zhì)樸與豪放兼而并存,純粹且深情,歡快又厚重,我想表達的那種黨心所盼、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的氛圍,都有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每一個人都會留下自己的足跡,每一代人都會留下獨特的歷史年輪。輝煌的足跡不能被遺忘,偉大的歷史應當被傳唱,一曲《足跡》唱給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