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為了對付共產黨可謂不擇手段,除了軍事上的猛烈進攻之外,還采取了懸賞的辦法。從總體上看,國民黨的這個招數是失效的,根本不可能憑此戰(zhàn)勝共產黨,亦不可能挽救其統(tǒng)治的最終失敗。
生擒朱毛賞洋25萬元
在國民黨新軍閥混戰(zhàn)期間,蔣介石對其他軍閥采用的一個慣用伎倆,就是通過金錢收買的辦法,使對方的部分將領臨陣變節(jié),以此達到瓦解對方的目的。由于許多軍閥本身缺乏信仰。打仗的目的基本上以占領更多地盤或者獲取更大利益為主。所以,蔣介石的這個辦法屢屢奏效,這也讓他在國民黨各派軍閥的多次較量中,特別是中原大戰(zhàn)后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進而調動了全國的戰(zhàn)爭資源用于對付紅軍。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在湘贛邊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井岡山斗爭,把湖南、江西兩省的國民黨當局攪得天翻地覆。蘇聯(lián)《真理報》在1929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幾個月前何鍵宣布,懸賞五千大洋捉拿朱德和毛澤東,捉住彭德懷和黃公略者可賞大洋兩千元?!?/p>
1930年7月28日的《江西民國日報》刊登了一則消息,即《魯總指揮嚴令緝拿朱毛》,指出:“茲特重頒賞格,如前方剿匪各部隊及各縣警隊,能擊斃朱毛獻其首級者,合賞洋五萬元,能活捉朱毛捆送來轅者,合賞洋十萬元。”這個賞金是一年前何鍵的20倍。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蔣介石于1934年10月25日發(fā)布懸賞令:“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睋?,這個金額達到了對紅軍領導人懸賞的最高值。 紅軍主要將領都有“價碼” 紅一、二、四方面軍及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一方面遭受了國民黨中央軍和地方軍閥的圍追堵截,另一方面也要經常面對國民黨的各種懸賞通告。 如1935年2月9日的《大公報》刊發(fā)一則《蔣電川購緝匪首》,其中寫道:“無論軍民人等,凡拿獲匪首者,一律均有重賞,特將賞格列后。生擒朱毛徐三匪首之一者,賞洋十萬元。生擒彭德懷、林彪、董振堂、周恩來、張國燾等匪首之一者。賞洋五萬元。”
到了1935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主力,粉碎了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分裂陰謀,已經走出茫茫草地,進入甘肅南部地區(qū),從而打亂了國民黨圍困紅軍的計劃,革命前景趨于好轉。蔣介石聞訊后,大為憤怒。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剿匪”第三路總司令朱紹良向甘肅的岷縣等縣的縣長,轉發(fā)了幾天前蔣介石拍給他的急電。這份電報來了個“一網打盡”,也就是將紅軍的所有師級以上干部全部進行了“定價”,內容如下:“一、毛匪澤東生擒者獎十萬元,獻首級者獎八萬元;二、林匪彪、彭匪德懷生擒者各獎六萬元,獻首級者各獎四萬元;三、博古、周恩來二匪生擒者各獎五萬元,獻首級者各獎三萬元;四、凡偽中央委員、偽軍團政委、偽軍團長及偽一、三軍團之偽師長等各匪首生擒者各獎三萬元,獻首級者各獎二萬元;五、其他各著名匪首。凡能生擒或獻首級者,仍照前頒賞格各給……”
如此看來。紅軍主要將領在國民黨那里都被登記了相應的“價碼”。
紅軍將領拿懸賞互開玩笑
斯諾在《西行漫記》一書中披露了一些細節(jié):“我第二次看見他是在傍晚的時候,毛澤東光著頭在街上走,一邊和兩個年輕的農民談著話,一邊認真地做著手勢。我起先認不出是他,后來等到別人指出才知道。南京雖然懸賞二十五萬元要他的首級,可是他卻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p>
彭德懷也是如此,該書寫道:“雖然政府軍飛機常常在紅軍前線扔傳單,懸賞五萬到十萬要緝拿彭德懷,不論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門外只有一個哨兵站崗,他在街上走時也不帶警衛(wèi)。我在那里的時候,看到有成千上萬張傳單空投下來要懸賞緝拿他、徐海東、毛澤東。彭德懷下令要保存這些傳單。這些傳單都是單面印的,當時紅軍缺紙,就用空白的一面來印紅軍的宣傳品?!?/p>
雖然國民黨的懸賞通告滿天飛,到處都是,但彭德懷與毛澤東一樣毫無懼色,而且把這些紙留下來用于印刷紅軍的材料,這是對敵人的一種巨大諷刺。
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一書提到與朱德的一次交談。朱德調侃道,蔣介石“甚至于公布了一個首級價目表,從班長開始,按照等級定價。他派飛機到我們陣地上散傳單。要是有哪一個人的名字沒有列在名單里,或者給他開列的賞額太少,自己反而覺得是恥辱。認為蔣介石目中無人”。
國民黨作為統(tǒng)治者具備絕對的優(yōu)勢,通過不斷對紅軍將領進行通緝懸賞。試圖造成一種政治和心理上的震懾。其實,效果適得其反。毛澤東等紅軍領導人不僅坦然處之,而且時常拿這些懸賞互開玩笑。同時,包括報紙在內的國民黨各種反動宣傳報道,反而讓群眾間接了解中國共產黨,認知了紅軍的一些將領,進而擴大了紅軍的影響。這也許是蔣介石在費盡心機草擬懸賞啟事時所始料未及的。